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7)

1. 第二節·夾痰傷寒

總之痰涎為物。隨氣升降。無處不到。變證最多。試為約舉十端。以扼其要。如抬頭屋轉。眼常黑花。見物飛動。猝然暈倒者。此風痰上衝頭腦也。名曰痰暈。治必先辨其因。因於外風者。麻菊二陳湯為主。(明天麻一錢、滁菊花錢半、鉤藤鉤、茯神木各四錢、荊芥錢半、川芎八分、姜半夏三錢、廣皮紅一錢、清炙草四分。)因於內風者。

香茸六味丸加減。(鹿茸血片一錢、生地熟地各一兩、山萸肉四錢、淮山藥、茯神各八錢、桑葉、丹皮各四錢、定風草三錢、真麝香五釐、共細末、豆淋酒搗糊為丸、每服三錢、細芽茶五分、杭茶菊五朵、泡湯送下。)如痰涎壅盛。語言蹇澀。甚則暴喑。四肢厥冷者。此風痰挾火阻塞喉中也。

名曰痰厥。治必先吐其痰。導痰開關散為主。繼則豁痰降氣。三子導痰湯加減。若在夏月。由冒暑挾痰而眩暈。甚則昏厥者。又不得概作風痰治。法當先開清竅。紫金片(五分至八分、)鮮石菖蒲湯烊化灌服。繼則辛涼芳透。清絡飲。(鮮荷葉邊、鮮銀花、鮮竹葉、鮮絲瓜皮各二錢、扁豆花一錢、西瓜翠衣五錢。

)加竹瀝、萊菔汁、(各兩瓢沖)然因痰而暈厥者。多兼氣厥。輕則用蘇合香丸。(薑汁兩滴、和童便兩瓢、磨服。)重則用《局方》妙香丸。(鮮石菖蒲汁兩小匙、和竹瀝兩瓢送服。)如手足牽引。四肢麻木。骨節串疼。或腫而痛者。此濕痰挾瘀流注經絡也。名曰痰注。法當搜滌絡痰。

輕則《三因》控涎丹。重則蠲痛活絡丹。(川烏、草烏、地龍各五錢、杜膽星六錢、明乳香、淨沒藥各三錢、炒黑醜四十九粒、全蠍七隻、麝香五分、酒糊丸、每重四分、輕用一丸、重用二丸、薑汁竹瀝送服。)久則用《聖濟》大活絡丹。

白花蛇、烏稍蛇、威靈仙、兩頭尖、(俱酒炒)制草烏、煨天麻、全蠍、炙龜版、首烏、黑豆、水浸麻黃、貫仲、炙草、羌活、官桂、杜藿香、小川連、烏藥、熟地、酒蒸大黃、廣木香、沉香、以上各二兩、北細辛、淨沒藥、赤芍、殭蠶、明乳香、公丁香、薑製南星、小青皮、骨碎補、白豆蔻、安息香、酒蒸製附子、黃芩、酒蒸茯苓、制香附、生白朮、元參、以上各一兩、犀角、麝香(另研)松脂、炙地龍各五錢、當歸、葛根、虎脛骨、炙穌各兩半、牛黃、龍腦各錢半、防風、二兩五錢、人參三兩、血竭另研七錢、以上五十味研細末、蜜丸如桂圓大、金箔為衣、每服一丸。並用芥子竹瀝湯送服。

(淡竹瀝三瓢、黃荊瀝兩瓢、生薑汁四滴、陳紹酒兩小匙、先用白芥子八分、煎取清湯、重燉三汁、陳紹酒和服、日二夜一。)如中滿腹脹。上氣喘逆。二便不利。甚或面肢俱腫者。此濕痰挾氣阻滯胸腹也。名曰痰脹。先當去郁陳莝。經驗理中消脹丸為主。

白話文:

總之,痰這種東西,會隨著氣的升降而流動,沒有到不了的地方,引起的病症變化也最多。我這裡試著簡要列舉十種情況,來抓住其中的重點。

像是突然抬頭就覺得天旋地轉,眼睛常常出現黑影或看到東西飛舞,甚至突然暈倒的,這是風痰向上衝擊頭腦造成的,叫做「痰暈」。治療時必須先分辨病因,如果是外感風邪引起的,就用麻菊二陳湯為主來治療。(藥方:明天麻一錢、滁菊花錢半、鉤藤鉤、茯神木各四錢、荊芥錢半、川芎八分、姜半夏三錢、廣陳皮一錢、炙甘草四分。)如果是內風引起的,就用香茸六味丸加減來治療。(藥方:鹿茸血片一錢、生地熟地各一兩、山萸肉四錢、淮山藥、茯神各八錢、桑葉、丹皮各四錢、定風草三錢、真麝香五釐,一起磨成細末,用豆淋酒搗成糊狀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錢,用細嫩的芽茶五分、杭白菊五朵泡水送服。)

如果痰液壅塞在喉嚨,導致說話困難、口齒不清,嚴重的話甚至會突然失聲,四肢冰冷,這是風痰挾帶火邪阻塞在喉嚨中造成的,叫做「痰厥」。治療時必須先吐出痰液,用導痰開關散為主來治療,接著再用豁痰降氣的方法,用三子導痰湯加減來治療。

如果在夏天,因為中暑夾帶痰濕而導致眩暈,嚴重的話甚至昏厥,就不能一概當作風痰來治療。方法應該先開通清竅,用紫金片(五分至八分)用新鮮的石菖蒲湯化開後灌服。接著用辛涼芳香通透的方法,用清絡飲來治療。(藥方:鮮荷葉邊、鮮銀花、鮮竹葉、鮮絲瓜皮各二錢、扁豆花一錢、西瓜翠衣五錢。)再加上竹瀝、萊菔汁(各兩瓢沖服)。

不過,因為痰而導致暈厥的,多半還兼有氣厥,輕微的就用蘇合香丸來治療。(用薑汁兩滴和童便兩瓢磨服。)嚴重的就用《局方》的妙香丸來治療。(用新鮮的石菖蒲汁兩小匙和竹瀝兩瓢送服。)

如果手腳出現牽拉感,四肢麻木,骨頭關節串著疼痛,或者腫脹而痛,這是濕痰夾帶瘀血流注到經絡所造成的,叫做「痰注」。方法應該清除經絡中的痰,輕微的就用《三因》的控涎丹,嚴重的就用蠲痛活絡丹來治療。(藥方:川烏、草烏、地龍各五錢、杜膽星六錢、明乳香、淨沒藥各三錢、炒黑醜四十九粒、全蠍七隻、麝香五分,用酒糊做成藥丸,每顆重四分,輕微的服用一丸,嚴重的服用兩丸,用薑汁和竹瀝送服。)時間久了就用《聖濟》的大活絡丹。

(藥方:白花蛇、烏梢蛇、威靈仙、兩頭尖(都用酒炒過)、製草烏、煨天麻、全蠍、炙龜版、首烏、黑豆、水浸麻黃、貫仲、炙甘草、羌活、官桂、杜藿香、小川連、烏藥、熟地、酒蒸大黃、廣木香、沉香,以上各二兩。北細辛、淨沒藥、赤芍、殭蠶、明乳香、公丁香、薑製南星、小青皮、骨碎補、白豆蔻、安息香、酒蒸製附子、黃芩、酒蒸茯苓、製香附、生白朮、元參,以上各一兩。犀角、麝香(另外磨成粉)、松脂、炙地龍各五錢。當歸、葛根、虎脛骨、炙蘇各兩半。牛黃、龍腦各錢半。防風二兩五錢。人參三兩。血竭另外磨成粉七錢。以上五十味藥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如桂圓大小的藥丸,外面裹上金箔,每次服用一丸。並用芥子竹瀝湯送服。(藥方:淡竹瀝三瓢、黃荊瀝兩瓢、生薑汁四滴、陳年紹興酒兩小匙,先用白芥子八分煎取清湯,然後將以上三種汁液一起加熱,用陳年紹興酒調和服用,每天服用兩次,晚上服用一次。)

如果胸腹脹滿,呼吸急促,大小便不通暢,甚至臉部和四肢都腫脹起來,這是濕痰夾帶氣滯阻礙在胸腹部所造成的,叫做「痰脹」。應該先去除鬱積,用經驗理中消脹丸為主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