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5)

1. 第五節·夾陰傷寒

(一名傷寒夾房勞)

【因】房勞傷精而後,驟感風寒;或夏月行房後,恣意乘涼,觸犯風露。

【證】身熱面赤,或不熱而面青;小腹絞痛;足冷蜷臥;或吐或利;心下脹滿;甚則舌卷囊縮,陰極發躁;或昏沉不省,手足指甲皆青,冷過肘膝;舌苔淡白滑嫩,或苔黑滑,舌本胖嫩。

【脈】六部沉細,甚或伏絕,或反浮大無倫,沉按豁豁然空。陶節庵所謂:不拘脈之浮沉大小,但指下無力而軟,或空大而散,甚則重按全無,皆為色欲內傷,猝受寒邪,陰氣獨盛,陽氣以衰是也。

【治】外則先灸關元、氣海,以回元湯;內則先用參附再造湯,助陽發表;或用麻附細辛湯加人參、乾薑,溫經散寒。如脈伏絕,陰極發躁,繼即神氣昏沉,不省人事者:速用回陽急救湯,提神益氣,回陽生脈。如脈沉遲,身疼足冷,下利清穀,俗呼漏底者:速用附姜歸桂參甘湯去當歸,加白朮、肉果、砂仁、升麻,破陰回陽,提氣止瀉。如脈沉微,手足指甲皆青,四肢冷過肘膝,舌卷囊縮者:速用附子理中湯加吳萸、坎氣、肉桂、薑汁,溫補命陽,熱壯脾腎。一俟陽氣將回,病勢已有轉機者:但用附姜歸桂參甘湯,雙補氣血,調和陰陽。次用理陰煎加砂仁、紅棗,滋補腎陰,溫運脾陽。終用左歸飲,峻補腎陰以善後。總之,夾陰症;不分熱與不熱,面赤面青,憑脈下藥,最為切當。

【秀按】不但房勞不謹後,感冒風寒者謂之夾陰傷寒;即曾犯房室,及冒雨涉水傷腎,一起即身熱面赤,足脛逆冷者:亦當參夾陰例治。傷寒夾陰;由太陽少陰二經同時受病,較直中寒證尤危。蓋夾陰者,雖患表邪發熱,其中必夾虛寒;所以尺脈必不能實,足脛必不能溫也。乃世俗混稱夾陰,醫者亦漫不加察;豈知傷寒陰證有三:一傳經之陰證,陰中之熱證也;二直中之陰證,陰中之寒證也;三房室之陰證,陰中之虛證也。既犯房室而得寒證,則陰寒極甚;溫劑宜重。俞君於發表溫里藥中,每兼熱藥破陰以回陽;陽回而陰寒自散;寒散而元陰自固。庶不致陰下竭,陽上厥,釀變虛脫危候。況末路理陰左歸等劑,填補真陰,以復房室所傷之元精。治法井然;可為夾陰傷寒之標準。雖然。予每見春夏感寒夾陰,足冷陽縮者:驟用四逆湯辛熱回陽;多致煩躁血溢而死者。以陰中既虛,不勝附子之雄悍也。故《傷寒秘旨》治夾陰傷寒:凡診尺脈遲弱而足冷陽縮者:但於黃耆建中湯內,用附子汁炒黃耆以溫衛氣;肉桂酒炒白芍以調營血;不應,改用麻附細辛汁炒甘草以汗之。若尺中弦數而多虛火,面赤戴陽者:但於小建中湯內,用黨參汁炒甘草以助胃氣;丹皮、酒炒白芍以降陰火;不應,加連附汁炒黃耆。

白話文:

第五節·夾陰傷寒

因房事過度損傷精氣後,突然感受風寒,或者夏日房事後,任意乘涼,觸犯風露。

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、臉色發紅,或者不發熱但臉色青白,小腹絞痛,腳冷蜷縮臥床,或嘔吐或腹瀉,心下脹滿,嚴重者舌頭捲縮,陰部極度煩躁,或昏沉不省人事,手腳指甲都發青,冰冷超過肘膝關節,舌苔淡白濕潤,或舌苔黑而濕潤,舌根胖嫩。

脈象六脈沉細,甚至脈象微弱難以觸摸,或反而浮大異常,按壓脈搏時感覺空虛,陶節庵所說不論脈象浮沉大小,但指下無力而軟弱,或脈象空大而散漫,嚴重者重按也全無脈象,都是由於房事過度內傷,突然受寒邪侵襲,陰氣獨盛,陽氣衰弱所致。

治療方法:體表先灸關元、氣海穴,服用回元湯;內治先服用參附再造湯,溫陽解表,或用麻附細辛湯加人參、乾薑,溫經散寒。如果脈象微弱難以觸摸,陰部極度煩躁,繼而神志昏沉、不省人事,需立即服用回陽急救湯,提神益氣,回陽生脈。如果脈象沉遲,身體疼痛、腳冷、下痢清穀(俗稱漏底),需速服附子、乾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甘草湯去當歸,加白朮、肉豆蔻、砂仁、升麻,破陰回陽,提氣止瀉。如果脈象沉微,手腳指甲都發青,四肢冰冷超過肘膝關節,舌頭捲縮,需速服附子理中湯加吳茱萸、川楝子、肉桂、薑汁,溫補命門之陽,溫壯脾腎。一旦陽氣將要回歸,病情已有好轉跡象,就改用附子、乾薑、桂枝、人參、甘草湯,雙補氣血,調和陰陽;然後服用理陰煎加砂仁、紅棗,滋補腎陰,溫運脾陽;最後服用左歸飲,峻補腎陰以作善後處理。總之,夾陰證,不論發熱與否,面紅或面青,都應根據脈象用藥,最為恰當。

附註:不只是房事不節制後感冒風寒稱為夾陰傷寒,凡是曾有房事,以及冒雨涉水傷腎,同時出現身體發熱、臉色發紅、小腿逆冷的,也應該參照夾陰傷寒的治療方法。傷寒夾陰,由於太陽經和少陰經同時受病,比單純的陽氣不足更為危急,因為夾陰者,雖然有表邪發熱,但其中一定夾雜虛寒,所以尺脈一定不實,腳脛一定不溫。

世俗混稱夾陰,醫生也常常不加仔細診察。豈不知傷寒陰證有三種:一、傳經之陰證(陰中之熱證);二、直中之陰證(陰中之寒證);三、房室之陰證(陰中之虛證)。既有房事又受寒,則陰寒極甚,溫熱藥劑宜用量較重。俞氏在發表溫里藥中,常常兼用溫熱藥物破陰回陽,陽氣回歸則陰寒自散,寒邪散去則元陰自固,以免陰精耗竭、陽氣上逆,釀成虛脫危重症候。況且最後服用理陰煎、左歸飲等藥物,填補真陰,以恢復房事所損傷的元精,治療方法井然有序,可以作為夾陰傷寒的標準療法。然而,我經常看到春夏感寒夾陰,腳冷陽氣不足的病人,驟然服用四逆湯辛熱回陽,大多導致煩躁出血而死,因為陰中已經虛弱,承受不了附子的猛烈藥性。所以《傷寒秘旨》治療夾陰傷寒,凡診斷尺脈遲弱而腳冷陽氣不足者,只在黃耆建中湯中用附子汁炒黃耆以溫煦衛氣,肉桂酒炒白芍以調和營血。如果效果不好,改用麻黃、附子、細辛汁炒甘草以發汗。如果尺脈弦數而多虛火,臉色發紅戴陽者,只在小建中湯中用黨參汁炒甘草以益胃氣,丹皮、酒炒白芍以降低陰火。如果效果不好,再加連翹、附子汁炒黃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