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三章·表裡寒熱 (1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章·表裡寒熱 (1)

1. 第三章·表裡寒熱

凡勘傷寒。必先明表裡寒熱。有表寒。有裡寒。有表裡皆寒。有表熱。有裡熱。有表裡皆熱。有表寒裡熱。有表熱裡寒。有里真熱而表假寒。有里真寒而表假熱。發現於表者易明。隱伏於裡者難辨。真寒真熱者易明。假寒假熱者難辨。今試舉其要以析言之。

白話文:

診斷傷寒,必須先弄清楚表裡寒熱的狀況。 有表證寒邪的,有裡證寒邪的,有表裡都寒邪的,有表證熱邪的,有裡證熱邪的,有表裡都熱邪的,有表證寒邪、裡證熱邪的,有表證熱邪、裡證寒邪的,還有裡證是真正的熱邪但表面卻呈現寒象的,以及裡證是真正的寒邪但表面卻呈現熱象的。表證容易判斷,裡證隱藏較深,較難辨別;真正的寒熱也容易判斷,虛假的寒熱則難以分辨。現在就來重點分析說明。

2. 第一節·表寒證

凡頭痛身熱。惡寒怕風。項強腰痛。骨節煩疼者。皆表寒證。皆宜汗解。《內經》所謂體若燔炭。汗出而散者是也。但要辨無汗者。寒甚於風。為正傷寒。必須使周身大汗淋漓而解。蘇羌達表湯為主。隨證加減。自汗者風重於寒。為冷傷風。必兼鼻寒聲重。咳嗽噴嚏。但須漐漐微汗而解。

蘇羌達表湯去羌活、生薑。加荊芥、前胡、桔梗為主。若發熱惡寒如瘧狀。一日二三發。其人不嘔。仍是太陽表證。蘇羌達表湯主之。惟寒已而熱。熱已而汗者。則為少陽之寒熱往來。症多目眩耳聾。口苦善嘔。膈滿脅痛。必須上焦得通。津液得下。胃氣因和。津津汗出而解。

謂之和解。輕者柴胡枳桔湯。重者柴胡陷胸湯選用。若發寒時身痛無汗。發熱時口渴惡熱。太陽表證未罷。陽明裡證已急。則為少陽寒熱之重證。柴芩雙解湯主之。如身熱微惡寒無汗而微喘。頭額目痛。肌肉煩疼。此風寒由皮毛襲於陽明肌肉也。仍宜發汗。蘇羌達表湯去羌活、加蔥豉主之。

總之有一分惡寒。即有一分表證。雖有大汗微汗之不同。而同歸汗解。太陽發表。少陽和解。陽明解肌。其理一也。

白話文:

第一節·表寒證

凡是頭痛、發熱、怕冷怕風、頸項僵硬、腰痛、骨節酸痛的人,都屬於表寒證,都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《內經》中所說的「身體像燒紅的炭火,出汗後就能散熱」就是這個意思。但是,要區分有沒有汗的情況:無汗者,寒邪重於風邪,屬於正傷寒,必須要使全身大汗淋漓才能痊癒,以蘇羌達表湯為主,再根據具體情況加減藥物。自汗者,風邪重於寒邪,屬於風寒感冒,必定伴隨鼻塞、聲音沉重、咳嗽、打噴嚏等症狀,只需微微出汗就能痊癒,此時應將蘇羌達表湯中的羌活、生薑去除,加入荊芥、前胡、桔梗等藥物。

如果發熱惡寒像瘧疾一樣,一天發作兩三次,病人不嘔吐,仍然是太陽表證,用蘇羌達表湯治療。但是,如果寒邪已退而發熱,發熱後又出汗,則屬於少陽表證的寒熱往來,症狀多為頭暈、耳鳴、口苦、容易嘔吐、胸膈滿悶、脅肋疼痛,必須使上焦氣機通暢,津液下降,胃氣調和,然後微微出汗才能痊癒,稱為和解。輕者用柴胡枳桔湯,重者用柴胡陷胸湯。如果發冷時渾身疼痛無汗,發熱時口渴怕熱,太陽表證尚未解除,陽明裡證已經危急,則屬於少陽寒熱的重證,用柴芩雙解湯治療。如果身體發熱,稍微怕冷,無汗,並伴有輕微喘息、頭痛、眼痛、肌肉酸痛,這是風寒從皮膚毛髮侵襲陽明經肌肉所致,仍需發汗,將蘇羌達表湯中的羌活去掉,加入蔥豉治療。

總之,只要有一點怕冷,就有一點表證。雖然有汗出得多或少的不同,但治療方法都歸於發汗。太陽表證用發汗法,少陽表證用和解法,陽明表證用解肌法,其道理都是一樣的。

3. 第二節·裡寒證

凡傷寒不由陽經傳入。而直入陰經。肢厥脈微。下利清穀者。名曰中寒。仲景所謂急溫之。宜四逆湯者是也。

【榮齋按】這節舉證太簡單,特轉引石芾南學說以補充之。他在《醫原》里指出:「裡寒一證,不外脾腎陽虛。陽虛則化濕,故夾濕者多,治法不外四逆、真武、理中三法。四逆一類,不離姜附,再觀其方中加減,皆欲其通陽開閉,重在腎也。真武一類,不離苓附生薑,欲其溫陽鎮水,亦重在腎也。

理中一類,不離乾薑、白朮,欲其守中,重在脾也。」觀此,則知同是一個裡寒症,而治法卻有分別——用四逆重在通陽開閉,用真武重在溫陽鎮水,用理中著重在溫脾守中。

白話文:

第二節·裡寒證

凡是傷寒不是從陽經傳入,而是直接侵入陰經,四肢厥冷,脈象微弱,腹瀉排出清稀的食物,這就叫做裡寒。張仲景所謂需要緊急溫補,應該服用四逆湯的,就是指這種情況。

這段文字舉例太過簡略,因此特別引用石芾南的學說來補充說明。他在《醫原》中指出:「裡寒這一症狀,根本原因不外乎脾腎陽虛。陽虛就會導致濕氣產生,所以夾雜濕邪的情況很多,治療方法主要就是四逆湯、真武湯、理中湯這三種。四逆湯之類的方劑,離不開生薑和附子,再觀察其加減的藥物,都是為了通達陽氣,解除閉塞,重點在於溫補腎陽。真武湯之類的方劑,離不開茯苓、附子、生薑,目的是溫補陽氣,鎮壓水濕,也重點在於溫補腎陽。

理中湯之類的方劑,離不開乾薑和白朮,目的是溫補脾陽,固守中焦,重點在於溫補脾陽。」由此可見,同樣是裡寒證,治療方法卻有所不同——使用四逆湯著重於通達陽氣,解除閉塞;使用真武湯著重於溫補陽氣,鎮壓水濕;使用理中湯著重於溫補脾陽,固守中焦。

4. 第三節·表裡皆寒證

凡身受寒邪。口食冷物。陡然腹痛吐瀉。肢厥脈沉。此為兩感寒證。輕者神術湯加乾薑、肉桂。重者附子理中湯加薑汁、半夏。

白話文:

凡是身體受寒邪侵襲,或吃了冰冷的食物,突然腹部疼痛、嘔吐腹瀉,四肢冰冷,脈象沉弱,這就是表裡都感受寒邪的證候。症狀輕微者,可用神術湯加乾薑、肉桂;症狀嚴重者,則需服用附子理中湯,並加入薑汁、半夏。

5. 第四節·表熱證

凡溫暑證。始雖微惡風寒。一發熱即不惡寒。反惡熱。汗自出。口大渴。目痛鼻乾。齒板燥。心煩不得眠者。雖皆為陽明表熱。但要辨身乾熱而無汗者。尚須辛涼解肌。使熱從外達。蔥豉桔梗湯為主。隨證加減。身大熱而自汗者。只宜甘寒存津。使熱不劫陰。新加白虎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凡是溫熱病,一開始雖然稍微怕風寒,但一旦發熱就不怕冷,反而怕熱,還會自汗、口渴、眼睛痛、鼻子乾、牙齦乾燥、心煩睡不好。這些雖然都是陽明經的表熱證,但要區分一下:如果身體乾燥發熱卻沒有汗,還需要用辛涼解表的方法,讓熱氣從體表排出,以蔥豉桔梗湯為主方,再根據病情加減;如果身體發熱而且自汗,就只能用甘寒的藥物來滋陰,避免熱邪傷耗陰液,以新加白虎湯為主方。

6. 第五節·裡熱證

凡傷寒邪傳入里。溫熱病熱結於裡。皆屬陽明腑證。手足汗。發潮熱。不大便。小便不利。腹脹滿。繞臍痛。心煩惡熱。喘冒不得臥。腹中轉矢氣。甚則譫語發狂。昏不識人。大便膠閉。或自利純青水。仲景所謂急下之。而用三承氣湯者是也。

【榮齋按】傷寒陽明急下症,它只是裡熱症的一部分,本節只有這些,不能包括全面。何氏在「重訂廣溫熱論」中對於裡熱症分列七個類型,頗為明白曉暢,特轉引如下:

(一)熱在營衛之候:身熱汗自出,不惡寒反惡熱,身面局部紅或腫,眼白黃,目珠脹,鼻孔干,唇燥,煩躁。輕發疹㾦,重發丹斑。舌苔白而底絳,或兩邊白苔而中紅。或身熱反減惡熱反甚,咳嗽黃痰,上氣喘急。

(二)熱在胸膈、氣分抑鬱之候:咽燥喉痛,胸脅滿痛,甚或胸前紅腫,按之熱甚。小便色黃。舌苔厚白而糙,或黃膩而燥,或見紅點,或有裂紋,或黃白相兼,或灰白。

(三)熱陷心包及心,血分灼熱之候:譫語發狂,或沉昏嗜睡,或煩躁不寐,四肢厥逆,指甲紅紫,大便溏黑極臭,小便赤澀或痛,舌絳無苔,或舌上略有黏苔。

(四)邪熱攻腦之候:暈厥不語,兩手發痙狀如驚癇,時瘛瘲,頭獨搖,甚或遺尿直視,筋惕肉瞤,循衣摸床撮空,舌苔起腐,間有黑點。

(五)熱在胃腸之候:便血,便膿血,譫語多言,腹滿痛,唇裂齒燥,舌苔黃燥。

(六)熱陷肝腎之候:日輕夜重,朝涼暮熱,面少華色,口乾消渴,氣上衝心,心中熱疼,飢不欲食,食則吐蛔;四肢厥逆,煩躁不寐,小便澀痛,甚或癃閉,腰痠足冷,大便或秘結或瀉水;舌絳無苔,或干黏帶澀,或紫中兼有黑點。

(七)熱陷衝任之候:朝涼暮熱,衝任脈動,少腹裡急,陰中拘攣,甚或舌卷囊縮,小便澀痛,男則遺精腰痛,女則帶下如注。舌色焦紫起刺如楊梅,或舌紅無苔而膠黏,或舌紅中有白糜點。

白話文:

第五節·裡熱證

各種因傷寒邪氣入侵內臟,或溫熱病邪熱積聚於內臟的疾病,都屬於陽明腑證。症狀包括:手腳出汗、發熱潮濕、大便不通、小便困難、腹部脹滿疼痛(尤其繞著肚臍)、心煩意燥、呼吸困難無法平躺、腹部腸鳴音亢進,嚴重者甚至會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昏迷不醒,大便乾燥不通,或排出稀薄如水的綠色大便。張仲景所說的急需瀉下的情況,並使用三承氣湯治療的,就是這種情況。

榮齋按:傷寒陽明急下症只是裡熱證的一部分,本節所述並非全面。何氏在「重訂廣溫熱論」中將裡熱證分為七種類型,敘述得相當清楚,茲將其內容摘錄如下:

(一)熱邪在營衛之間:身體發熱,自汗出,不畏寒反而怕熱,身體局部發紅或腫脹,眼白發黃,眼球突出,鼻孔乾燥,嘴唇乾燥,煩躁不安。輕則出疹子,重則出丹斑。舌苔白色,舌底發紅,或舌苔兩側白色中間紅色。也可能雖然發熱減輕,但怕熱卻加重,伴隨咳嗽咳黃痰,上氣喘促。

(二)熱邪在胸膈,氣機鬱結:咽喉乾燥疼痛,胸脅部脹滿疼痛,甚至胸前發紅腫脹,按壓時感覺很熱。小便顏色發黃。舌苔厚白粗糙,或黃膩乾燥,或出現紅點,或有裂紋,或黃白相間,或灰白色。

(三)熱邪深入心包及心臟,血分灼熱: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或昏睡不醒,或煩躁失眠,四肢厥冷,指甲紅紫,大便稀溏且顏色深黑,氣味惡臭,小便短赤或疼痛,舌頭紅絳無苔,或舌上略有黏膩的舌苔。

(四)熱邪侵犯腦部:暈厥,不能言語,雙手抽搐,像癲癇一樣,時而抽搐,頭部不停搖晃,甚至尿失禁,目光呆滯,肌肉抽搐,摸衣摸被,抓空,舌苔腐敗,有時還會有黑點。

(五)熱邪在胃腸:便血,或排出膿血,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,腹部脹滿疼痛,嘴唇乾裂,牙齒乾燥,舌苔黃燥。

(六)熱邪深入肝腎:白天症狀輕,晚上症狀重,早晨涼快,傍晚發熱,面色萎黃,口乾舌燥,大量飲水,氣往上衝,心中發熱疼痛,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吐蛔蟲;四肢厥冷,煩躁失眠,小便澀痛,甚至閉塞不通,腰痠腿冷,大便可能便秘或腹瀉;舌頭紅絳無苔,或乾燥黏膩粗糙,或紫紅色中夾雜黑點。

(七)熱邪深入衝任二脈:早晨涼快,傍晚發熱,衝任脈搏動,下腹部絞痛,陰部拘攣,甚至舌頭捲縮,小便澀痛,男性則遺精腰痛,女性則白帶如注。舌頭顏色焦紫,舌面上有刺,像楊梅一樣,或舌頭紅而無苔,但黏膩,或舌頭紅色中有白色糜爛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