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3)
第九章·傷寒夾證 (3)
1. 第一節·夾食傷寒
三仁湯加保和丸。(光杏仁、生苡仁各三錢、蔻末六分拌滑石四錢、姜半夏錢半、真川樸一錢、絲通草、淡竹葉各錢半、丹溪保和丸四錢包煎。)因於傷暑者。陸氏青蒿二香湯加減。(青蒿腦錢半、杜藿香二錢、西香薷、薄川樸、扁豆花、陳木瓜各一錢、六一散三錢荷葉包煎。用西瓜翠衣嫩桑枝各一兩、煎湯代水。
)因於風燥者。陸氏桑杏蔞貝湯加減。(冬桑葉、光杏仁、栝蔞皮、川貝母各二錢、蘇薄荷一錢、牛蒡子錢半、生枳殼一錢、苦桔梗七分、生甘草三分、鮮枇杷葉五錢、去毛筋淨。)因於痧疹者。陸氏蒡葛銀翹湯加減。(牛蒡子錢半、生葛根一錢、濟銀花錢半、青連翹三錢、淨蟬蛻一錢、制殭蠶、焦梔皮、綠豆皮各錢半、生甘草四分。)繼則辨其在胃宜消者。
會解神麯湯加減。(範制曲三錢、炒山楂二錢、半夏曲、生枳殼各錢半、廣橘紅一錢、連翹殼二錢、焦麥芽一錢、萊菔子錢半拌炒砂仁六分。)或用枳實梔豉湯加生蘿蔔汁、淡竹瀝(各二瓢)、生薑汁(四滴、和勻、同沖。)在腸宜下者。梔樸枳實湯合陸氏潤字丸為主。
(湯方焦山梔三錢、川樸、枳實各錢半、丸方半夏、橘紅、牙皂各一兩、杏仁、前胡、花粉、枳實、楂肉各二兩、炙甘草三錢、檳榔七錢、生川軍十二兩、水發丸、每服三錢或四錢。)其間有癍疹內伏。連用開透而不出。用消導法。如會解神麯湯加蘆筍(二兩)細辛(二分)往往癍出神清而愈。
若因肝火甚而熱結不下者。另吞更衣丸一錢。最效。惟葷腥油膩。與邪熱癍毒。紐結不解。唇舌焦裂。口臭牙疳。煩熱昏沉。與以尋常消導。病必不解。徒用清裡。其熱愈甚。設用下奪。其死更速。惟用秦皇士升麻清胃湯加枳殼、楂肉。(升麻五分、丹皮錢半、鮮生地五錢、小川連八分、細木通一錢、生甘細梢七分、生枳殼錢半、炒楂肉二錢。)庶能清理腸胃血分中之膏粱積熱。
多獲生全。故臨證處方之際。苟非胸有定規。必難合轍。
白話文:
第一節·夾食傷寒
如果是由於暑熱引起的,用三仁湯加上保和丸。(用光杏仁、生薏仁各三錢,加入蔻末六分拌滑石四錢,姜半夏一錢半、真川樸一錢、絲通草、淡竹葉各一錢半,再用丹溪保和丸四錢包起來煎煮。)
如果是因為受到暑氣侵襲,可以用陸氏青蒿二香湯加減。(用青蒿腦一錢半、杜藿香二錢、西香薷、薄川樸、扁豆花、陳木瓜各一錢,再加入六一散三錢,用荷葉包起來煎煮。另外用西瓜翠衣和嫩桑枝各一兩,煎湯代替水。)
如果是由於風燥引起的,可以用陸氏桑杏蔞貝湯加減。(用冬桑葉、光杏仁、栝蔞皮、川貝母各二錢,蘇薄荷一錢,牛蒡子一錢半,生枳殼一錢,苦桔梗七分,生甘草三分,再加入新鮮枇杷葉五錢,去除毛和筋。)
如果是由於痧疹引起的,可以用陸氏蒡葛銀翹湯加減。(用牛蒡子一錢半、生葛根一錢、濟銀花一錢半、青連翹三錢、淨蟬蛻一錢、制殭蠶、焦梔皮、綠豆皮各一錢半、生甘草四分。)
接著要辨別病邪是在胃,適合用消食導滯的方法。
可以用會解神麯湯加減。(用範制神麯三錢、炒山楂二錢、半夏曲、生枳殼各一錢半、廣橘紅一錢、連翹殼二錢、焦麥芽一錢、萊菔子一錢半,拌炒砂仁六分。)或者用枳實梔豉湯,再加上生蘿蔔汁和淡竹瀝(各二瓢),以及生薑汁(四滴,攪拌均勻後一起沖服。)
如果病邪在腸,適合用通便的方法,就以梔樸枳實湯加上陸氏潤字丸為主。(湯藥的配方是焦山梔三錢、川樸、枳實各一錢半。丸藥的配方是半夏、橘紅、牙皂各一兩,杏仁、前胡、花粉、枳實、山楂肉各二兩,炙甘草三錢,檳榔七錢,生川軍十二兩,將藥材用水浸泡後製成藥丸,每次服用三錢或四錢。)
病程中,如果有疹子潛伏在體內,持續用開透的方法都無法發出來,這時候可以用消導的方法。比如用會解神麯湯,加上蘆筍(二兩)和細辛(二分),常常能使疹子發出來,並且使神智清醒而痊癒。
如果是因為肝火太旺盛導致熱邪結聚無法排出,可以另外服用更衣丸一錢,效果很好。但是如果吃了葷腥油膩的食物,導致邪熱和癍毒相互糾結,無法解除,出現嘴唇和舌頭焦裂、口臭牙齦潰爛、煩躁發熱、意識昏沉等症狀,這時候如果用普通的消導方法,病一定不會好。如果單純用清熱的方法,熱邪反而會更加嚴重。如果用瀉下的方法,病人會死得更快。只能用秦皇士升麻清胃湯,加上枳殼和山楂肉。(用升麻五分、丹皮一錢半、鮮生地五錢、小川連八分、細木通一錢、生甘細梢七分、生枳殼一錢半、炒山楂肉二錢。)這樣才能清理腸胃和血液中的肥膩積熱。
多數都能夠保全生命。因此,在臨床開藥方的時候,如果心中沒有確定的原則,是很難對症下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