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五章·傷寒診法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五章·傷寒診法 (3)

1. 第四節·按胸腹

內經云。胸腹者。臟腑之廓也。考其部位層次。胸上屬肺。胸膺之間屬心。其下有一橫膈。繞肋骨一周。膈下屬胃。大腹與臍屬脾。臍四圍又屬小腸。臍下兩腰屬腎。兩腎之旁及臍下。又屬大腸。膀胱亦當臍下。故臍下又屬膀胱。血室乃肝所司。血室大於膀胱。故小腹兩旁。

謂之少腹。乃血室之邊際。屬肝。少腹上連季脅。亦屬肝。季脅上連肋骨。屬膽。胸與腹向分三停。上停名胸。在膈上。心肺包絡居之。即上焦也。膈下為胃。橫曲如袋。胃下為小腸。為大腸。兩旁一為肝膽。一為脾。是為中停。即中焦也。臍以下為下停。有膀胱。有衝任。

有直腸。男有外腎。女有子宮。即下焦也。故胸腹為五臟六腑之宮城。陰陽氣血之發源。若欲知其臟腑何如。則莫如按胸腹。名曰腹診。其診法。宜按摩數次。或輕或重。或擊或抑。以察胸腹之堅軟。拒按與否。並察胸腹之冷熱。灼手與否。以定其病之寒熱虛實。又如輕手循撫。

白話文:

《內經》說:「胸腹是臟腑的居所。」仔細觀察它的部位和層次:胸部上方屬肺,胸骨與肋骨之間屬心。其下有一橫膈,環繞肋骨一周。膈下屬胃,大腹與肚臍屬脾,肚臍周圍又屬小腸,肚臍下方兩腰屬腎。兩腎旁邊以及肚臍下方,又屬大腸。膀胱也位於肚臍下方,所以肚臍下方也屬膀胱。血室是肝臟主管的,血室比膀胱大,所以小腹兩旁,稱為少腹,是血室的邊界,屬肝。少腹上方連接季脅,也屬肝。季脅上方連接肋骨,屬膽。

胸部與腹部向外分為三停:上停名為胸,在橫膈之上,心肺包絡位於其中,即上焦。橫膈之下為胃,橫曲如袋。胃下為小腸,為大腸,兩旁一邊為肝膽,一邊為脾,是為中停,即中焦。肚臍以下為下停,有膀胱,有衝任脈,有直腸,男性有外腎,女性有子宮,即下焦。

所以,胸腹是五臟六腑的宮殿,陰陽氣血的發源地。如果想要了解臟腑的狀況,最好的方法就是按壓胸腹,稱為腹診。腹診的方法,應該多次按摩,或輕或重,或敲擊或按壓,觀察胸腹的堅硬柔軟,是否拒按。同時觀察胸腹的冷熱,是否灼手,以此判斷病症的寒熱虛實。此外,也可以輕輕用手撫摸。

自胸上而臍下。知皮膚之潤燥。可以辨寒熱。中手尋捫。問其痛不痛。以察邪氣之有無。重手推按。察其硬否。更問其痛否。以辨臟腑之虛實。沉積之何如。即診脈中浮中沉之法也。惟左乳下虛里脈。臍間衝任脈。其中虛實。最為生死攸關。故於望聞問切四診之外。更增一法。

推為診法上第四要訣。先按胸膈脅肋。按之胸痞者。濕阻氣機。或肝氣上逆。按之胸痛者。水結氣分。或肺氣上壅。按其膈中氣塞者。非膽火橫竄包絡。即伏邪盤踞膜原。按其脅肋脹痛者。非痰熱與氣互結。即蓄飲與氣相搏。胸前高起。按之氣喘者。則為肺脹。膈間突起。按之實硬者。

白話文:

从胸部上方到肚脐下方,可以观察皮肤的润燥程度,从而判断寒热。用手指轻触探摸,询问病人是否疼痛,以此判断是否有邪气入侵。用重力推按,察看其硬度,再询问是否疼痛,以此辨别脏腑虚实和沉积情况,这其实就是诊脉中浮沉法的原理。特别是左乳下虚里脉和脐间冲任脉,其虚实状况至关重要,关系着生死存亡。因此,在望闻问切四诊之外,又增加了这一方法,推为诊法上的第四个关键步骤。

首先按压胸膈、胁肋,如果按压胸部感觉痞闷,可能是湿邪阻滞气机,或肝气上逆;如果按压胸部感到疼痛,可能是水液停滞,阻塞气分,或肺气上壅;如果按压膈中感觉气塞不通,可能是胆火横窜包络,或是伏邪盘踞膜原;如果按压胁肋感觉胀痛,可能是痰热与气互结,或是蓄积的水饮与气相搏。胸前隆起,按压时气喘,则为肺胀;膈间突起,按压时感觉坚硬,则为……。

即是龜胸。若肝病須按兩脅。兩脅滿實而有力者肝平。兩脅下痛引小腹者肝鬱。男子積在左脅下者屬疝氣。女子塊在右脅下者屬瘀血。兩脅空虛。按之無力者為肝虛。兩脅脹痛。手不可按者為肝癰。惟夏病霍亂痧脹者。每多夾水夾食夾血。與邪互並。結於胸脅。水結胸者。按之疼痛。

推之漉漉。食結胸者。按之滿痛。摩之噯腐。血結胸者。痛不可按。時或昏厥。因雖不同。而其結痛拒按則同。次按滿腹。凡仲景所云胃家者。指上中二脘而言。以手按之痞硬者。為胃家實。按其中脘。雖痞硬而揉之漉漉有聲者。飲癖也。如上中下三脘。以指撫之。平而無澀滯者。

白話文:

所謂龜胸,指的是胸部像烏龜的殼一樣。如果肝臟有病,則需要按壓兩側肋骨。兩側肋骨飽滿堅實有力,代表肝臟平穩。兩側肋骨下方疼痛並牽引到小腹,代表肝鬱。男性在左側肋骨下方積聚的病症,屬於疝氣。女性在右側肋骨下方出現腫塊,屬於瘀血。兩側肋骨空虛,按壓無力,則代表肝虛。兩側肋骨脹痛,無法按壓,則代表肝癰。夏季患霍亂痧脹的人,常夾雜水、食、血,與邪氣互相糾纏,結聚在胸脅。水結於胸部,按壓時疼痛,推之有漉漉聲。食結於胸部,按壓時脹痛,摩之則有噯腐聲。血結於胸部,疼痛難以按壓,有時還會昏厥。雖然病因不同,但其結聚疼痛,拒絕按壓的表現卻相同。接下來按壓腹部,仲景所說的胃家,指的是上中二脘。用手指按壓,感覺腫硬,代表胃家實。按壓中脘,雖然腫硬,但揉之有漉漉聲,則是飲癖。如果上中下三脘,用手指撫摸,平滑無澀滯感,則代表正常。

胃中平和而無宿滯也。凡滿腹痛。喜按者屬虛。拒按者屬實。喜暖手按撫者屬寒。喜冷物按放者屬熱。按腹而其熱灼手。愈按愈甚者伏熱。按腹而其熱烙手。痛不可忍者內癰。痛在心下臍上。硬痛拒按。按之則痛益甚者食積。痛在臍旁小腹。按之則有塊應手者血瘀。腹痛牽引兩脅。

按之則軟。吐水則痛減者水氣。惟蟲病按腹有三候。腹有凝結,如筋而硬者。以指久按。其硬移他處。又就所移者按之。其硬又移他處。或大腹。或臍旁。或小腹無定處。是一候也。右手輕輕按腹。為時稍久。潛心候之。有物如蚯蚓蠢動。隱然應手。是二候也。高低凸凹。如畎畝狀。

白話文:

胃裡舒適平靜,沒有食物積滯。肚子脹痛,喜歡按壓屬於虛證,不喜歡按壓屬於實證。喜歡溫暖的手按撫屬於寒證,喜歡冰冷的東西按放屬於熱證。按肚子時,感覺熱氣灼手,按壓越厲害越痛的,是伏熱。按肚子時,感覺熱氣烙手,痛得難以忍受的,是內癰。痛在心窩以下、肚臍以上,硬痛拒按,按壓就更痛的,是食積。痛在肚臍旁和小腹,按壓時有硬塊在手底下,是血瘀。腹痛牽引到兩側肋骨,按壓時軟,吐水後疼痛減輕的,是水氣。至於蟲病,按肚子有三個徵兆:肚子裡有凝結物,像筋一樣硬,用手指長時間按壓,硬塊會移到其他地方,再按壓所移的地方,硬塊又會移到其他地方,可能是大肚子、肚臍旁或小腹,位置不定,這是第一個徵兆。用右手輕輕按壓肚子,持續一段時間,專心感受,有東西像蚯蚓一樣蠕動,隱約觸摸得到,這是第二個徵兆。肚子高低起伏,像田地一樣,這是第三個徵兆。

熟按之。起伏聚散。上下往來。浮沉出沒。是三候也。若繞臍痛。按之磊磊者。乃燥屎結於腸中。欲出不出之狀。水腫脹滿症。按之至臍。臍隨手移左右。重手控之近乎脊。失臍根者必死。此診胸腹之大法也。然按胸必先按虛里。(在左乳三寸下、脈之宗氣也、即左心房、尖與脈總管口銜接之處。

)按之微動而不應者。宗氣內虛。控之躍動而應衣者。宗氣外泄。按之應手。動而不緊。緩而不急者。宗氣積於膻中也。是為常。按之彈手。洪大而搏。或絕而不應者。皆心胃氣絕也。病不治。虛里無動脈者必死。即虛里搏動而高者。亦為惡候。孕婦胎前症最忌。產後三沖症尤忌。

白話文:

熟練地按壓腹部,感受起伏聚散、上下往來、浮沉出沒的變化,這是診斷三候的方法。如果繞著肚臍疼痛,按壓時感覺有硬塊,那就是燥屎結在腸道中,想要出來卻出不來的狀態。水腫脹滿的症狀,按壓到肚臍時,肚臍會跟著你的手左右移動,用力按壓靠近脊椎,如果肚臍根部消失,就必定會死亡。這是診斷胸腹的大法。但是按壓胸部,必須先按壓虛里,按壓時微動而不回應,表示宗氣內虛;按壓時跳動而回應衣服,表示宗氣外泄;按壓時回應手掌,動作不緊,緩慢而不急促,表示宗氣積聚在膻中,這是正常情況。按壓時彈回手掌,洪大而搏動,或者沒有回應,都是心胃氣絕的徵兆,病症無法治療。虛里沒有脈搏跳動,必定會死亡;即使虛里搏動但位置很高,也是不祥的徵兆。孕婦懷胎期間最忌諱這種情況,產後三沖症更要忌諱。

虛損癆瘵症。逐日動高者切忌。惟猝驚疾走大怒後。或強力而動肢體者。虛里脈動雖高。移時即如平人者不忌。總之虛里為脈之宗氣。與寸口六部相應。虛里脈高者。寸口脈亦多高。寸口脈結者。虛里脈亦必結。往往脈候難憑時。按虛里脈確有可據。雖多屬陰虛火旺之證。或血虛風動之候。

陰竭陽厥之際。然按之卻有三候。淺按便得。深按不得者。氣虛之候。輕按洪大。重按虛細者。血虛之候。按之有形。或三四至一止。或五六至一止。積聚之候。按腹之要。以臍為先。臍間動氣。即衝任脈。在臍之上下左右。經云動氣在右。不可發汗。汗則衄而渴。心煩。飲水即吐。

白話文:

虛損癆瘵症的脈象觀察

虛損癆瘵症,患者脈搏逐日升高,切忌劇烈活動。但若是突發驚嚇、疾速奔跑、大怒之後,或是用力活動肢體時,雖然虛里脈搏升高,但過一會兒便恢復正常,則無妨。總之,虛里脈象是脈氣的根本,與寸口脈六部相應。虛里脈搏升高,寸口脈也多會升高;寸口脈結實,虛里脈也必結實。在脈象難以判斷的時候,按虛里脈象可以作為依據。

虛里脈搏升高,大多屬於陰虛火旺血虛風動的徵兆。

陰竭陽厥的情況下,按虛里脈會有三種不同的表現:

  1. 淺按便得,深按不得者: 氣虛的徵兆。
  2. 輕按洪大,重按虛細者: 血虛的徵兆。
  3. 按之有形,或三四至一止,或五六至一止: 積聚的徵兆。

按腹之要: 以臍為中心,臍間動氣,即衝任脈。在臍的上下左右,經書記載動氣在右側,不可發汗,汗則會鼻出血口渴、心煩、喝水就吐。

動氣在左。不可發汗。汗則頭眩。汗不止。筋惕肉瞤。動氣在上。不可發汗。汗則氣上衝。正在心中。動氣在下。不可發汗。汗則無汗。心大煩。骨節痛。目眩。食入則吐。舌不得前。又云。動氣在右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津液內竭。咽燥鼻乾。頭眩心悸。動氣在左。不可下。下之則腹內拘急。

食不下。動氣更劇。雖有身熱。臥則欲蜷。動氣在上。不可下。下之則掌握煩熱。身浮汗泄。欲得水自灌。動氣在下。下之則腹滿頭眩。食則圊谷。心下痞。且不可湧吐。湧吐則氣上逆而暈厥。亦不可提補。提補則氣上衝而眩痙。故臍名神闕。是神氣之穴。為保生之根。凡診臍間動脈者。

白話文:

氣往上衝時,不能發汗,否則會加重氣上衝,感覺胸口悶痛。氣往下沉時,也不可發汗,否則會導致無汗、心煩、骨頭痠痛、頭暈、吃東西就吐、舌頭伸不出來。氣在右側時,不能瀉下,否則會導致津液枯竭,喉嚨乾燥,鼻子乾燥,頭暈心悸。氣在左側時,也不能瀉下,否則會導致肚子絞痛,吃不下東西,氣逆更嚴重。雖然有發熱,但躺下就想蜷縮起來。氣往上衝時,不能瀉下,否則會導致手心發熱,身體浮腫,容易出汗,口渴想喝水。氣往下沉時,不能瀉下,否則會導致肚子脹、頭暈、吃東西就拉肚子,胸口悶脹。同時也不可催吐,催吐會導致氣逆上衝而昏厥。也不可提補,提補會導致氣上衝而頭昏抽搐。所以肚臍稱為神闕,是神氣所在,是保命的根本。診斷時,要觀察肚臍周圍的動脈。

密排右三指。或左三指。以按臍之上下左右。動而和緩有力。一息二至。繞臍充實者。腎氣充也。一息五六至。衝任伏熱也。按之虛冷。其動沉微者。命門不足也。按之熱燥。其動細數。上支中脘者。陰虛氣衝也。按之分散一息一至者。為元氣虛敗。按之不動。而指如入灰中者。

為衝任空竭之候。且可辨其假寒假熱。按衝任脈動而熱。熱能灼手者。症雖寒戰咬牙。肢厥下利。是為真熱而假寒。若按腹兩旁雖熱。於衝任脈久按之。無熱而冷。症雖面紅口渴。脈數舌赤。是為真寒而假熱。總之衝任脈動。皆伏熱傷陰。陰虛火動之證。平人則發病。病人則難治。

白話文:

在肚臍上下左右各按三指,觀察脈象的動態。如果脈動和緩有力,一息之間跳動兩次,且周圍充實,代表腎氣充足。若一息之間跳動五到六次,則表示衝任脈有伏熱。如果按壓時感覺虛冷,脈動沉微,代表命門虛弱。若按壓時感到熱燥,脈動細數,且向上延伸至中脘穴,則表示陰虛氣衝。如果按壓時感到脈象分散,一息跳動一次,代表元氣虛敗。如果按壓時感覺脈象不動,手指像陷入灰燼中,則表示衝任脈空竭。

此外,還可以通過脈象辨別虛寒與虛熱。如果衝任脈跳動且按壓時感到熱,甚至灼手,雖然患者可能出現寒戰、咬牙、肢厥、下痢等寒症,但其實是真熱假寒。反之,如果按壓腹部兩側雖然感到熱,但按壓衝任脈時卻沒有熱感,反而冰冷,雖然患者可能出現面紅、口渴、脈數、舌赤等熱症,但其實是真寒假熱。總而言之,衝任脈跳動都代表著伏熱傷陰,是陰虛火動的表現。對於健康人來說,這意味著更容易生病,而對於病人來說,則會增加治療難度。

惟素有肝熱者。亦常有之。尚無大害。若素稟母體氣鬱。一病溫熱夾食。腸中必有積熱。熱盛則衝任脈動。動而底者熱尚輕。動而高者熱甚重。兼虛里脈亦動躍者必死。如能積熱漸下。衝任脈動漸微。及下淨而衝任脈不動者多生。若衝任脈動躍震手。見於久瀉久痢者。乃下多亡陰之候。

病終不治。

【廉勘】虛里衝任。皆出自《內經》。《經》云胃之大絡。名曰虛里。動而應衣者宗氣泄也。虛里無動脈者死。又云。沖為血海。又為氣街。其脈起於少腹之內胞中。挾臍左右上行。並足陽明之脈。至胸中而散。上挾咽。任主胞胎。其脈起於少腹之內。胞室之下。出會陰之分。

白話文:

平常就容易肝火旺的人,也經常會出現這種症狀,倒也沒有什麼大礙。但如果天生體質就容易氣鬱,又碰上溫熱病夾雜食物積滯,腸胃裡一定會有熱積。熱氣盛就會導致衝任脈跳動,跳動到下腹的,熱氣還算輕;跳動到上腹的,熱氣就比較嚴重。如果脈搏虛弱跳動又很劇烈,那便凶多吉少。如果能把積熱慢慢排下去,衝任脈跳動也漸漸減輕,排乾淨後衝任脈不再跳動,大部分都能活下來。但如果衝任脈跳動劇烈,甚至震動手部,而且是發生在長期腹瀉或痢疾的病人身上,就代表流失很多陰氣,病況危急,最終無法治癒。

上毛際。循臍中央。至膻中。上喉嚨。繞唇。終於唇下之承漿穴。與督脈交。李志銳所謂飲食入胃。取汁變赤。由營衛上入於心。由心分布其重濁之汁。入衝脈化血。精華之汁。入任脈化精。沖是一身之總血管。任是一身之總精管者是也。俞氏按胸以診虛里。按腹以診衝任。

較診太谿趺陽。尤為可據。故腹診之法。亦診斷上之必要。

白話文:

任脈起於小腹毛髮生長的地方,沿著肚臍中央向上,經過膻中穴,到達喉嚨,繞過嘴唇,最後到達唇下承漿穴。任脈與督脈交會。李志銳認為,飲食進入胃中,經過消化吸收,變成紅色液體,由營氣和衛氣輸送至心臟。心臟將其中較重的液體輸送到衝脈,轉化為血液;將精華液體輸送到任脈,轉化為精氣。衝脈是全身血管的總匯,任脈是全身精氣的總匯。俞氏認為,按壓胸部可以診斷脾胃虛實,按壓腹部可以診斷衝任脈的狀態。

診斷太谿穴和趺陽穴,對身體狀況的判斷尤其重要,因此腹部診斷也是診斷疾病的必要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