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2)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22)
1. 第四節·夾血傷寒
人參、沙參、燕窩。益氣補虛之藥也。瀉如大黃、芩、連、膽草。苦寒瀉火之藥也。鮮地、梨、蔗、藕、四汁。甘寒瀉火之藥也。乾薑炭、肉桂炭、鹿角炭、枸杞炭。溫寒止血之藥也。葛氏十灰散。清熱止血之藥也。他如蘇子、鬱金、降香、青皮、韭汁、則為降氣伐肝藥。石決明、左牡蠣、海蛤殼、代赭石。
則為降血鎮肝藥。皆治血隨氣上之法也。血瘀則大黃灰、乾漆灰、山楂灰、紅曲灰。血滑則棕皮灰、蓮房灰、榴皮灰、沒石子。三七、鬱金、丹皮。行血中之氣也。大薊、小薊、茜根。消血中之滯也。側柏、紫葳、剪草、竹茹。涼血中之熱也。犀角、玳瑁、珠粉、琥珀、清血中之神也。
茅根、牛膝、童便。引血使之下行也。藕節汁、荷葉汁、陳蔗汁、止血而兼行瘀也。血藥多端。豈僅止澀之劑哉。
【幼廉注】繆氏治吐血三訣。首條云宜行血不宜止血。深恐止則血凝。血凝則發熱惡食而病日錮。每致血瘀成癆。然行血之藥。首推大黃。家君創制立止吐血膏一方。既能引血下行。又能止血逐瘀。凡治血來洶湧。屢投輒驗。較葛氏十灰散。奏功尤捷。但宜下於妄行之初。不宜下於脫血之後。
其次立止咳血膏。(剪草一斤、地錦二斤、野百合、黑木耳、白芨、沒石子各一兩、鮮藕節二兩、鮮枇杷葉去毛筋淨、鮮刮淡竹茹、鮮茭白根各八兩、先煎去渣、濾淨、入淨白蜜一斤、奎冰糖八兩、煎濃成膏。)治尋常咳血妄行。每服一小匙。日二夜一。空心服。十日即愈。
如久病損肺咳血。五更服此。上下午服瓊玉膏。一月亦愈。歷收成績。蓋因血溢上竅。陽盛陰虛。有升無降者。十居八九。故家君立此降氣瀉火。補絡填竅二方。隨證酌治以取效。惟楊仁齋謂失血一證。有陽虛陰必走者。百中常見三四。故舒馳遠於虛損失血。極斥滋陰之謬。
陳修園亦主此說。皆屬此等因證。治以陝西丁雁峰先生秘傳血證二方。最多神效。治血第一方。(廣鬱金、炒黑紫蘇、真川樸、酒炒生錦紋各八分、枳殼、桔梗、當歸各七分、紫猺桂五分、水二鍾、煎成、加童便半盞、薑汁一小匙、和勻同沖、只服一二劑。)治血第二方。
(麥冬二錢、川貝、川斷各一錢、赤芍七分、遠志六分、山藥四分、益母草三分、水二鍾、煎八分、服十劑、不論老少男女、新舊吐血之症、照服立愈除根、如服數劑、吐血已止、亦須服完十劑之數、也勿加減藥味、改動分量至囑至囑、此症忌服寒涼、以致血凝氣滯、倘先誤服涼藥者、服此方、漸次咳嗽痰涎、陰寒盡化、服完後、或空咳不止、可服健脾丸。)蓉城名醫張少泉先生髮明曰。
前方妙在枳、桔、樸、蘇。提降疏通。使邪無所留滯。再以當歸、鬱金。從血中開導。後以肉桂佐大黃。溫通下行。引以薑汁。童便。俾濁液仍歸濁道而出。血何能上逆耶。時醫遇此症。專主育陰清火。填澀陰膩。使內瘀一無去路。宜其愈治愈劇也。前方極力廓清後。或傷臟氣。
白話文:
人參、沙參、燕窩,這些是補氣虛的藥物。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龍膽草,這些是苦寒瀉火的藥物。鮮地黃、梨、甘蔗、蓮藕榨出的汁液,這些是甘寒瀉火的藥物。乾薑炭、肉桂炭、鹿角炭、枸杞炭,這些是溫熱止血的藥物。葛氏十灰散,是清熱止血的藥物。還有像蘇子、鬱金、降香、青皮、韭菜汁等,是降氣疏肝的藥物。石決明、左牡蠣、海蛤殼、代赭石,是降血鎮肝的藥物。這些都是治療血隨氣上逆的方法。
如果血瘀,可以使用大黃灰、乾漆灰、山楂灰、紅曲灰。如果血滑不止,可以使用棕櫚皮灰、蓮房灰、石榴皮灰、沒食子。三七、鬱金、丹皮,可以疏通血中的氣。大薊、小薊、茜草根,可以消除血中的瘀滯。側柏葉、紫葳、剪草、竹茹,可以涼血中的熱。犀角、玳瑁、珍珠粉、琥珀,可以清血中的神。
茅根、牛膝、童子尿,可以引導血向下行。藕節汁、荷葉汁、陳年甘蔗汁,可以止血並且兼具化瘀的作用。治療血症的藥物有很多,豈止是單純的止血藥物而已呢?
【幼廉的註解】繆氏治療吐血有三個訣竅。第一個訣竅說,應該活血而不是止血。因為擔心止血會讓血凝固,血凝固就會發熱、厭食,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可能造成血瘀成勞瘵。然而,活血的藥物,首推大黃。家父創製了一個止吐血膏的方子,既能引導血向下行,又能止血化瘀。凡是治療血來洶湧的病症,屢次使用都有效。比葛氏十灰散效果更好。但這個方子適合在出血剛開始時使用,不適合在大量失血後使用。
第二個訣竅是止咳血膏。(配方是:剪草一斤、地錦二斤、野百合、黑木耳、白芨、沒食子各一兩、鮮藕節二兩、鮮枇杷葉去毛筋取淨、鮮刮淡竹茹、鮮茭白根各八兩,先煎煮去渣,濾淨,加入純淨白蜂蜜一斤、冰糖八兩,煎濃成膏。)這個方子治療一般的咳血妄行,每次服用一小匙,一天兩次,晚上一次,空腹服用。十天左右就能痊癒。
如果是久病損肺導致的咳血,早上五更服用此膏,上下午服用瓊玉膏,一個月也能痊癒。這類病例收效很多。原因是因為血向上逆行,屬於陽盛陰虛,有升無降的情況,佔了十之八九。因此家父創立了這個降氣瀉火、補益經絡、填補空竅的兩個方子,可以根據症狀靈活運用,以達到效果。不過楊仁齋說,失血的病症中,有陽虛陰隨之流失的情況,百例中也常見三四例。因此,舒馳遠對於虛損性失血,極力反對滋陰的錯誤做法。
陳修園也贊同這種觀點。這些都屬於這種情況的病症,可以使用陝西丁雁峰先生秘傳的血證二方,效果極佳。治療血症的第一個方子:(廣鬱金、炒黑紫蘇、真川樸、酒炒生錦紋各八分、枳殼、桔梗、當歸各七分、紫猺桂五分,用水兩碗煎煮,加入童子尿半盞、薑汁一小匙,攪拌均勻一起沖服,只服用一兩劑。)治療血症的第二個方子:
(麥冬二錢、川貝、川斷各一錢、赤芍七分、遠志六分、山藥四分、益母草三分,用水兩碗煎至八分,服用十劑,無論男女老少、新舊吐血之症,按照這個方子服用都能立即痊癒並根除病症。如果服用幾劑後吐血已經停止,也必須服完十劑的量,而且不要隨意增減藥味、改動藥量,切記切記。此症忌服寒涼的藥物,以免導致血凝氣滯,如果之前誤服了寒涼藥,服用此方後,會逐漸出現咳嗽痰涎,體內的陰寒會逐漸化解。如果服用完後,還有乾咳不止,可以服用健脾丸。)蓉城名醫張少泉先生的見解是:
前方的妙處在於枳殼、桔梗、厚朴、紫蘇,它們可以提降疏通,使邪氣沒有停留的地方。再用當歸、鬱金從血中開導。最後用肉桂佐助大黃,溫通下行,用薑汁、童子尿引導,使濁液仍然從濁道排出,這樣血怎麼會上逆呢?現在的醫生遇到這種病症,只知道滋陰清火,填塞止血,使體內瘀血沒有出路,所以病情會越治越嚴重。前方盡力清除瘀血後,可能會損傷臟腑之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