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6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6)

1. 第五節·夾陰傷寒

略加蔥豉以攝之。方藥較俞君所用雖輕。而穩健則過之。亦其人陽氣雖虛。本無大寒傷犯。陰邪尚輕。猶可收斂。若夾陰傷寒。病於嚴冬。則真陽憊極。陰邪亢甚者多死。故許學士述古諺云。傷寒偏死下虛人。至若曾犯房室。而遭風溺水。最忌熱酒火烘。但宜溫暖覆蓋。原其溺水之時。

必多驚恐。心腎受傷。雖有發熱頭痛。骨節煩疼等症。治必解表藥中。兼通心腎。在冬月用麻附細辛湯。以麻黃髮汗通心。附子溫經通腎。細辛通徹表裡之邪。更加苓、半以開豁驚痰。若在夏月。當以五苓散加蔥、豉、辰砂。因驚則氣亂。故於發汗利水中加辰砂以鎮之。或脈浮而見表症多者。

五苓散加羌、防、益元。微汗以疏利之。至於暴怒悲號。投河躍井。雖有表證當解。只須香蘇蔥豉湯加木香、烏藥、川芎、鬱金。理氣發汗為要。兼有跌傷作痛者。方中去木香、烏藥。再加當歸、桂枝、桃仁。活血去瘀以止痛。

【廉勘】房勞後得外感病。病適至行房。不過比他人略重。寒證則發寒更甚。熱證則灼熱尤極。在醫者識時審證。辨體立方。宜發表則發表。宜溫中則溫中。宜清裡則清裡。察其受病之淺深。決其用藥之輕重。量其素體之陰虛陽虛。於發表溫中清裡等法之中。兼顧其虛而補托之。

如辨其人真陽素虛者。陰寒為本。邪多挾水而動。除表寒症外。必兼為嘔為咳。或腹痛下利。甚或面青足冷等症。發表藥中。急宜加附子桂枝等品。如參附再造湯。助陽破陰以發汗。庶免逼汗亡陽之患。如辨其人真陰素虛者。陽亢為本。邪多挾火而動。除新感症外。必兼口燥咽乾。

或心煩不寐。甚或面赤肢厥等症。發表藥中。亦宜加生地、麥冬。如七味蔥白湯。養血滋陰以發汗。始能津津汗出而解。表邪解後。陽虛者中氣必虧。溫中藥中。早宜加肉桂、附子等品。如附子理中湯加肉桂。以助陽而御陰。庶免中陽暴脫之患。陰虛者元精益虧。清裡藥中。

亦宜加生地、麥冬。如導赤清心湯。以救陰而生津。庶免元精暴絕之虞。即或有寒入精室。其症陰腫足冷。小腹絞痛。面赤陽縮。筋惕肉瞤。猶可用真武湯。加兩頭尖、韭白等。或用當歸四逆湯加燒裩散。(即婦人裩襠近陰處、剪取一塊、燒灰、調入藥湯中服、婦人病取男子裩襠、如前一般。

)回陽攝陰。兼通陰濁。以救濟之。外罨通陰達陽法。(用來復丹二錢、研末、放入臍中、上罨活殺白鵓鴿對剖半隻、內去腸雜、外不去毛。再加軟綿紮緊、約三小時即去之。)或用生薑汁一碗。浸腎囊。汁漸收干。腎莖即出。或用回陽散二三分。放入臍中。外貼陽和解凝膏。

即痛除而莖出。如熱入精室。即俗稱夾陰溫病。較夾陰傷寒尤險。由欲火與伏火交蒸。深恐轉瞬陰竭。急宜救陰泄濁。峻瀉其交蒸之火。以存真陰。如陶氏逍遙湯及滋任益陰煎加減。(本方去砂仁、熟地、炙草、加燒裩散、槐米、白薇、生甘細梢、熟地露代水煎藥。)神氣昏厥者。

白話文:

稍微用蔥豉湯來調理就好。開的藥方雖然比俞先生用的藥輕一些,但更為穩妥。這是因為病人雖然陽氣虛弱,但本質上並沒有受到嚴重的寒邪侵犯,陰邪還算輕微,仍然可以收斂。如果夾陰傷寒發生在嚴冬,通常真陽已經非常虛弱,陰邪又非常強盛,很多病人會因此死亡。所以許學士引用古諺說:「傷寒容易讓下虛的人死亡。」至於曾經有性行為、又遭遇風吹雨淋的人,最忌諱喝熱酒或用火烘烤,只能用溫暖的被子覆蓋。想想他們溺水的時候,必然非常驚恐,心腎都受到損傷。即使出現發熱、頭痛、關節疼痛等症狀,治療時也必須在解表的藥中,同時考慮到疏通心腎。冬天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,用麻黃發汗來通暢心氣,用附子溫暖經絡並疏通腎氣,用細辛來貫通表裡之邪,再加入茯苓、半夏來開散驚嚇造成的痰。如果在夏天,則可以用五苓散,再加蔥、豆豉和辰砂。因為驚嚇會導致氣機紊亂,所以在發汗利水的藥中加入辰砂來鎮定。如果脈象浮而表證明顯的人,可以用五苓散加入羌活、防風、益元散,讓身體微微出汗來疏通。至於因為暴怒或悲傷號哭,以至於投河跳井的人,即使有表證也應當先處理,只需用香蘇蔥豉湯加入木香、烏藥、川芎、鬱金,以理氣發汗為主。如果同時有跌打損傷導致疼痛,則去掉藥方中的木香、烏藥,再加入當歸、桂枝、桃仁,來活血化瘀止痛。

【廉勘】房事過後又得了外感病,或者是剛好在行房時發病,病況會比其他人稍微嚴重一些。如果是寒證,會更怕冷;如果是熱證,則會更加灼熱。醫生應該要仔細審視病情,辨別體質來開藥方,應該發汗就發汗,應該溫中就溫中,應該清裡就清裡。要觀察病情深淺,決定用藥輕重,衡量病人原本的陰虛陽虛情況,在發汗、溫中、清裡等治療方法中,同時兼顧他們的虛弱,給予補養。

如果辨別出病人原本就陽虛,陰寒為本,邪氣多半挾帶水濕而動,除了表寒症狀外,還會兼有嘔吐、咳嗽、或腹痛腹瀉,甚至面色青紫、四肢冰冷等症狀。在發汗藥中,必須立即加入附子、桂枝等藥物,例如參附再造湯,用來扶助陽氣、破除陰寒以發汗,這樣才能避免發汗過度導致亡陽的危險。如果辨別出病人原本就陰虛,陽亢為本,邪氣多半挾帶火熱而動,除了新感染的症狀外,還會兼有口乾舌燥、或心煩失眠,甚至面色潮紅、四肢厥冷等症狀。在發汗藥中,也應該加入生地、麥冬等藥物,例如七味蔥白湯,用來養血滋陰以發汗,這樣才能讓身體微微出汗而解。表邪解除後,陽虛的人中氣必然會虛弱,在溫中藥中,應該及早加入肉桂、附子等藥物,例如附子理中湯加入肉桂,用來扶助陽氣、抵禦陰寒,這樣才能避免中陽突然衰竭的危險。陰虛的人元精會更加虧損,在清裡藥中,也應該加入生地、麥冬等藥物,例如導赤清心湯,用來滋陰生津,這樣才能避免元精突然耗竭的危險。如果寒邪進入精室,症狀表現為陰囊腫脹、四肢冰冷、小腹絞痛、面色潮紅、陰莖萎縮、肌肉顫動等,可以使用真武湯,加入兩頭尖、韭白等,或使用當歸四逆湯加入燒裩散(即取婦女內褲靠近陰部的地方,剪下一塊燒成灰,調入藥湯中服用;如果是婦女得病,則取男子內褲,做法相同),用來回陽、收攝陰氣,同時疏通陰濁,以救治病情。還可以用外敷藥來達到通陰達陽的效果(用來復丹二錢研成粉末,放入肚臍中,上面蓋上一對剖開的活殺白鴿,去除內臟,不去除羽毛,再用軟布紮緊,約三個小時後取下)。或是用生薑汁一碗浸泡陰囊,等汁液慢慢被吸收,陰莖自然就會伸出。或是將二三分回陽散放入肚臍中,外面貼上陽和解凝膏,疼痛就會消失,陰莖也會伸出。如果是熱邪進入精室,也就是俗稱的夾陰溫病,比夾陰傷寒更加危險。這是因為慾火與潛伏的火邪互相蒸騰,很可能在短時間內耗盡陰液。必須立即救陰泄濁,用猛烈的藥物來瀉除互相蒸騰的火邪,以保全真陰。可以使用陶氏逍遙湯或滋任益陰煎加減(本方去除砂仁、熟地、炙甘草,加入燒裩散、槐米、白薇、生甘草細梢,用熟地露代替水煎藥)。如果出現神志昏迷,那就更加危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