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32)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32)
1. 第六節·夾哮傷寒
溫通督脈。疏刷肺氣。開豁濁痰。標本兼顧。每多宿疾全瘳。病勢稍輕者。酌用新加金水六君丸。(熟地四兩、姜半夏、歸身各兩半、茯苓三兩、廣橘紅一兩、炙黑甘草五錢、淡附子七錢、北細辛三錢、五味子二錢、煮米仁漿糊丸、外用水澄生半夏生薑二粉為衣、每服三錢、早晚空心、淡姜鹽湯送下。)以治積虛哮喘。
效亦如神。此外若能按穴灸治。外貼膏藥。尤易除根。
總之感症夾哮。純寒症固多。寒包熱者亦不少。久必實中夾虛。總必色脈合參。隨證辨其寒熱虛實。而施治法。不必拘於冷痰入肺竅一語。橫於胸中。偏執辛散溫補之法也。至若但夾喘症。氣升而不得降者。多由表寒外束。痰涎內郁。則肺氣出入不利。隨逼迫而直升。故俗稱氣急病。
每用白果定喘、蘇子降氣二湯。臨證奏效者多。雖然。喘症之因。在肺為實。在腎為虛。實證易治。如實而寒者。必有凝痰宿飲。上阻氣機。酌用小青龍、桂枝加樸杏湯。實而熱者。不外痰火濕熱。上干清竅。酌用麻杏石甘加桑皮、蘇子。葦莖湯加葶藶、大棗。外寒散而內熱清。
則喘自止。後少復發。虛證難醫。若因根本素虧。腎虛氣逆。陰火上衝而喘者。此不過一二日之間。勢必危篤。但有精傷氣脫之分。填精以濃厚之劑。必兼鎮攝。《濟生》腎氣湯加鐵落、沉香。都氣湯加青鉛、蚧尾。則分從陰從陽以治之。氣脫則元海無根。陰竭陽越。全真益氣湯。
參麥散加河車、石英、坎氣。急續元真以挽之。若平時氣弱。呼吸不調。呼氣短者。酌用苓桂朮甘湯。吸氣短者。酌用金匱腎氣丸。則分補中納下以治之。
【榮齋按】哮與喘相似而不同,秀山先生已有指出,但其主要的差別:喘為呼吸急促,哮是喉中有聲,不如喘開口出氣之多。一般治法,以吐痰為主。若遇冷而發者,宜溫疏肺氣,若寒包其熱者,宜清肺藥中兼加發散。齊有堂認為:「因肺竅中積有冷痰,一遇寒氣,從背心鼻孔而入,則肺脹作聲,每發如服紫金丹,不過七、八次,覺吐出痰涎腥臭,必愈。
紫金丹——白砒(生用一錢)白礬(煅枯三錢)同研細末;淡豆豉(水潤去皮蒸熟搗如泥一兩)和前藥合勻,搓如綠豆大,遇症發時,先以冷茶送七丸,以不喘為愈。不必多增丸數,慎之。小兒止服二、三丸,神應之至。」他又指出:「脈浮而滑者易治,微細者難療。」關於紫金丹,他列舉幾個治例,一再強調實驗,並經過廉臣先生加減,事實證明,的確是一個治病救人的好方。
白話文:
第六節:夾雜哮喘的傷寒
使用溫熱藥物來暢通督脈,疏散肺部的氣機,打開並清除體內積聚的濃稠痰液。治療要同時考慮病症的根本和表面,這樣往往能治好長期的慢性疾病。如果病情比較輕微,可以考慮使用改良的金水六君丸(藥方組成:熟地黃四兩、薑半夏和當歸身各二兩半、茯苓三兩、廣陳皮一兩、炙甘草五錢、淡附子七錢、北細辛三錢、五味子二錢,用煮米仁的漿糊做成藥丸,外層用水調開的生半夏和生薑粉末包裹,每次服用三錢,早晚空腹時用淡薑鹽水送服),來治療因虛弱引起的哮喘。
這個藥方的效果非常好。此外,如果能夠配合按壓穴位、針灸治療,並外貼膏藥,就更容易徹底根除病根。
總體來說,感冒夾雜哮喘的病症,單純寒症固然不少,但寒包熱的也不少。病情拖久了,必定會出現實證中夾雜虛證的情況。因此,必須結合患者的氣色和脈象來綜合判斷,根據證候辨別寒熱虛實,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不必拘泥於「冷痰進入肺竅」這種說法,而執著於使用辛散溫補的方法。至於那些單純夾雜喘息,氣機上逆而不能下降的病症,大多是由於體表受寒束縛,導致痰涎在體內積聚,使得肺氣的輸出和進入受阻,氣機被逼迫向上衝逆,所以俗稱「氣急病」。
常常使用白果定喘湯和蘇子降氣湯,在臨床上治療效果很好。儘管如此,喘息的原因,在肺來說屬於實證,在腎來說屬於虛證。實證比較容易治療。如果屬於實證且為寒證,必定有凝結的痰液和宿積的飲邪,阻礙氣機運行,可以考慮使用小青龍湯或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。如果屬於實證且為熱證,則不外乎是痰火或濕熱之邪,向上干擾清竅,可以考慮使用麻杏石甘湯加桑白皮、蘇子,或者葦莖湯加葶藶子、大棗。當體表寒邪被驅散,體內熱邪被清除,喘息自然會停止,並且之後很少復發。虛證則比較難以治療。如果是由於體內根本虧損,導致腎虛氣逆,陰火上衝而引起的喘息,這類情況往往在短短一兩天內就會發展為危重病症,但也有精傷和氣脫之分。對於精傷,要使用滋補精血的藥物,並且兼具鎮攝的作用,可以使用《濟生》腎氣湯加鐵落、沉香;都氣湯加青鉛、蛤蚧尾,從陰陽兩個方面來治療。如果是氣脫,則元氣無根,陰竭陽越,應使用全真益氣湯,或者參麥散加河車、石英、坎氣,來緊急補充元氣以挽救生命。如果平時就氣虛體弱,呼吸不協調,呼氣短促的,可以考慮使用苓桂朮甘湯。吸氣短促的,可以考慮使用金匱腎氣丸。這些治療方法分別從補中和納下兩個方面來進行。
【榮齋按】 哮喘和喘息相似但有所不同,秀山先生已經指出了它們的區別,但最主要的差別是:喘息表現為呼吸急促,哮喘則是喉嚨中有痰鳴聲,不像喘息那樣多為張口出氣。一般的治療方法以祛痰為主。如果遇到受寒而發作的,應該溫通疏散肺氣;如果是寒邪包裹熱邪的,則應該在清肺藥中加入一些發散的藥物。齊有堂認為:「由於肺竅中積聚有冷痰,一旦遇到寒氣從背心、鼻孔進入,就會導致肺脹並發出哮鳴聲。每次發作時,就像服用紫金丹一樣,大概七八次後,如果能吐出腥臭的痰涎,病就會好轉。」
紫金丹的配方: 生砒霜(一錢)、煅枯的白礬(三錢),一起研磨成細末;淡豆豉(用水潤濕後去皮蒸熟搗成泥一兩),與前面的藥末混合均勻,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遇到哮喘發作時,先用冷茶送服七顆,直到喘息停止為止。不必增加藥丸數量,要謹慎使用。小兒只能服用兩三顆,效果就很明顯。他又指出:「脈象浮滑的比較容易治療,脈象微細的則難以治癒。」關於紫金丹,他列舉了幾個治療案例,再三強調要驗證療效,並且經過廉臣先生的加減,事實證明,這確實是一個治療疾病、救人性命的好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