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7)

1. 第五節·夾陰傷寒

外用通竅透邪法。(用安宮牛黃丸兩顆、研細、用銀花露調和成餅、安入心下、上罨對剖白鵓鴿半隻、用帛紮緊、一俟鴿有臭氣、即揭去之。)猶可十救三四。

【炳章按】宋愛人曰。徐靈胎《醫學源流論》曰。今之醫者曰。有人入房之後。或遺精之後。其復感冒風寒而發熱者。謂之陰證。不問其見證若何。總用參、朮、附、桂、薑、萸等溫熱峻補之藥。此可稱絕倒者也。陰虛之人。而感風寒。亦由太陽經入。仍屬陽邪。其熱必盛。

兼以躁悶煩悶。尤宜清熱解邪。豈可反用熱藥。若果直入三陰。則斷無發熱之理。必有惡寒蜷臥。厥冷喜熱等症。方可用溫散也。然亦終無用滋補之法者。即如傷寒瘥後。房事不慎。又發寒熱。謂之女勞復。此乃久虛之人。復患大證。依今人之見。尤宜峻補者也。而古人治之。

僅用竹茹一升煎湯後。故凡治病之法。總視目前之現症狀況。如果六脈沉遲。表裡皆寒。的系三陰寒證者。即使其人本體強壯。又或絕欲十年。亦從陰治。若使所見脈證。的系陽邪。發熱煩渴便閉。並無三陰寒證者。即使其人本體虛弱。又復房勞過度。亦從陽治。如《傷寒論》中。

陽明大熱之症。宜用葛根、黃芩、白虎、承氣之類。設使轉瞬之間。轉入三陰。即改用溫補。若陰症轉變陽症。治法亦可於溫補後。改用涼散。此一定之法也。

喻嘉言治黃長人犯房勞。病傷寒十餘日厥逆。醫將投以薑桂溫散之藥。作陰症治矣。喻氏改進調胃承氣湯。而厥還熱透。繼以大柴胡湯。而熱退身安。歸而告門人曰。凡傷寒病。初起發熱。煎熬津液。鼻乾口渴便閉。漸至發厥者。不問而知為熱也。若陽證忽變陰厥者。萬中無一也。

蓋陰厥得之陰證。一起便直中陰證。唇青面白。遍體冷汗。便利不渴。身倦多睡。醒則人事了了。與傷寒傳經之熱邪。轉入轉深。人事昏厥者。萬萬不同。如是證先犯房事。後成傷寒。世醫無不為陰證之名所惑。往往投以四逆等湯。促其暴亡。而卒至陰竭莫救。尚不知悟也。

夫房勞而至傷寒者。其勢不過比常較重。如發熱則熱之極。惡寒則寒之甚。頭痛則痛之劇。所以然者。以陰虛陽往乘之。非陰盛無陽之比也。傷寒初起。便覺發熱發渴。定然陰分先虧。是以治陰症以救陽為主。治傷寒以救陰為主。傷寒縱有陽虛。治當看其人之血肉充甚。陰分可受陽藥者。

方可還陽。若面黧舌黑。身如枯柴。一團邪火內燔腑臟。則陰已先盡。何陽可還耶。故見厥除熱。存津液之氣於什一。已失之晚。況敢助陽劫陰乎。

江苓友《傷寒辨證廣注》曰。人身一陰陽耳。而陰陽之根蒂。皆本於腎。好色之徒。兩腎受傷。陰虛者多。陽虛者少。陽虛者、命門火衰也。陰虛者、腎中水竭也。凡人入房過度。則精多所遺。所遺之精。皆為水而屬陰。況其作強之時。心火必熾。火熾則水流。水愈流則火愈熾。

白話文:

外用通竅透邪法:

將兩顆安宮牛黃丸研磨成細粉,用銀花露調和成糊狀,敷在心口下方,上面再蓋上半隻對剖開的白鴿,用布條紮緊。等到鴿子開始腐臭,就拿掉。這樣做或許可以救回十分之三四的人。

【炳章按】:

宋愛人說,徐靈胎在《醫學源流論》中提到,現在的醫生認為,有人在性交後或遺精後,又感冒風寒而發熱的,就說是「陰證」,不論症狀如何,一概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、桂枝、生薑、吳茱萸等溫熱峻補的藥物。這種做法真是荒謬至極!

陰虛的人,感冒風寒,也是從太陽經入侵,仍然屬於陽邪,熱勢一定會很盛,同時還會煩躁不安,更應該清熱解邪,怎麼可以反而用熱藥呢?如果真的病邪直接侵入三陰經,絕對不會發熱,一定會有畏寒蜷臥、手腳冰冷喜歡溫暖等症狀,這時才可以使用溫散的方法。但即使如此,也絕對不需要用滋補的方法。

就像傷寒病癒後,因性事不慎,又出現發冷發熱的狀況,叫做「女勞復」。這是久病體虛的人,又得了大病,依照現在醫生的看法,更應該用峻補的藥物。但古人用竹茹一升煎湯來治療,就可以治好。所以,治療疾病的方法,總要看目前的實際症狀。

如果六脈沉細遲緩,表裡都是寒象,確實屬於三陰寒證,即使這個人本來很強壯,或已經禁慾十年,也要用治療陰證的方法來治療。如果所見脈象症狀,確實屬於陽邪,發熱、煩渴、便秘,沒有三陰寒證的症狀,即使這個人本來就虛弱,又因房事過度,也要用治療陽證的方法來治療。例如《傷寒論》中,陽明經大熱的症狀,應該使用葛根、黃芩、白虎湯、承氣湯之類的藥物。假如病情在轉瞬間轉入三陰經,就要改用溫補的方法。如果陰證轉變成陽證,也可以在溫補之後,改用涼散的方法。這是一定的法則。

喻嘉言曾經治療一個黃姓長者,因為房事勞累,得了傷寒十多天,出現了厥逆的狀況。醫生將要使用薑桂等溫散的藥物,當作陰證來治療。喻嘉言改用調胃承氣湯,病人的厥逆就退了,身體開始發熱,接著又用大柴胡湯,熱就退了,身體也康復了。他回去告訴弟子說:「凡是傷寒病,剛開始發熱,煎熬津液,導致鼻乾口渴、便秘,漸漸出現厥逆的,不用問也知道是熱證。如果陽證突然轉變成陰厥的,萬分之一也沒有。」

因為陰厥是從陰證而來的,一起病就直接呈現陰證,嘴唇發青、面色蒼白,全身冷汗,大便通暢但不口渴,身體倦怠,嗜睡,醒來後神智清楚,這與傷寒傳經的熱邪,轉入轉深,導致神志昏迷的狀況,完全不同。如果是這種先有房事,後得傷寒的狀況,世俗的醫生一定會被「陰證」的名詞所迷惑,往往使用四逆湯等藥物,加速病人的死亡,最後導致陰氣耗竭而無法救治,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。

因為房事勞累而導致傷寒的,病情不過是比一般的傷寒嚴重而已,例如發熱就會熱到極點,畏寒就會寒到極點,頭痛就會痛到極點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陰虛導致陽氣趁虛而入,並不是陰氣過盛而沒有陽氣的緣故。傷寒剛開始,就覺得發熱口渴,一定是陰分先虧損,所以治療陰證要以救陽為主,治療傷寒要以救陰為主。傷寒即使有陽虛的狀況,治療也應該看這個人的血肉是否充盛,陰分是否能夠承受陽藥,才可以溫補陽氣。如果面色發黑、舌苔發黑,身體乾瘦如同柴木,體內邪火熾盛,灼燒五臟六腑,那就是陰氣已經耗盡,還能用什麼陽藥來挽救呢?

所以,看到厥逆的現象就立即退熱,留存十分之一的津液,都已經太晚了,更何況還敢使用助陽的藥物來劫奪陰液呢?

江苓友在《傷寒辨證廣注》中說:「人身只有一陰一陽,而陰陽的根本,都在於腎臟。好色的人,兩腎都會受到損傷,多半是陰虛,陽虛的很少。所謂陽虛,是指命門的火衰弱;所謂陰虛,是指腎中的水枯竭。凡是人房事過度,就會遺失很多精液,所遺失的精液,都是水,屬於陰。況且在性交的時候,心火必然旺盛,火旺則水流失,水流失得越多,火就越旺盛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