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1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18)

1. 第四節·夾血傷寒

(鮮生地五錢、生側柏葉、焦山梔、元參心各三錢、廣鬱金二錢、黑丹皮、丹參各錢半、廣三七八分、生艾葉二分、生荷葉汁、陳京墨汁、童便各一瓢沖。)最穩而效。重則犀地清絡飲去桃仁、薑、蒲二汁。衝下立止吐血膏。(鮮生地一斤、生錦紋三兩、桑葉、丹皮、血見愁、杜牛膝各二兩、土三七、蘇子、降香各一兩、用冰糖四兩收膏、每服八錢至一兩。)血止之後。

其離經而未吐出者、則為瘀血。必亟為消除。以免後患。故以消瘀為第二法。上焦之瘀。多屬陽熱。五汁一枝煎加陳酒、童便。最為輕穩。重則俞氏桃仁承氣湯加減。下焦之瘀。多屬陰凝。少腹逐瘀湯加減。若血室熱瘀。則仍是桃仁承氣之證。其他廣鬱金、參三七、生川牛膝、醋炒生軍等。

皆有迅掃之功。而為去瘀要藥。均可隨證酌加。如止吐消瘀之後。仍恐血再潮動。則須用藥安之。故以寧絡為第三法。連茹絳覆湯加茅根、藕汁。惟肝旺氣衝者。輕則桑丹瀉白湯去橘、棗。加白芍、白薇、鮮茅根等。重則新加玉女煎。尤為鎮肝納沖之要劑。其火如不歸根。即為龍雷之火。

用滋任益陰煎加龍骨、牡蠣。以育陰潛陽。此尤治沖逆更進一層之法。然絡血雖寧。而去血既多。陰液必虛。陰虛則陽無所附。故終以補虛為善後收功之法。補肺如辛字潤肺膏。(羊肺一具、去筋膜白沫淨、柿霜、真乳酥各五錢、甜杏仁四錢、天花粉三錢、白蜜四錢、為末攪勻、入肺中、燉熟食)三參冬燕湯。

(太子參、西洋參各一錢、北沙參四錢、麥冬二錢、光燕條一錢、青蔗漿一盞、建蘭葉三片。)參麥阿膠湯。(北沙參四錢、麥冬三錢、阿膠錢半、耆皮一錢、北五味二十粒、糯米三十粒。)清燥救肺湯之類。補心如麥冬養榮湯。(潞黨參、麥冬、歸身、生地、生白芍各三錢、白知母二錢、北五味念粒、青鹽陳皮八分、清炙草六分、大紅棗三枚。)十味補心湯。

(辰茯神八錢、潞黨參、生熟地各三錢、麥冬、炒棗仁、歸身各二錢、制香附錢半、遠志八分、龍眼肉五朵。)瓊玉膏。(鮮生地一斤取汁、淨白蜜一斤、西洋參八兩、雲苓十二兩先將地汁白蜜入瓷瓶內、後將參、苓為末、和勻放水中、煮三晝夜、懸井中一夜、取起白湯化服一兩。)八仙玉液。

(鮮生地汁、藕汁各二杯、梨汁、蔗汁、人乳各一杯、先將雞子白兩枚、鮮茅根一百枝、龍眼肉七朵,煎取濃汁二杯、和入前四汁人乳、重湯燉溫服。)天王補心丹之類。(熟地五錢、歸身、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元參、炒棗仁、柏子仁、木茯神、黨參、丹參各三錢、遠志、五味、桔梗各一錢、淨蜜為丸、每服三錢。)補脾如加味歸脾湯。

(潞黨參、炙黃耆、生曬朮、茯神、歸身各三錢、棗仁、遠志各二錢、阿膠、焦山梔、丹皮各一錢、清炙草、廣木香各五分、龍眼肉五枚。)養真湯。(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麥冬各錢半、雲苓,山藥、蓮子、白芍各三錢、五味子、炙甘草各五分。)參燕異功煎。(吉林參、光燕條各一錢、生於朮、雲苓各錢半、廣橘白六分,清炙草四分。

白話文:

第四節·夾血傷寒

(用鮮生地五錢、生側柏葉、焦山梔、元參心各三錢、廣鬱金二錢、黑丹皮、丹參各一錢半、廣三七八分、生艾葉二分,加上生荷葉汁、陳京墨汁、童便各一瓢沖服)這個方子最穩當有效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犀地清絡飲,但要去除桃仁、生薑、蒲黃這三味藥。另外,可以用一種止吐血的藥膏(用鮮生地一斤、生錦紋三兩、桑葉、丹皮、血見愁、杜牛膝各二兩、土三七、蘇子、降香各一兩,加入冰糖四兩熬成膏狀,每次服用八錢到一兩),服用後可以立刻止住吐血。血止住之後,如果血沒有吐出來,那就是瘀血,必須馬上消除,以免留下後患。所以消除瘀血是第二步治療方法。

上焦的瘀血,多半屬於陽熱。可以用五汁一枝煎(五種果汁與一枝藥材熬煮)加上陳酒、童便來治療,效果輕便穩妥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用俞氏桃仁承氣湯加減變化。下焦的瘀血,多半屬於陰寒凝滯,可以用少腹逐瘀湯加減變化。如果是血室有熱瘀,那仍然適用桃仁承氣湯。其他像是廣鬱金、參三七、生川牛膝、醋炒生大黃等,都具有快速消除瘀血的功效,是祛瘀的重要藥物,可以根據病情酌量加入。

當止住吐血、消除瘀血之後,仍然要擔心血再次上湧,所以需要用藥來安穩血脈,這是第三步治療方法,稱之為寧絡。可以用連茹絳覆湯加上茅根、藕汁。如果是肝火旺盛、氣血上衝的,病情較輕可以用桑丹瀉白湯,去除橘皮和紅棗,加入白芍、白薇、鮮茅根等;病情嚴重則用新加玉女煎,這是鎮肝納衝的要藥。如果火氣不能回歸下焦,就會變成龍雷之火,可以用滋任益陰煎加上龍骨、牡蠣,來滋養陰液、潛藏陽氣,這是治療氣血上衝更進一步的方法。

雖然血脈已經安穩,但是因為出血過多,陰液一定會虧虛,陰液虛就會導致陽氣失去依附,所以最後要用補虛的方法來善後收功。補肺可以用辛字潤肺膏(用羊肺去掉筋膜、洗淨白沫,加入柿霜、真乳酥各五錢、甜杏仁四錢、天花粉三錢、白蜜四錢,一起搗成末,放入羊肺中,燉熟後食用),或是三參冬燕湯(用太子參、西洋參各一錢、北沙參四錢、麥冬二錢、光燕條一錢,加上青蔗漿一盞、建蘭葉三片)。也可以用參麥阿膠湯(用北沙參四錢、麥冬三錢、阿膠錢半、黃耆皮一錢、北五味子二十粒、糯米三十粒),或是清燥救肺湯之類的方劑。

補心可以用麥冬養榮湯(用潞黨參、麥冬、當歸身、生地、生白芍各三錢、白知母二錢、北五味子念粒、青鹽陳皮八分、清炙甘草六分、大紅棗三枚),或是十味補心湯(用辰茯神八錢、潞黨參、生熟地各三錢、麥冬、炒棗仁、當歸身各二錢、製香附一錢半、遠志八分、龍眼肉五朵),或是瓊玉膏(用鮮生地一斤取汁、淨白蜜一斤、西洋參八兩、雲苓十二兩,先將地汁和白蜜放入瓷瓶中,再將參、苓磨成粉,一起混合在水中煮三天三夜,然後懸掛在井中一夜,取出後服用一兩)。也可以用八仙玉液(用鮮生地汁、藕汁各兩杯、梨汁、蔗汁、人乳各一杯,先將雞蛋清兩個、鮮茅根一百枝、龍眼肉七朵,煎煮取濃汁兩杯,加入前面四種汁液和人乳,隔水燉溫後服用),或是天王補心丹之類的方劑(用熟地五錢、當歸身、生地、天冬、麥冬、元參、炒棗仁、柏子仁、木茯神、黨參、丹參各三錢、遠志、五味子、桔梗各一錢,用蜂蜜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錢)。

補脾可以用加味歸脾湯(用潞黨參、炙黃耆、生曬白朮、茯神、當歸身各三錢、棗仁、遠志各二錢、阿膠、焦山梔、丹皮各一錢、清炙甘草、廣木香各五分、龍眼肉五枚),或是養真湯(用黨參、黃耆、白朮、麥冬各一錢半、雲苓、山藥、蓮子、白芍各三錢、五味子、炙甘草各五分),或是參燕異功煎(用吉林人參、光燕條各一錢、生白朮、雲苓各一錢半、廣橘白六分、清炙甘草四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