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8)

1. 第二節·夾痰傷寒

(大戟二錢五分、制牙皂三錢、廣木香二錢、炒黑醜錢半、煨甘遂一錢、用紅棗肉搗丸、每用三錢、勻三次進服、第一次蔥白陳酒送、二次萊菔子、砂仁湯送、三次牛膝、木瓜湯送、體虛者勿服。)繼則視其喘腫脹之進退。酌量施治。若腹脹輕減。喘腫未除者。法當降氣達膜。

五子五皮飲加減。(紫蘇子、萊菔子各錢半、白芥子六分、葶藶子八分、車前子三錢、生桑皮、浙苓皮各四錢、大腹皮三錢、新會皮錢半、生薑皮一錢、先用杜赤豆一兩、鮮茅根二兩、煎湯代水。)終則培元利水。七味枳朮湯。(枳實一錢、拌炒生曬術三錢、六神麯、炒麥芽各三錢、先用浙茯苓二兩、杜赤豆、車前草各一兩、煎湯代水。)調服天一丸。

(燈草心一斤、以米粉漿染曬乾、研末入水澄之、浮者為燈草心、取出又曬乾、入藥用二兩五錢、而沉者為米粉漿不用矣、赤白茯苓去皮兼用。茯神去木各五兩、滑石水飛過五兩、豬苓去皮二兩、澤瀉去蘆三兩、五味各為細末、以潞黨參熬膏和丸、龍眼大、辰砂為衣、飛金為裹、每服一丸。)善其後以杜復發。

如咳逆無痰。喉間如含炙臠。咯之不出。咽之不下者。此燥痰黏結喉頭也。名曰痰結(即梅核氣)法當散結活痰。加味甘桔湯為主。(生甘草五分、苦桔梗、嫩蘇梗、紫菀、白前、橘紅、制香附、旋覆花各錢半。)口含清化丸。(川貝一兩、甜杏仁五錢、上青黛一錢、共研細、生薑汁少許、和冰糖粉搗藥丸、如櫻桃大、含化而咽之。)如咳逆氣粗。

咯痰稠黏。甚則目突如脫。喉間轆轆有聲者。此寒痰遏熱壅塞氣管也。名曰痰喘。法當豁痰下氣。白果定喘湯為主。(生白果二十一個杵、姜半夏、生桑皮、款冬花、光杏仁各三錢、蘇子二錢、橘紅、片芩各錢半、麻黃一錢、生甘草五分。)重則小青龍加石膏湯。(即小青龍湯本方加生石膏八錢。

)或用定喘五虎湯。(麻黃一錢、光杏仁三錢、生石膏四錢、炙甘草四分、北細辛五分。)久則口噙王氏痰喘丸。(白檀香、白豆蔻、蛤粉、川貝、麥冬、兒茶各一兩、淡天冬、薄荷葉各五錢、苦桔梗、廣木香各三錢、麝香、梅冰各五分、共研細、以甘草四兩熬膏丸如芡實大、每噙化一丸。)如痰結喉間。

咳而上氣。或呷或呀。喉中作水雞聲者。此寒痰包熱阻塞喉管也。名曰痰哮。法當開肺豁痰。射干麻黃湯。(射干錢半、麻黃一錢、姜半夏、款冬花、紫菀各三錢、乾薑八分拌搗北五味三分、北細辛五分、大紅棗三枚。)口噙清金丸。(牙皂三錢、拌炒萊菔子一兩、研細、薑汁少許、和竹瀝搗丸、如芡實大、每用一丸含化。

)如咳嗽不爽。胸中氣悶。夜不得眠。煩躁不寧者。此火痰鬱遏胸膈也。名曰痰躁。法當豁痰降火。陷胸瀉心湯加減。(栝蔞仁四錢、仙半夏錢半、小川連八分、小枳實、青子芩各一錢、淡竹茹三錢、薑汁兩滴、和竹瀝兩瓢同沖。)甚則吞服王氏四黃滌痰丸。

白話文:

第二節·夾痰傷寒

使用以下藥方:大戟二錢五分、製過的牙皂三錢、廣木香二錢、炒黑醜錢半、煨甘遂一錢,加上紅棗肉搗成丸狀,每次服用三錢,一天分三次服用。第一次用蔥白和陳酒送服,第二次用萊菔子和砂仁湯送服,第三次用牛膝和木瓜湯送服。體質虛弱的人不要服用此藥。

接著觀察喘、腫、脹等症狀的變化,再調整治療方法。如果腹脹減輕,但喘和腫脹還沒消除,就應該用降氣的方式來疏通體內的膜狀組織。

可以使用「五子五皮飲」加減藥方:紫蘇子、萊菔子各一錢半、白芥子六分、葶藶子八分、車前子三錢、生桑皮、浙苓皮各四錢、大腹皮三錢、新會皮錢半、生薑皮一錢。先用杜赤豆一兩、鮮茅根二兩煎湯來代替水煎藥。最後要調養元氣、利水消腫,可以使用「七味枳朮湯」:枳實一錢、拌炒過的生曬白朮三錢、六神麯、炒麥芽各三錢。先用浙茯苓二兩、杜赤豆、車前草各一兩煎湯代替水煎藥。接著服用「天一丸」。

「天一丸」的製作方法:燈草心一斤,用米粉漿浸染後曬乾,磨成粉,放入水中沉澱,浮在上面的就是燈草心,取出再曬乾,入藥用二兩五錢;沉在下面的米粉漿就不用了。赤白茯苓去皮一起使用,茯神去掉木質部分,各五兩。滑石水飛過後五兩、豬苓去皮二兩、澤瀉去蘆三兩。將以上藥材都磨成細粉,用潞黨參熬成的膏調和成丸,像龍眼大小,外層裹上辰砂,再用金箔包裹。每次服用一丸。這樣可以防止疾病再次復發。

如果咳嗽卻沒有痰,喉嚨像含著燒烤的肉一樣,想咳又咳不出來,想吞又吞不下去,這是燥痰黏在喉嚨頭,稱為「痰結」(也就是梅核氣)。治療方法應該用散結、活痰的藥方。「加味甘桔湯」為主:生甘草五分、苦桔梗、嫩蘇梗、紫菀、白前、橘紅、製過的香附、旋覆花各一錢半。口中含「清化丸」:川貝一兩、甜杏仁五錢、上青黛一錢,一起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生薑汁和冰糖粉搗成藥丸,像櫻桃大小,含在嘴裡慢慢吞嚥。如果咳嗽呼吸急促,咳出的痰濃稠,嚴重時眼睛突出,喉嚨發出水車轉動般的聲音,這是寒痰阻礙熱氣,壅塞氣管,稱為「痰喘」。治療方法應該用豁痰、降氣的藥方。「白果定喘湯」為主:生白果二十一個搗碎、姜半夏、生桑皮、款冬花、光杏仁各三錢、蘇子二錢、橘紅、片芩各一錢半、麻黃一錢、生甘草五分。嚴重的話就用「小青龍加石膏湯」(就是原本的小青龍湯加上生石膏八錢)或是用「定喘五虎湯」:麻黃一錢、光杏仁三錢、生石膏四錢、炙甘草四分、北細辛五分。時間久了,可以含服「王氏痰喘丸」:白檀香、白豆蔻、蛤粉、川貝、麥冬、兒茶各一兩、淡天冬、薄荷葉各五錢、苦桔梗、廣木香各三錢、麝香、梅冰各五分,一起磨成細粉,用甘草四兩熬成膏,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,每次含服一丸。

如果痰黏在喉嚨,咳嗽時氣往上衝,呼吸時發出「呷」、「呀」的聲音,喉嚨裡像有水雞叫一樣,這是寒痰包著熱,阻塞喉管,稱為「痰哮」。治療方法應該用開肺、豁痰的藥方。「射干麻黃湯」:射干錢半、麻黃一錢、姜半夏、款冬花、紫菀各三錢、乾薑八分,搗拌北五味子三分、北細辛五分、大紅棗三枚。口中含「清金丸」:牙皂三錢、拌炒過的萊菔子一兩,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薑汁和竹瀝搗成藥丸,像芡實大小,每次含服一丸。

如果咳嗽不順暢,胸口悶悶的,晚上睡不著,煩躁不安,這是火痰鬱積在胸膈,稱為「痰躁」。治療方法應該用豁痰、降火的藥方。「陷胸瀉心湯」加減:栝蔞仁四錢、仙半夏錢半、小川連八分、小枳實、青子芩各一錢、淡竹茹三錢,加入薑汁兩滴,和兩瓢竹瀝一起沖服。嚴重的話就吞服「王氏四黃滌痰丸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