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1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17)

1. 第四節·夾血傷寒

白蘿蔔、麥冬、荸薺合取汁五杯、再入白蜜一斤、飴糖八兩、竹瀝一杯、柿霜一兩、熬成膏、每飯後及臨臥、取汁一杯、衝開水服之、並治肺痿失血、肺癰大勢已退、餘熱未除、多服自愈、須痛戒菸酒、方除根、胡在茲先生方。)終用參燕麥冬湯。(北沙參、麥冬各三錢、光燕條一錢、奎冰糖四錢、)清補肺臟以善後。

四因外感既久。陳寒入肺。久咳喘滿。因而失血者。乃咳嗽氣逆。牽動諸經之火以爍肺。肺氣亦能牽動胸背脈絡之血。隨咳而出。是病雖生於寒。而實因寒動火。火中伏寒。寒中包火。治宜清火之中。佐以搜剔陳寒。用《千金》麥門冬湯。

(麥冬三錢、桑皮三錢、生地、紫菀、竹茹各三錢、竹瀝半夏錢半、苦桔梗八分、蜜炙麻黃、北五味各五分、炙甘草四分、或用細辛二三分代麻黃、再加黑炮姜五分拌搗五味、尤去肺寒要藥。)雖然。寒伏肺中。久亦都從火化。即上焦血滯痰凝。亦屬因火所致。便當專清其火。

佐以消痰寧絡。人參瀉肺湯加減。(西洋參、片黃芩、青連翹各錢半、生桑皮、焦山梔、甜杏仁各三錢、生枳殼一錢、苦桔梗、蘇薄荷各六分、酒炒生軍八分、淡竹茹四錢。)送下葛氏保和丸。

(知母、川貝、天門冬、款冬花、天花粉、生苡仁、馬兜鈴、生地、紫菀、蘇百合、蜜炙百部、生薑、阿膠、當歸身各三錢、紫蘇二錢、五味子、薄荷、甘草各一錢各研細末、飴糖二兩為丸、每服二錢、早晚空心服。)如咳猶不止。痰中兼有血絲血珠者。防變肺痿肺癆。宜早服吳氏寧嗽丸。

(南沙參、桑葉、薄荷、川貝、前胡、茯苓、甜杏仁、竹瀝半夏各二兩、蘇子、橘紅各一兩、生苡仁三兩、炙草五錢各研細末、用川斛一兩。生穀芽二兩煎湯法丸、每服二三錢。)夜服五汁豬肺丸。

(雄豬肺一具去筋膜,藕汁、蔗汁、梨汁、茅根汁、百合汁各一碗、代水、將豬肺入白砂罐內煮爛濾去渣、再將肺之濃汁、煎成如膏、量加白蓮粉、米仁粉、粳米粉、川貝末、人乳、共搗為丸、每服二三錢。)清金保肺、止嗽寧血以除根。三夾嘔血吐血。同是血出口中。嘔則血出有聲。

吐則血出無聲。吐則其氣尚順。嘔則其氣更逆。嘔血病在於肝。吐血病在於肺。故嘔血重而吐血輕。風寒病嘔血吐血者。每因失治所致。有因太陽感寒。惡寒無汗。頭痛發熱。寒邪外束。法當發汗。若失於表。陽氣不得外泄。則逆走陽絡。絡血妄行。則致嘔血吐血。治當清疏營衛。

表散風寒為先。泄衛安營湯。或疏風止嗽湯。二方酌加藕汁、童便。不拘口鼻失血。但起於頭痛。怕冷發熱。無汗者。無論熱之久暫。而怕冷等證仍在者。當解其表。表解。則血自止。如表邪雖解。血尚不止者。則以止血為第一法。庶血復其道。不致奔脫。輕則四生地黃湯。

白話文:

[第四節·夾血傷寒]

將白蘿蔔、麥冬、荸薺一起榨汁,共取五杯,再加入白蜂蜜一斤、麥芽糖八兩、竹瀝一杯、柿霜一兩,熬煮成膏狀。每次飯後或睡前,取用一杯,以溫開水沖服。此方可治療肺部虛弱引起的失血,以及肺癰病勢已減退但餘熱未除的情況,多服可痊癒。但必須戒除菸酒才能徹底根治。(這是胡在茲先生的藥方。)最後再以參燕麥冬湯(北沙參、麥冬各三錢、燕窩一錢、冰糖四錢)來清補肺臟,以利康復。

四、因為外感風邪日久,導致陳年寒氣進入肺部,引起長期咳嗽、喘滿,進而導致失血。這是因為咳嗽、氣逆牽動身體各經脈的火氣來灼傷肺部,肺氣也會牽動胸背部的血管,使血隨著咳嗽而出。這種病雖然由寒引起,但實際上是因為寒氣引動了火氣,體內是火中伏寒、寒中包火的複雜情況。治療上應該在清火的同時,輔以搜剔陳寒。可以使用《千金方》中的麥門冬湯。

(麥冬三錢、桑白皮三錢、生地黃、紫菀、竹茹各三錢、竹瀝半夏一錢半、苦桔梗八分、蜜炙麻黃、北五味子各五分、炙甘草四分,或用細辛二三分代替麻黃,再加入用黑炮姜五分拌過的五味子,這是去除肺寒的重要藥物。)儘管如此,寒氣潛伏在肺中,時間久了也會轉化成火氣,就算上焦的血瘀、痰凝,也是因為火氣所致。此時就應該專注於清瀉火氣。

輔以化痰、疏通經絡。可以使用人參瀉肺湯加減(西洋參、片黃芩、青連翹各一錢半、生桑白皮、焦山梔、甜杏仁各三錢、生枳殼一錢、苦桔梗、蘇薄荷各六分、酒炒大黃八分、淡竹茹四錢)。再搭配葛氏保和丸服用。

(知母、川貝、天門冬、款冬花、天花粉、生薏苡仁、馬兜鈴、生地黃、紫菀、蘇百合、蜜炙百部、生薑、阿膠、當歸身各三錢、紫蘇二錢、五味子、薄荷、甘草各一錢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加入麥芽糖二兩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二錢,早晚空腹服用。)如果咳嗽仍然不止,痰中夾帶血絲或血珠,要預防轉變為肺痿或肺癆,應該及早服用吳氏寧嗽丸。

(南沙參、桑葉、薄荷、川貝、前胡、茯苓、甜杏仁、竹瀝半夏各二兩、蘇子、橘紅各一兩、生薏苡仁三兩、炙甘草五錢,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用川斛一兩、生穀芽二兩煎湯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錢。)晚上服用五汁豬肺丸。

(取雄豬肺一副,去除筋膜,用藕汁、甘蔗汁、梨汁、茅根汁、百合汁各一碗代替水,將豬肺放入白砂鍋中煮爛,濾去殘渣,再將肺汁濃縮成膏狀,加入適量的白蓮粉、薏仁粉、粳米粉、川貝粉、人乳,一起搗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二三錢。)此方能清金保肺、止咳寧血,達到根治的效果。三、關於夾血的嘔血和吐血,雖然都是血從口中出來,但嘔血時血出有聲,吐血時血出無聲。吐血時氣息尚且順暢,嘔血時氣息更加逆亂。嘔血的病因在肝,吐血的病因在肺,因此嘔血比吐血嚴重。風寒病引起的嘔血吐血,往往是因治療不當所致。有些是因為太陽經感受寒邪,出現怕冷、無汗、頭痛發熱等症狀,寒邪束縛在體表,應該發汗。如果未能及時發汗,陽氣無法向外疏泄,就會逆行進入陽絡,導致血液妄行而引起嘔血吐血。治療上應以清疏營衛、發散風寒為先。可以使用泄衛安營湯或疏風止嗽湯,兩方都可酌加藕汁、童便。無論是從口鼻出血,只要是因頭痛、怕冷發熱、無汗而起,無論病程長短,只要怕冷等症狀還在,都應該先解表。表邪一解,血自然會止。如果表邪已解,出血仍不止,則應以止血為第一要務,使血液回歸正常運行,避免血崩脫。輕微者可使用四生地黃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