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30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30)

1. 第六節·夾哮傷寒

調下蘆吸散。〔款冬花、川貝母、肉桂、炙甘草各三錢、鵝管石煅透五錢(即鍾乳之最精者)、共研細勻、每服一分、若平時、但以蘆管吸少許、噙化咽之。日三五次。〕外灸肺俞、膏肓、天突三穴以除根、或因酸鹽過食。遇冷飲食而發者。宜用三白餅子。(用白麵粉白糖各二錢、飴糖餅化汁、捻作餅子、爐內煠熟、劃出、加輕粉四錢搗勻、分作二三服、令病人食盡、吐出病根即愈、體虛及年幼者、分四五次服之。)搜滌淤積以湧痰。

繼用異功散加細辛。補助宗氣以保肺。三湧三補。屢建奇功。或因積火薰蒸。遇風而發。用五虎湯加竹瀝達痰丸。上宣肺氣。下逐痰火。再避風寒。節厚味。自能痊愈。總之哮症禁用純涼劑。恐風邪難解。禁用大熱劑。恐痰火易升。宣氣疏風。勿忘病根。輕品如杏仁、橘紅、薄荷、前胡。

重則如麻、桂、細辛、蘇、葶。未發時以扶正氣為主。《外臺》茯苓飲、苓朮二陳煎酌用。既發時以攻邪氣為主。大概以溫通肺臟。古方如小青龍、射干麻黃湯等。時方如白果定喘、蘇子降氣湯等。繼則下攝腎真為要。古方如《金匱》腎氣湯、真武合桂苓甘味湯等。時方如新加八味地黃湯、六味地黃湯加青鉛。

若久發中虛。又必補益中氣。其辛散苦寒。豁痰破氣之劑。在所不用。

【廉勘】《內經》有喘無哮。至唐宋始哮喘並論。雖皆屬呼吸困難。而病理證候不同。哮者氣閉而不得出。其初多冷痰入肺竅。寒閉於上。則氣之開闔不利。遂抑鬱而發聲。故俗稱氣吼病。有肺症。有胃症。有督脈症。肺症多起於風寒。遇冷則發。氣急欲死。其時惟麻黃、砒石之性味猛烈。

始可開其關而劫其痰。麝香之氣性走竄。始能通其竅而宣其氣。予治哮症。審其外內皆寒者。每用麻黃二陳湯。迅散外邪以豁痰。送下加味紫金丹。(信砒五分、研細、水飛如粉、淡豆豉曬乾研末、一兩五錢、麻黃去節四錢、當門子四分、共研細而極勻、真綠豆粉搗和為丸、如芥菜子大、每服十丸、少則五丸。)速通內閉以除哮。

用以救人。屢多神效。審其客寒包火者。每用白果定喘湯。調下猴麝二寶散(猴棗一錢、麝香一分、共研細勻、每服二分。)用以治哮。屢奏殊功。

胃症多起於痰積。內兼濕熱。惟脾有積濕。胃有蘊熱。濕與熱交蒸。脾胃中先有頑痰膠黏不解。然後入胃之水。遇痰而停。化為濁痰熱飲。不能疾趨於下。漸滋暗長。綿延日久。致肺氣呼吸不利。因之呀呷有聲而為哮。遇風遇勞皆發。秋冬以後。日夜如此。痰雖因引而潮上。

而其氣較肺症稍緩。必待鬱悶之極。咳出一二點宿痰。如魚腦髓之形。而氣始寬。哮漸減。予治此症。審其濕痰上泛。窒滯中氣者。初用香蘇二陳湯。(沉香汁兩小匙沖、蘇子、竹瀝半夏各二錢、廣皮紅、生枳殼、真川樸各一錢、光杏仁、廣鬱金各三錢、生苡仁、浙茯苓各六錢、生薑汁四滴沖、費伯雄先生方。)調下導痰開關散。

白話文:

第六節·夾哮傷寒

用蘆吸散來調理:將款冬花、川貝母、肉桂、炙甘草各三錢,鵝管石(即鍾乳石的精華)煅燒透後取五錢,一起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分。平時如果哮喘不嚴重,可以用蘆管吸取少許藥粉,含在口中慢慢吞下,一天可以服用三到五次。此外,還可以針灸肺俞、膏肓、天突三個穴位來徹底治療。

如果哮喘是因為吃了過多酸性食物,或是因為吃了冷的食物而引發,可以用三白餅子來治療:用白麵粉和白糖各二錢,加入飴糖,調成餅狀,在爐火上烤熟,取出後加入輕粉四錢,搗勻,分兩到三次讓病人吃完,如果能吐出病根就會痊癒。體質虛弱或年紀小的,可以分四到五次服用。這樣可以清理體內淤積的痰液,使痰吐出。

接著用異功散加細辛來調理,幫助身體提升元氣,保護肺部。用三次通泄痰液的方法,再用三次補益的方法,效果非常好。

如果哮喘是因為體內積熱,遇到風寒而引發,可以用五虎湯加竹瀝達痰丸來治療。向上宣通肺氣,向下驅逐痰火。然後注意避風寒,減少食用油膩厚味的食物,自然可以痊癒。總之,治療哮喘不能使用純寒涼的藥物,以免風邪難以消除;也不能使用過於溫熱的藥物,以免痰火上升。要宣通氣機、疏散風邪,同時不要忘記從根本上解決病因。可以使用較輕的藥物,如杏仁、橘紅、薄荷、前胡等。

病情較重時,可以使用麻黃、桂枝、細辛、紫蘇、葶藶子等藥物。在哮喘還沒發作時,要以扶助正氣為主,可以參考《外臺》的茯苓飲或苓朮二陳湯來治療。在哮喘發作時,要以祛除邪氣為主,主要用溫通肺臟的方法,可以參考古方如小青龍湯、射干麻黃湯等,或者時方如白果定喘湯、蘇子降氣湯等。之後要注重滋補腎氣,可以參考古方如《金匱》腎氣湯、真武合桂苓甘味湯等,或者時方如新加八味地黃湯、六味地黃湯加青鉛等。

如果哮喘久病不癒,導致身體虛弱,必須補益中氣。那些辛散、苦寒、化痰破氣的藥物,就不能再使用了。

【考證】《內經》中只記載了喘,沒有提到哮。到了唐宋時期才將哮喘合併討論。雖然都是呼吸困難的疾病,但病理和症狀不同。哮是指氣機閉塞,氣出不來,多是因為寒痰進入肺部,寒邪閉阻在上,導致氣機開合不利,因此發出哮鳴聲,所以俗稱氣吼病。哮喘的病因有肺部疾病、胃部疾病和督脈疾病。肺部疾病多因風寒引起,遇到寒冷就會發作,呼吸急促,感覺快要窒息。此時只能使用麻黃和砒石這些藥性猛烈的藥物,才能打開氣機的關閉,祛除痰液。麝香具有走竄的氣性,能夠開通氣機,宣通肺氣。我治療哮喘時,如果診斷出患者內外皆寒,就常用麻黃二陳湯來快速驅散外邪,化解痰液,再服用加味紫金丹(將信砒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曬乾的淡豆豉研成末,麻黃去節,當門子,一起研成極細的粉末,再加入真綠豆粉搗和成丸,如芥菜籽大小,每次服用十丸,少則五丸),來快速開通內閉,消除哮喘。這樣救治病人,效果非常好。如果診斷出患者是寒邪包裹火邪,就常用白果定喘湯,再服用猴麝二寶散(將猴棗和麝香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分),治療哮喘效果很好。

胃部疾病多因痰液積聚,內兼濕熱引起。脾有積濕,胃有蘊熱,濕與熱相互蒸騰,脾胃中先有難以化解的頑固痰液,然後進入胃中的水,遇到痰液停滯,化為濁痰熱飲,無法順利向下排泄,逐漸滋長,時間久了,導致肺氣呼吸不利,因此發出哮鳴聲,形成哮喘。遇到風寒或勞累都會發作,秋冬季更為嚴重,整日如此。痰液會隨著呼吸上湧,但呼吸急促的程度比肺部疾病稍緩。必須等到胸悶到極點,咳出一兩點像魚腦髓一樣的痰液,呼吸才會順暢,哮喘也會減輕。我治療這種情況,如果診斷出是濕痰上泛,導致中氣阻滯,初期就用香蘇二陳湯(用沉香汁沖服,加入蘇子、竹瀝半夏、廣皮紅、生枳殼、真川樸、光杏仁、廣鬱金、生苡仁、浙茯苓、生薑汁),再服用導痰開關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