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7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72)

1. 第十九節·發狂傷寒

一柔肝息風煎。(制首烏、黃甘菊、辰茯神、歸身、石斛、川斷、廣鬱金各三錢、白蒺藜、遠志肉各錢半、川芎、明礬各八分。)治肝陰虛。內風上冒神明。兼挾涎沫。而為失心癲狂。延久不愈。以此柔肝育陰。熄風除涎而愈。趙晴老謂其善治狂證。洵不愧焉。總之外感發狂。

一時之狂也。其死速。其愈亦速。內傷發狂。終年之狂也。其死緩。其愈亦緩。俞氏分辨陽狂如狂。雖為狂病之正治。然藥力之峻。效驗之速。尚不逮胡君在茲手筆之大。故節述之。

【榮齋按】傷寒陽明發狂,與癲狂不同。陽明之狂,因迷走神經起於延髓,終於腸胃,胃熱而迷走神經受炙,以致影響到大腦皮層,於是譫語、發狂出現了。所以陽明發狂,是由於腸胃的實熱壅閉;清其熱,通其閉,則神經自安,譫狂便息,。然陽明之狂,有潮熱便閉等症狀,而癲狂病則無:癲狂病有發作性,時劇時已,而陽明病則不然。以此為辨。

至於「陽明發狂」的證治,根據文獻記載及臨床觀察,經過初步的分析,得出如下幾點:

關於症狀方面——(一)熱度在四十度上下,最高是四十一度。(二)情緒及動作的表現,是:煩躁不安,神昏囈語,或欲登高而歌,棄衣而走,不能靜臥,時或一躍而起,且能奔走下樓;精神若明若糊,不能自制其行動。初時呼之則神志轉清,漸則喚之亦沉沉昏睡。(三)病重者兩手時張時舉,手指振顫,舉措不全適意,或尋衣,摸床、撮空。

(四)兩耳作聾,唇皮顫動,臥時吐氣,鼻孔煽動,齒垢唇焦。(五)大小便秘澀或失禁。(六)囈語約分三類:一為日常生活或賣買之對答(平日勞心過度之故),一為奔走操作之演述(平日勞力過度之故),一為夢見神鬼之怪語(平日向畏鬼神因高熱而神經生幻覺狀態)。

關於藥治方面——(一)清熱解毒安定神經,如犀角、黃連、牛黃為主要藥;佐以石膏、竹瀝、金汁、大青葉、板藍根。(二)鎮靜神經防止發厥,如羚角、牛黃、龍膽草。(三)消炎退熱,如知母、黃柏、丹皮、赤芍、青黛、花粉、甘中黃、寒水石、黃芩。(四)清滌神經開竅醒腦,如硃砂、鉤勾、冰片、西黃、廣鬱金、麝香。

(五)清肺化痰,如川貝、桑皮、鮮菖蒲、陳膽星。(六)養營,如生地、元參、麥冬。其中也有應用下劑的,但須以腹診及大便是否秘結為準。

又按:俞氏所說「心風發狂」,體味他敘述的症狀,相當於「癲癇」,不能說是發狂。根據古人治法,應用吐劑以祛肺胃過多的分泌,以減少體內刺激(如張子和嘗用瓜蒂散以治癲癇,東人也屢用之。)安神鎮逆以鎮靜神經;(茯神、遠志、棗仁、龍牡等。)鐵劑(如《內經》生鐵落飲)以除血結而益貧血;毒劑(如龍虎丸、妙功丸、龍馬自來丹。

白話文:

一、柔肝息風煎

這個藥方使用製首烏、黃甘菊、辰茯神、當歸身、石斛、川斷、廣鬱金各三錢,加上白蒺藜、遠志肉各一錢半,以及川芎、明礬各八分。這個方子主要治療肝陰虛弱,導致內風上竄擾亂心神,同時還伴有痰涎,形成失心癲狂,這種病拖久了難以痊癒。用此方可以柔肝滋陰,平息內風,消除痰涎,從而達到治癒的效果。趙晴老認為此方很擅長治療狂病,確實名不虛傳。總體來說,外感引起的發狂屬於一時性的,來得快去得也快;而內傷引起的發狂則是長期的,進展慢痊癒也慢。俞氏區分陽狂與類狂的方法雖然是治療狂病的正確方向,但是藥力不如胡君的方子來得迅速有力,所以在這裡特別提出說明。

【榮齋的看法】

傷寒引起的陽明發狂與癲狂不同。陽明發狂是因為迷走神經從延髓發出,最終到達腸胃,胃熱導致迷走神經受到刺激,進而影響到大腦皮層,所以會出現胡言亂語和發狂的症狀。因此,陽明發狂是由於腸胃的實熱壅塞所致,清除熱邪、疏通阻塞,神經自然就會安定,胡言亂語也會停止。陽明發狂的症狀有潮熱、便秘等,而癲狂病則沒有。癲狂病有發作性,時好時壞,陽明病則沒有這種情況。這些可以作為區分兩種疾病的依據。

關於陽明發狂的治療,根據文獻記載和臨床觀察,初步分析得出以下幾點:

關於症狀方面——

(一)體溫在四十度上下,最高可達四十一度。 (二)情緒和行為表現為煩躁不安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或者想要爬高唱歌,脫掉衣服亂走,無法安靜躺臥,有時會突然跳起來,甚至奔跑下樓;精神狀態時而清醒時而模糊,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。剛開始叫喚病人還會清醒一些,慢慢地叫喚也變得昏睡不醒。 (三)病情嚴重者兩手會時而張開時而舉起,手指顫抖,動作不協調,或者胡亂摸索衣服、床鋪、抓空。 (四)兩耳聽力下降,嘴唇顫動,躺著時會喘粗氣,鼻孔翕動,牙齒上積滿污垢,嘴唇焦乾。 (五)大小便可能秘結不通,也可能失禁。 (六)胡言亂語大概分為三類:一類是日常生活或買賣的對答(平時勞心過度所致),一類是奔走操作的描述(平時勞力過度所致),一類是夢見神鬼的怪話(平時對鬼神畏懼,因高熱而產生神經幻覺)。

關於藥物治療方面——

(一)主要使用清熱解毒、安定神經的藥物,如犀角、黃連、牛黃,並佐以石膏、竹瀝、金汁、大青葉、板藍根。 (二)使用鎮靜神經、防止抽搐的藥物,如羚角、牛黃、龍膽草。 (三)使用消炎退熱的藥物,如知母、黃柏、丹皮、赤芍、青黛、花粉、甘中黃、寒水石、黃芩。 (四)使用清理神經、開竅醒腦的藥物,如硃砂、鉤藤、冰片、西黃、廣鬱金、麝香。 (五)使用清肺化痰的藥物,如川貝、桑皮、鮮菖蒲、陳膽星。 (六)使用滋養身體的藥物,如生地、元參、麥冬。

其中也有使用瀉下藥的,但必須根據腹部檢查和大便情況是否秘結來決定是否使用。

**另外,**俞氏所說的「心風發狂」,從他描述的症狀來看,很像「癲癇」,不能說是發狂。根據古人的治療方法,可以使用吐劑來祛除肺胃過多的分泌物,以減少體內的刺激(如張子和曾用瓜蒂散來治療癲癇,東方的醫師也經常使用)。可以使用安神鎮逆的藥物來鎮靜神經(如茯神、遠志、棗仁、龍牡等)。可以使用鐵劑(如《內經》中的生鐵落飲)來消除血瘀,改善貧血。可以使用毒性藥物(如龍虎丸、妙功丸、龍馬自來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