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三章·表裡寒熱 (2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章·表裡寒熱 (2)

1. 第六節·表裡皆熱證

凡伏氣溫熱。至春感溫氣而發。至夏感暑氣而發。一發即渴不惡寒。反潮熱惡熱。心煩譫語。咽乾舌燥。皮膚隱隱見斑。甚則手足瘛瘲。狀如驚癇。仲景所謂熱結在裡。表裡俱熱。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也。但要辨其便通者。但須外透肌腠。內清臟腑。新加白虎湯為主。柴芩清膈煎亦可酌用。

便閉者。急以攻裡瀉火為首要。白虎承氣、犀連承氣二湯為主。夾痰者。陷胸承氣湯、加味涼膈煎選用。夾食者。枳實導滯湯選用。夾血瘀者。桃仁承氣湯選用。夾溫毒者。解毒承氣湯選用。若血虛者。養榮承氣湯選用。氣血兩虧者。陶氏黃龍湯選用。

白話文:

當體內積聚了溫熱之氣,到了春天遇到溫暖的氣候就會發病,到了夏天遇到暑熱的氣候也會發病。一旦發病就會口渴卻不畏寒,反而怕熱潮濕,心煩意亂,胡言亂語,咽喉乾渴,舌頭乾燥,皮膚隱隱出現斑點,嚴重時手腳抽搐,像驚癇一樣。仲景所說「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」,正是這種情況,可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。但要區分患者是否便通,若能通便,就需要外透肌膚腠理,內清臟腑,可用新加白虎湯或柴芩清膈煎。

如果患者便秘,則要優先考慮攻裡瀉火,白虎承氣湯、犀連承氣湯為首選。若夾雜痰濕,則可選用陷胸承氣湯、加味涼膈煎。若夾雜食積,則可選用枳實導滯湯。若夾雜血瘀,則可選用桃仁承氣湯。若夾雜溫毒,則可選用解毒承氣湯。如果患者血虛,則可用養榮承氣湯。若氣血兩虧,則可用陶氏黃龍湯。

2. 第七節·表寒裡熱證

凡溫病伏暑將發。適受風寒搏束者。此為外寒束內熱。一名客寒包火。但要辨表急。裡急。寒重熱重。外寒重而表證急者。先解其表。蔥豉桔梗湯加減。伏熱重而里證急者。先清其里。柴芩清膈煎加減。

白話文:

當溫病或暑熱潛伏在體內,即將發作時,如果又恰巧受到風寒侵襲,導致寒邪束縛在體內,這就是外寒束內熱,也稱為客寒包火。

需要辨別表證(表面症狀)和里證(內在症狀)的輕重緩急。如果外寒較重,表證急迫,則應先解表,可以用蔥豉桔梗湯加減。

如果伏熱較重,里證急迫,則應先清里,可以用柴芩清膈煎加減。

3. 第八節·表熱裡寒證

凡病人素體虛寒。而吸熱冒暑。此為標熱本寒。只宜輕清治標。標邪一去。即轉機而用溫化溫補等劑。庶免虛脫之虞。

白話文:

凡是病人平時體質虛弱且偏寒,如果因為吸入熱氣或遭受暑氣侵襲,這屬於表面熱而根本寒的情況。只適合用輕清的方法來治療表面的熱症。當表面的邪氣去除後,應立即轉變治療方向,使用溫化和溫補的藥物,這樣才能避免出現虛脫的危險。

4. 第九節·里真熱而表假寒

凡口燥舌乾。苔起芒刺。咽喉腫痛。脘滿腹脹。按之痛甚。渴思冰水。小便赤澀。得涓滴則痛甚。大便膠閉。或自利純青水。臭氣極重。此皆里真熱之證據。惟通身肌表如冰。指甲青黑。或紅而溫。六脈細小如絲。尋之則有。按之則無。吳又可所謂體厥脈厥是也。但必辨其手足自熱而至溫。

從四逆而至厥。上肢則冷不過肘。下肢則冷不過膝。按其胸腹。久之又久則灼手。始為陽盛格陰之真候。其血必瘀。營衛不通。故脈道閉寒而肌膚如冰。治宜先用燒酒浸蔥白紫蘇汁出。用軟帛浸擦胸部四肢。以溫助血脈之運行。內治宜桃仁承氣湯急下之。通血脈以存陰液。然病勢危篤如斯。

白話文:

口乾舌燥,舌苔上出現芒刺狀,咽喉腫痛,腹部脹滿,按壓疼痛,口渴想喝冰水,小便顏色深紅且排尿困難,稍微排一點就痛,大便乾硬,或排出稀薄的青色水樣便,臭味很重。這些都是體內熱邪深入內臟的表現。雖然全身肌膚冰冷,指甲呈現青黑色或紅色發熱,六脈細小如絲,摸起來若有若無,就像吳又可所說的「體厥脈厥」,但必須辨別手腳是否自熱並逐漸轉為溫熱。

從四逆症發展到厥症,上肢冰冷程度不會超過肘部,下肢冰冷程度不會超過膝蓋。按壓胸腹,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感到灼熱,這就是陽盛格陰的真徵兆。患者的血液一定瘀滯,營衛氣血不通,所以脈道閉塞寒冷,肌膚冰冷。治療應先用燒酒浸泡蔥白和紫蘇汁,用柔軟的布浸濕擦拭胸部和四肢,以溫熱幫助血脈運行。內服宜用桃仁承氣湯急下,通暢血脈,以保存陰液。但病情危重如斯,需要謹慎治療。

亦十難救一矣。

【榮齋按】里真熱而表假寒,就是「陽證似陰」。戈存橘《傷寒補天石》卷上,闡述得比較詳細,可以互證。他說:「陽證似陰者,乃火極似水也。蓋傷寒熱甚,失於汗下,陽氣亢極,鬱伏於內,反見勝己之化於外;故其身涼手足逆冷而乍溫,狀若陰證。大抵唇焦,舌燥,能飲水漿,小便赤色,大便閉結,設或外有稀糞水流出,內有燥屎結聚,此乃旁流,非冷利也。再審其有屁極臭者,是也。

其脈雖沉,按之必數滑有力,或時燥熱,不欲被衣,或揚手擲足,或譫語有力,此陽證也;輕則四逆散合小柴胡湯,重則白虎,合解毒。潮熱便實,用大柴胡,燥實,堅硬痞滿全具,用大承氣湯。」

白話文:

也就是說,十個病人中能救活一個就很不容易了。

5. 第十節·里真寒而表假熱

其證有二。一寒水侮土證。吐瀉腹痛。手足厥逆。冷汗自出。肉瞤筋惕。語言無力。納少脘滿。兩足尤冷。小便清白。舌肉胖嫩。苔黑而滑。黑色止見於舌中。脈沉微欲絕。此皆里真寒之證據。惟肌表浮熱。重按則不熱。煩躁而渴欲飲水。飲亦不多。口燥咽痛。索水至前。復不能飲。

此為無根之陰火。乃陰盛於內。逼陽於外。外假熱而內真陰寒。格陽證也。法宜熱壯脾陽。附子理中湯救之。一腎氣凌心證。氣短息促。頭暈心悸。足冷溺清。大便或溏或瀉。氣少不能言。強言則上氣不接下氣。苔雖黑色直底舌尖。而舌肉浮胖而嫩。此皆里真虛寒之證據。惟口鼻時或失血。

白話文:

這病症有兩種:

第一種是寒水侮土證。患者會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腹痛、手腳冰冷、發冷汗、肌肉抽搐、說話無力、食慾不佳、胃部飽脹、雙腳特別冷、小便清澈、舌頭肥厚柔軟、舌苔黑色且滑膩,黑色只在舌頭中間出現,脈搏沉細微弱幾乎摸不到。這些都是內部真陰寒的症狀。患者雖然表面皮膚摸起來發熱,但用力按壓就不熱了。他們會感到煩躁、口渴想喝水,但喝不了多少,嘴巴乾燥、喉嚨痛,一直想要喝水,卻又喝不下去。

這是無根之陰火,由於內部陰氣盛,把陽氣逼到體表,表現出表面有熱,而內部真陰寒的現象,屬於陽氣被抑制的症狀。治療方法是用熱藥溫補脾陽,可以用附子理中湯來救治。

第二種是腎氣凌心證。患者會出現呼吸短促、頭暈、心悸、腳冷、小便清澈、大便稀溏或腹瀉、氣息微弱無法說話,勉強說話就會上氣不接下氣,舌苔雖然黑色,但只到舌尖,舌頭肥厚柔軟。這些都是內部真虛寒的症狀。患者還會出現口鼻偶爾出血。

口燥齒浮。面紅嬌嫩帶白。或煩躁欲裸形。或欲坐臥泥水中。脈則浮數。按之欲散。或浮大滿指。按之則豁豁然空。雖亦為無根之陰火。乃陰竭於下。陽越於上。上假熱而下真虛寒。戴陽證也。治宜滋陰納陽。加味《金匱》腎氣湯救之。總而言之。傷寒變證百出。總不外表裡寒熱四字。

表裡寒熱。亦不一致。總不外此章精義。此十者。皆辨明表裡寒熱之要訣也。

【秀按】此辨表裡寒熱之總訣。初學務熟讀而切記之。

【廉勘】表裡寒熱。尚不難辨。即假寒假熱。能熟用溫度計。以測病狀發熱之高低。試驗精透者。亦不難辨。惟用藥最難。冷用犀羚牛黃。熱用附桂硫黃。補用人參熟地。瀉用大黃芒硝。幸中病機。膽小者尚詆其猛。不幸而死。則庸醫殺人。異口同聲。故名醫用藥。輒多避重就輕。

白話文:

病人嘴乾舌燥,牙齒浮起,臉色紅潤但透著白,可能煩躁不安,甚至想脫光衣服,或想坐臥在泥水中。脈象浮而數,按壓時感覺散漫,或浮而大且滿手指,按壓時則空虛無力。雖然這是無根的陰火,但實際上是陰氣耗竭於下,陽氣上溢於上,上部虛熱,下部真虛寒,屬於戴陽證。治療應當滋陰納陽,可加味金匱腎氣湯救治。總而言之,傷寒變證多樣,但總脫離不了表裡寒熱這四個字。

表裡寒熱也不一定完全一致,但總歸不脫離本章的精髓。這十條都是辨明表裡寒熱的關鍵所在。

注釋:這段文字講述了辨別傷寒表裡寒熱的訣竅,初学者一定要熟讀並牢記。

現代醫學的溫度計也能幫助辨別假寒假熱,但用藥最為關鍵。冷用犀羚牛黃,熱用附桂硫黃,補用人參熟地,瀉用大黃芒硝。如果用藥得當,即使膽小的人也會讚揚其效果;但如果用藥失誤,病人不幸去世,庸醫殺人,就會被世人指責。因此,名醫用藥往往避重就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