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一章·傷寒要義 (22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章·傷寒要義 (22)

1. 三 暑病藥

張鳳逵《治暑全書》曰:暑病首用辛涼,繼用甘寒,終用酸泄斂津。雖已得治暑之要,而暑必挾濕,名曰暑濕;亦多挾穢,名曰暑穢,俗曰熱痧;炎風如箭,名曰暑風;病多暈厥,名曰暑厥;亦多咳血,名曰暑瘵。至於外生暑癤熱瘡,內則霍亂吐利,尤數見不鮮者也。故喻西昌謂夏月病最繁苛,洵不誣焉。用藥極宜慎重,切不可一見暑病,不審其有無兼症夾症,擅用清涼也。以予所驗:辛涼宣上藥,輕則薄荷、連翹、竹葉、荷錢;重則香薷、青蒿;而蘆根、細辛,尤為辛涼疏達之能品。甘寒清中藥,輕則茅根、菰根、梨汁、竹瀝;重則石膏、知母、西參、生甘;而西瓜汁、綠豆清,尤為甘寒清暑之良品。酸泄斂津藥,輕則梅乾、冰糖;重則五味、沙參、麥冬;而梅漿泡湯,尤為斂津固氣之常品。若暑濕乃濁熱黏膩之邪,最難驟愈,初用芳淡:輕則藿梗、佩蘭、苡仁、通草;重則蒼朮、石膏、草果、知母、蔻仁、滑石;而炒香枇杷葉、鮮冬瓜皮瓤,尤為芳淡清泄之良藥。繼用苦辛通降:輕則梔、芩、橘、半;重則連、樸、香、楝;佐以蘆根、燈草;而五苓配三石,尤為辛通清泄之重劑。暑穢尤為繁重,輒致悶亂煩躁、嘔惡肢冷,甚則耳聾神昏。急用芳香闢穢藥:輕則蔥、豉、菖蒲、紫金片錠;重則蒜頭絳雪;而鮮青蒿、鮮薄荷、鮮佩蘭、鮮銀花,尤為清芬闢穢之良藥。外用通關取嚏、執痧挑痧諸法,急救得法,庶能速愈。暑風多挾穢濁,先郁肺氣。首用辛涼輕清宣解,如芥穗、薄荷、梔皮、香豉、連翹、牛蒡、栝蔞皮、鮮茅根、綠豆皮、鮮竹葉等品,均可隨證選用。身痛肢軟者,佐絡石、秦艽、桑枝、蜈蚣草、淡竹茹等一二味可也。繼用清涼芳烈藥,泄熱闢穢,如青蒿、茵陳、桑葉、池菊、山梔、鬱金、蘆根、菰根、芽茶、青萍、燈心等品。穢毒重者,如金汁、甘中黃、大青葉、鮮石菖蒲等,亦可隨加。如識蒙竅阻、神昏苔膩者,輕則紫金錠片;重則至寶丹等,尤宜急進。暑厥乃中暑之至急證,其人面垢肢冷、神識昏厥。急用芳香開竅藥,如行軍散、紫雪等最效。神蘇後,宜辨兼證夾證,隨證用藥。暑瘵:乃熱劫、絡傷之暴證。急用甘涼咸降藥。西瓜汁和熱童便服,歷驗如神。鮮茅根煎湯磨犀角汁,投無不效。暑癤:乃熱襲皮膚之輕證。但用天荷葉、滿天星杵汁,調糊生軍末搽上,屢多奏效。惟熱霍亂,最為夏月之急證。急進調劑陰陽藥。陰陽水磨紫金錠汁一二錠,和中氣以闢暑穢。繼用分利清濁藥。地漿水澄清,調來復丹灌服一二錢,解暑毒以定淆亂,最良。次辨其有否夾食夾氣。食滯者,消滯。如神麯、楂炭、枳實、青皮、陳佛手、陳香團皮、焦雞金、

白話文:

張鳳逵《治暑全書》記載,治療暑病,首先應使用辛涼藥物,接著使用甘寒藥物,最後用酸味藥物收斂津液。雖然這抓住了治療暑病的要點,但暑病常伴隨濕邪,稱為暑濕;也常伴隨穢濁之邪,稱為暑穢,俗稱熱痧;因炎熱風吹襲而發病的,稱為暑風;病人昏厥的,稱為暑厥;咳血的,稱為暑瘵。此外,暑病還常出現外在的暑癤、熱瘡等,內在則有霍亂、吐瀉等症狀,這些在夏季非常常見。所以說夏月疾病繁多而嚴重,確實不假,用藥務必謹慎,不可見了暑病就盲目使用清涼藥物,而不考慮是否有其他併發症。

根據我的經驗,辛涼宣洩的藥物,輕者用薄荷、連翹、竹葉、荷葉,重者用香薷、青蒿,而蘆根、細辛,更是辛涼疏通的佳品。甘寒清熱的藥物,輕者用茅根、菰根、梨汁、竹瀝,重者用石膏、知母、西洋參、生甘草,而西瓜汁、綠豆湯,更是甘寒清暑的良藥。酸味收斂津液的藥物,輕者用梅乾、冰糖,重者用五味子、沙參、麥冬,而梅子泡的湯,更是收斂津液、益氣的常用藥物。

如果暑濕屬於濁熱黏膩之邪,很難迅速痊癒,一開始要使用芳香淡雅的藥物,輕者用藿香梗、佩蘭、薏苡仁、通草,重者用蒼朮、石膏、草果、知母、肉蔻仁、滑石,而炒香的枇杷葉、鮮冬瓜皮瓤,更是芳香淡雅、清熱利濕的良藥。接著使用苦辛通降的藥物,輕者用梔子、黃芩、橘皮、半夏,重者用連翹、厚樸、香薷、苦楝子,佐以蘆根、燈芯草,再配合五苓散和三石散,是辛通清洩的重劑。

暑穢病情較為嚴重,常會導致胸悶、煩躁、嘔吐、肢體冰冷,嚴重者甚至會耳聾、神志昏迷,這時需急用芳香辟穢的藥物,輕者用蔥、豉汁、菖蒲、紫金錠,重者用蒜頭、白礬,而鮮青蒿、鮮薄荷、鮮佩蘭、鮮金銀花,更是清香辟穢的良藥。外治方面,可以使用通關竅、刺激噴嚏、挑治痧氣等方法。急救得法,就能很快痊癒。

暑風常伴有穢濁之邪,首先會鬱結肺氣,應先用辛涼輕清宣洩的藥物,例如芥穗、薄荷、梔子皮、香豉、連翹、牛蒡子、栝樓皮、鮮茅根、綠豆皮、鮮竹葉等,可根據症狀選擇使用。如果出現身體疼痛、肢體無力,可以加入絡石藤、秦艽、桑枝、蜈蚣草、淡竹葉等一到兩種藥物。

接著使用清涼芳香的藥物,泄熱辟穢,例如青蒿、茵陳蒿、桑葉、白菊花、山梔子、鬱金、蘆根、菰根、茶葉、青萍、燈芯草等。穢濁之邪很重的,可以加用金汁、甘遂、黃連、大青葉、鮮石菖蒲等。如果出現神志昏迷、舌苔厚膩,輕者用紫金錠,重者用至寶丹等,要儘快服用。

暑厥是中暑最危急的症狀,病人面色灰暗、肢體冰冷、神志昏迷,需急用芳香開竅的藥物,例如行軍散、紫雪丹等效果最好。神志恢復後,要辨別其他併發症,再根據症狀用藥。暑瘵是熱邪損傷血絡的急症,需急用甘涼鹹降的藥物,例如西瓜汁加溫熱的童尿服用,經驗證明效果很好;鮮茅根煎湯,再加入磨碎的犀角汁,效果也很好。

暑癤是熱邪侵犯皮膚的輕症,只需用天葵葉、滿天星搗碎取汁,調和生肌藥粉外敷即可,屢試不爽。而熱霍亂是夏季最危急的病症,需迅速使用調和陰陽的藥物,例如用陰陽水磨碎紫金錠服用,以和中氣、辟暑穢。接著使用分利清濁的藥物,例如用地漿水澄清後,調入來復丹服用,以解暑毒、止吐瀉,效果最佳。然後再辨別是否有夾雜食物或氣滯,食滯者則消食,例如神麴、山楂炭、枳實、青皮、陳佛手、陳皮、焦三仙、嫩桑枝等;氣滯者則疏肝理氣,例如香附、鬱金、陳皮、枳殼、白蔻仁、青木香等。

如果霍亂症狀嚴重,病人嘔吐腹瀉不止,腹痛昏悶,俗稱絞腸痧,病情雖然危急,但容易治癒。需立即使用催吐的方法,川椒五到七粒與食鹽拌炒至微黃,用開水沖泡,加入飛馬金丹十四五粒,迅速灌服,使其嘔吐腹瀉,迅速驅除邪氣,以安其正,經驗證明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