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5)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5)
1. 第二節·夾痰傷寒
(銀花一錢、連翹錢半、帶節麻黃三分、蘇薄荷六分、炒牛蒡一錢、廣橘紅八分、苦桔梗六分、生甘草五分。)若風已化熱。熱蒸胃液以成痰。宜佐以清胃之品。知母、花粉(各三錢。)蘿蔔汁、竹瀝等是也。如感寒邪而生痰。勢必毛竅外閉。肺氣逆滿。邪氣無從發泄。形寒傷肺。
肺氣抑鬱。當用辛溫宣劑。輕則三子導痰湯加荊、防。(荊芥、防風、姜半夏、萊菔子、蘇子、枳殼、茯苓各錢半、廣皮紅一錢、白芥子六分、炙甘草五分。)重則麻黃二陳湯。(麻黃五分、光杏仁三錢、姜半夏二錢、廣橘紅一錢、前胡、白前各錢半、茯苓三錢、炙草五分。)若鬱而化火。
熱盛痰壅。當用加味麻杏石甘湯。(蜜炙麻黃四分、光杏仁二錢、生石膏四錢、生甘草四分、栝蔞仁四錢、竹瀝半夏錢半、廣皮紅、小枳實各一錢。)如暑邪由口鼻吸受。傷肺犯胃。津液鬱結而化痰。痰因火動。當用辛涼重劑。竹葉石膏湯加枳實、竹瀝。(鮮竹葉二錢、生石膏八錢、仙半夏二錢、毛西參一錢、生甘草五分、陳倉米一百粒、荷葉包煎、枳實汁兩小匙、竹瀝兩大瓢、和勻同沖。)如濕鬱於中。
脾胃氣滯。壅結為痰。治必運脾清胃。藿樸二陳湯加減。(杜藿梗三錢、真川樸一錢、半夏曲、新會皮、蘇佩蘭各錢半、浙茯苓三錢、淡竹茹二錢、小枳實錢半、滑石四錢。)若濕鬱成熱。熱重濕輕者。當用清熱滲濕。俞氏增減黃連瀉心湯。如感秋燥而傷肺。爍津液而化黏痰。
當用辛涼潤劑。陸氏桑杏蔞貝湯加減。或用五汁飲。(竹瀝、梨汁、萊菔汁各兩瓢、鮮石菖蒲汁一小匙、薄荷油三滴、重湯燉溫服。)六淫中惟火最生痰。石頑老人名曰痰火。其證痰涎壅盛。咳嗽喘滿。甚則屢咳而痰不得出。咳劇則嘔。創立玉竹飲子。(生玉竹、川貝各三錢、紫菀、浙苓各二錢、蜜炙廣皮紅一錢、苦桔梗、生甘草各六分、梨汁兩瓢、生薑汁兩滴、和勻同沖、氣塞、加沉香汁兩小匙沖。)若肥人氣虛多痰。
用六君子湯加竹瀝、薑汁。瘦人陰虛多火。六味地黃湯去澤瀉、合生脈散。然生脈散不及參貝六賢散。(製半夏四兩、元參、甘草各三兩、薑製南星二兩、青鹽十兩、陳皮一斤去白煎去辣味、六味以好泉水同煮、候乾曬燥、為細末、以西洋參、川貝母去心各二兩、海蛤殼煅飛六兩、共研細和勻、每用五六分、或一錢、藥湯調下。)滌痰止嗽。
清火降氣。雖然。火有君相之別。皆能消爍肺胃之津液。醞釀為痰。痰火衝心。心主君火而藏神。輕則神煩不寐。重則痰厥昏迷。法當豁痰清心。輕則吳氏清宮湯加減。(犀角一錢磨汁沖、竹葉捲心二錢、元參心錢半、連翹心一錢、蓮子心五分、竹瀝、梨汁各一瓢、鮮石菖蒲汁一匙、和勻同沖。)重則俞氏犀羚三汁飲。
白話文:
如果風邪已經轉化為熱,熱氣蒸發胃液形成痰,應該搭配清胃的藥物,例如知母、花粉(各三錢),以及蘿蔔汁、竹瀝等。如果是因為感受寒邪而產生痰,一定會導致毛孔閉塞,肺氣壅塞,邪氣無法發散,身體受寒而傷害肺部,使得肺氣鬱悶。這時,輕微的可以用辛溫宣肺的藥物,例如三子導痰湯加上荊芥、防風(荊芥、防風、姜半夏、萊菔子、蘇子、枳殼、茯苓各一錢半、廣皮紅一錢、白芥子六分、炙甘草五分)。嚴重的情況則可以用麻黃二陳湯(麻黃五分、光杏仁三錢、姜半夏二錢、廣橘紅一錢、前胡、白前各一錢半、茯苓三錢、炙甘草五分)。如果鬱悶化為火,熱勢旺盛痰液壅塞,應該使用加味的麻杏石甘湯(蜜炙麻黃四分、光杏仁二錢、生石膏四錢、生甘草四分、栝蔞仁四錢、竹瀝半夏一錢半、廣皮紅、小枳實各一錢)。如果是暑邪從口鼻進入,傷害肺部侵犯胃部,導致津液鬱結形成痰,痰液因為火氣而動,應該使用辛涼且藥力較強的藥方,例如竹葉石膏湯加上枳實、竹瀝(鮮竹葉二錢、生石膏八錢、仙半夏二錢、毛西參一錢、生甘草五分、陳倉米一百粒、用荷葉包起來煎煮、枳實汁兩小匙、竹瀝兩大瓢、攪拌均勻一起沖服)。如果濕氣鬱積在體內,導致脾胃氣機停滯,阻礙而形成痰,治療必須要健脾清胃,可以使用藿樸二陳湯加減(杜藿梗三錢、真川樸一錢、半夏曲、新會皮、蘇佩蘭各一錢半、浙茯苓三錢、淡竹茹二錢、小枳實一錢半、滑石四錢)。如果濕氣鬱積化為熱,熱勢強而濕氣較輕,應該使用清熱利濕的藥方,例如俞氏增減黃連瀉心湯。如果是因為感受秋燥而傷害肺部,耗損津液形成黏稠的痰液,應該使用辛涼滋潤的藥方,例如陸氏桑杏蔞貝湯加減,或者使用五汁飲(竹瀝、梨汁、萊菔汁各兩瓢、鮮石菖蒲汁一小匙、薄荷油三滴,加熱後溫服)。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之中,火最容易產生痰液,石頑老人將其稱之為痰火。這種情況會導致痰涎壅盛,咳嗽氣喘,嚴重時甚至會反覆咳嗽卻無法咳出痰液,咳嗽劇烈時會嘔吐。因此他創立了玉竹飲子(生玉竹、川貝各三錢、紫菀、浙茯苓各二錢、蜜炙廣皮紅一錢、苦桔梗、生甘草各六分、梨汁兩瓢、生薑汁兩滴,攪拌均勻一起沖服,如果氣機阻塞,可以加入沉香汁兩小匙沖服)。如果肥胖的人因為氣虛而多痰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竹瀝、薑汁。而瘦弱的人因為陰虛而火旺,可以使用六味地黃湯去掉澤瀉,並搭配生脈散。但是生脈散的效果不如參貝六賢散(製半夏四兩、元參、甘草各三兩、薑製南星二兩、青鹽十兩、陳皮一斤去掉白色的部分煎煮去除辣味,六味藥用好水一同煮,等乾燥後曬乾磨成粉,再加入西洋參、川貝母去掉心各二兩、煅燒過的海蛤殼六兩,一同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六分或一錢,用藥湯調服),可以清除痰液、止咳、清火、降逆氣。雖然如此,火有君火和相火的區別,都可能耗損肺胃的津液,醞釀形成痰液。痰火擾亂心神,心臟主導君火並儲藏精神,輕微的情況會感到心煩無法入睡,嚴重時則會因為痰液阻塞而昏迷。治療方法應該是化痰清心,輕微的可以使用吳氏清宮湯加減(犀角一錢磨汁沖服、竹葉捲心二錢、元參心一錢半、連翹心一錢、蓮子心五分、竹瀝、梨汁各一瓢、鮮石菖蒲汁一匙,攪拌均勻一起沖服)。嚴重的情況則可以使用俞氏犀羚三汁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