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10)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10)
1. 第二節·夾痰傷寒
內服麻菊二陳湯去甘草。送服控涎丹三分。消瀝根以杜復發。外貼王氏化核膏。(菜油四斤、壁虎十四條、蜘蛛二十八個、蝸牛三十六枚、入鍋熬至枯浮油麵取出、再入新鮮首烏藤葉、甘菊根、薄荷、牛蒡、蒼耳等草各半斤、武火熬至草枯出渣、俟油冷再入連翹、元參、苦參、白蘞、白芥子、殭蠶、水紅子仁各搗碎、大黃、荊芥、防風各四兩、浸一宵、熬至黑枯、以油瀝清、見過斤兩、熬至滴水不散、將前制木鱉油歸入配炒東丹、慢入慢攪、攪勻、文火再熬、熬至滴水成珠、膏不黏指為度、加入丁香油、麝香各二錢、蘇合油一兩、攪勻火退攤貼、凡瘰癧結核惡核、此膏貼即暗消。)如飲食入胃。
便吐黏涎。膈塞不通。便結而糞如羊矢者。此氣鬱挾痰阻塞胃脘也。名曰痰膈法當辛潤滌痰。五汁飲加狗寶為主。(梨汁、蔗汁、萊菔汁各兩瓢、鮮石菖蒲汁一小匙、生薑汁兩滴、和勻、重湯燉溫、調下狗寶末三分。)或用程氏啟膈飲加味。北沙參、丹參各三錢、京川貝、廣鬱金各錢半、蜜炙橘紅、浙茯苓各一錢、春砂殼、杵頭糠各五分、荷葉蒂兩個、煎成、調下玉鼠散五分、(即新生小鼠、新瓦上焙乾、研末。)劇則云岐人參散。
(吉林參一錢煎成、沖麝香三釐、冰片釐半。)盡人事以挽天機。
【榮齋按】本節是從戈存橘傷寒補天石「痰證傷寒」篇刪潤補充而成的。廉臣先生又羅列各種治法,不但把痰證屬於外因的,分析得很清楚,更把有關內因的痰證,也指出了治法。只有「痰飲」一證,留待下節發揮,基本上可以說無⿰⺼⿱𡗗頁勝義了。
不過、中醫的因證施治,是多方面的;「夾痰傷寒」經吳坤安採輯,尚有下列幾個證治:「(一)肺風寒痰——如見憎寒發熱、鼻塞頭痛、胸滿、氣急、或咳或喘,右寸浮滑或沉伏者,此風痰在肺也;如舌白而潤、口不渴者,痰由風邪生;宜二陳湯加加桑、杏、前胡、羌活、蘇、薄之類,微散之。喘加焦麻黃、葶藶子以瀉肺。
(二)肺風熱痰——如微寒發熱、胸悶氣逆、咳嗽兼喘、舌苔黃燥、或白刺、口渴、脈數者,此風熱客肺生痰也;宜前胡、桑、杏、蔞霜、貝母、枯芩、橘紅、薄荷、全福花、淡竹葉之類,以去風熱,痰自平矣。如痰閉氣逆,加竹瀝、薑汁。
(三)胞絡熱痰——如傷寒神昏譫語、目睛微定,或舌蹇語澀、舌苔尖赤中白而燥者,此熱痰乘於胞絡也;宜犀角尖、川鬱金、石菖蒲、天竺黃、川貝、鉤藤、淡竹葉、栝蔞霜之類。如舌絳神呆、痰潮語澀者,內閉也;加西黃。(四)痰挾痧疹——凡時感傷寒、初起即胸中煩悶、氣急痰喘,先用豁痰利氣藥,痰已行而喘減,但煩悶、身熱不除,反加耳聾足冷者;此必痰挾痧疹也。急宜透之提之,如羚角、連翹、牛蒡、防風、葛根、枳殼、桔梗、蟬蛻之類。
白話文:
第二節·夾痰傷寒
內服藥方使用去除甘草的麻黃杏仁二陳湯,搭配送服三分控涎丹。再用消瀝根來防止復發。外敷藥膏使用王氏化核膏。(以菜油四斤、壁虎十四條、蜘蛛二十八隻、蝸牛三十六枚放入鍋中熬煮至枯焦,撈出漂浮在油面的殘渣,再加入新鮮首烏藤葉、甘菊根、薄荷、牛蒡、蒼耳等草藥各半斤,用大火熬煮至草藥枯乾撈出殘渣,等油冷卻後,再加入搗碎的連翹、元參、苦參、白蘞、白芥子、殭蠶、水紅子仁各搗碎,以及大黃、荊芥、防風各四兩,浸泡一晚,熬煮至黑色枯乾,將油濾清,查看是否達到需要的斤兩,繼續熬煮至油滴入水中不會散開,再把之前製成的木鱉油加入調配炒過的東丹,慢慢倒入,邊倒邊攪拌均勻,改用文火繼續熬煮,熬煮到油滴入水中成珠狀,藥膏不黏手指為止,加入丁香油、麝香各二錢、蘇合油一兩,攪拌均勻後,待藥膏冷卻攤開塗敷,凡是瘰癧、結核、惡性腫瘤,此藥膏塗敷即能使其消散。)
如果病人飲食入胃後,會吐出黏液痰,胸膈阻塞不通,大便乾結像羊糞,這是因為氣鬱積挾帶痰液阻塞胃脘。這種情況叫做痰膈,應該用辛散滑潤的藥物來滌痰。主要使用五汁飲再加入狗寶。(梨汁、蔗汁、白蘿蔔汁各兩大湯匙、新鮮石菖蒲汁一小匙、生薑汁兩滴,混合均勻,隔水加熱溫服,再調入三分狗寶末。)或使用程氏啟膈飲加味。北沙參、丹參各三錢、京川貝、廣鬱金各一錢半、蜜炙橘紅、浙茯苓各一錢、春砂殼、杵頭糠各五分、荷葉蒂兩個,煎煮成藥湯,調入五分玉鼠散(即新生小鼠,在新瓦片上烘乾後研成粉末。)病情嚴重者可使用岐人參散。(吉林人參一錢煎煮成藥湯,加入麝香三釐、冰片一釐半。)要盡人事來挽回天意。
【榮齋按】本節是從戈存橘傷寒補天石的「痰證傷寒」篇刪減潤色補充而成。廉臣先生又羅列各種治療方法,不但把痰證屬於外因的,分析的很清楚,更把有關內因的痰證,也指出了治療方法。只有「痰飲」這種病證,留到下一節發揮,基本上可以說沒有其他更好的解釋了。
不過,中醫根據病因辨證施治,有多方面的。「夾痰傷寒」經過吳坤安採集,還有以下幾個證型和治療方法:(一)肺風寒痰——如果出現怕冷發熱、鼻塞頭痛、胸悶、呼吸急促、或咳嗽或喘息,右寸脈浮滑或沉伏的,這是風痰在肺。如果舌苔白而潤,口不渴,這是痰由風邪所生。應該用二陳湯,再加桑葉、杏仁、前胡、羌活、蘇葉、薄荷之類,稍微發散。喘息加焦麻黃、葶藶子來瀉肺。(二)肺風熱痰——如果出現輕微怕冷發熱、胸悶氣逆、咳嗽兼喘息、舌苔黃燥或有白刺、口渴、脈搏快,這是風熱侵犯肺部產生痰液。應該用前胡、桑葉、杏仁、蔞霜、貝母、枯芩、橘紅、薄荷、全福花、淡竹葉之類,來去除風熱,痰液自然會平息。如果痰液阻塞呼吸,加竹瀝、薑汁。(三)胞絡熱痰——如果傷寒導致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、眼睛微定,或舌頭僵硬說話困難、舌苔尖部紅,中間白而乾燥,這是熱痰侵犯胞絡。應該用犀角尖、川鬱金、石菖蒲、天竺黃、川貝、鉤藤、淡竹葉、栝蔞霜之類。如果舌頭紅絳、神情呆滯、痰聲漉漉、說話困難,這是內閉,要加用西黃。(四)痰挾痧疹——凡是時感傷寒,剛開始就出現胸中煩悶、呼吸急促、痰多喘息,先用化痰利氣的藥物,痰液排出而喘息減輕,但是煩悶、身熱不退,反而出現耳聾、腳冷的,這一定是痰液挾帶痧疹。要趕緊用透發的藥物來提舉,如羚羊角、連翹、牛蒡、防風、葛根、枳殼、桔梗、蟬蛻之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