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48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48)

1. 第十三節·秋燥傷寒

辛潤開閉。鮮茅根、鮮大青、鮮益母草、鮮生地、鮮馬鞭草、生藕汁、西瓜汁、金汁、童便等之涼血通瘀。解毒透癍。鮮石斛、蔗漿、鮮稻穗露、雞肉露、熟地露等之滋養胃汁。生地慄、淡海蜇等之咸潤腸燥。皆燥熱病中有利無病之品。至若燥氣夾濕。是濕為地氣。燥為天氣。

天氣能包地氣。先當以治燥為急。燥邪一解。濕開熱透。自然隨出。惟虛損體復感燥邪。勢尤危險。初治以潤肺養液清絡泄熱為主。既不能過事透表。亦不得徑投滋補。繼進甘潤養胃。以存陰液。虛甚者。氣結津枯。清潤又非所宜。必得溫潤甘燥。如淡蓯蓉、熟玉竹、菟絲子、枸杞、熟地、阿膠、鹿膠之類。

方為中窾。虛燥治法。大率類此。燥門述此諸法。方藥洵云全備。中惟脾濕腎燥一證。外感夾內傷者居多。外感、多由於濕熱未盡。陰液先傷。內傷、多由於酒濕傷脾。色欲傷腎。外感已屬難治。其證口乾不渴。飲亦不能滋干。骨節隱痛不舒。溺亦赤澀不利。此時滲濕則劫陰。

救陰則助濕。治必養陰逐濕。潤燥合宜。予每參用薛王兩法。以元米煎合參斛冬瓜湯。(北沙參六錢、黃草川斛四錢、炒麥冬錢半、炒香枇杷葉四錢、帶子絲瓜絡、建蘭葉各三錢、先用糯米泔水泡生於術三錢、隔六小時、去朮、取米泔水、煎鮮冬瓜皮子各二兩、熬取清湯、代水煎藥。)尚多應手。

內傷尤為難治。有脾濕下流。陽損及陰者。其證肢懈氣墮。腸鳴腎泄。夜發內熱。腰痠溺少。每用仲淳脾腎雙補法奏功。(潞黨參、炒蓮肉、淮山藥、炒扁豆、煨肉果、帶殼春砂、炒白芍、炒車前、鹽水炒補骨脂、五味子、菟絲子、巴戟肉、為丸如綠豆大、每服八分至一錢、空心臨臥服。)有腎燥不合。

陰損及陽者。其證泄瀉如注。裡急後重。頭暈氣促。六脈兩尺白無神。舌色淡紅而干。每用慎齋潤腎固氣法取效。(淡蓯蓉三錢、太子參、生芍各一錢、歸身、五味子各八分、炙草六分、炮姜二分。)又有濕襲精竅。陰虛多火者。其證腰痠背熱。腳跟熱痛。兩足痿弱難行。男子精熱自遺。

女子帶多稠黏。每用虎潛丸及加味二妙丸。以漸圖功。更有縱恣酒色。濕熱釀痰。虛火時升。上實下虛者。其證頭暈面赤。痰嗽喘逆。胸脅虛痞。周身痠痛。腰足尤疼。甚則痿厥。每用六味地黃湯加生搗左牡蠣。沖竹瀝、薑汁、童便。送下猴棗(二三分)或吞黑錫丹(一二分)緩圖收功。

更有陰虛氣滯。脾濕肝火。釀痰上壅者。其證嗽痰白黏。氣逆胸悶。口渴善嘔。四肢倦懈。舌絳似干。上罩垢濁薄苔。脈左細數。每用自制七汁飲。(人乳、梨汁、竹瀝、廣鬱金汁、甜醬油、茄楠香汁、解𦸃草根子搗汁、其根下子、形似麥冬、色白味甘、性涼質潤、滋養肺胃、較麥冬為優。)屢收敏效。

白話文:

秋燥傷寒的處理方法:

針對乾燥引起的閉塞,可以使用新鮮的茅根、大青、益母草、生地、馬鞭草、生藕汁、西瓜汁、金汁、童便等來涼血、疏通瘀滯、解毒和透發疹子。使用新鮮的石斛、甘蔗汁、新鮮稻穗上的露水、雞肉露、熟地露等來滋養胃液。使用生地慄、淡海蜇等鹹味食物來滋潤腸道乾燥。這些都是在燥熱病中有益而無害的食物。

若燥氣夾雜濕氣,濕氣代表地氣,燥氣代表天氣。天氣可以包容地氣,因此應先處理燥邪。當燥邪解除後,濕氣自然散開,熱邪也會隨之消散。但對於體質虛弱的人,若又感染燥邪,情況會更加危險。初期治療應以滋潤肺部、養護津液、疏通經絡、洩散熱邪為主,不能過度發汗,也不能直接使用滋補藥物。之後再使用甘潤的藥物來滋養胃部,以保存體內的陰液。若虛損嚴重,導致氣機鬱結、津液枯竭,單純的清潤方法便不合適,必須使用溫潤甘燥的藥物,如淡蓯蓉、熟玉竹、菟絲子、枸杞、熟地、阿膠、鹿膠等。

這樣的治療方法才合適。虛弱導致的乾燥,大致使用以上原則進行治療。對於燥邪的各種處理方法,方藥已經相當完備。其中只有脾濕腎燥的病症,多為外感夾雜內傷所致。外感多因濕熱未完全清除,導致陰液先受損;內傷則多因飲酒傷脾、色慾傷腎所致。外感已經難以治療,其症狀為口乾但不渴,即使喝水也不能滋潤乾燥,關節隱隱作痛不舒服,小便赤澀不利。此時如果利濕,反而會損傷陰液;如果滋養陰液,又會助長濕氣。所以,治療必須同時養陰、祛濕,潤燥兼顧。我經常參考薛氏和王氏的方法,使用元米煎,搭配參斛冬瓜湯(用北沙參六錢、黃草川斛四錢、炒麥冬一錢半、炒香枇杷葉四錢、帶子絲瓜絡、建蘭葉各三錢,先用糯米泔水泡過的生白朮三錢,六小時後取出白朮,取米泔水煎煮鮮冬瓜皮子各二兩,熬出清湯,代替水煎藥)。這種方法通常很有效。

內傷則更加難以治療,有些是脾濕下流,損傷陽氣,進而損傷陰液的病症,其症狀為肢體疲軟無力、氣虛下陷、腸鳴腹瀉、夜間發熱、腰痠、小便量少。我通常使用仲淳的脾腎雙補方法,效果良好(使用潞黨參、炒蓮肉、淮山藥、炒扁豆、煨肉果、帶殼春砂、炒白芍、炒車前、鹽水炒補骨脂、五味子、菟絲子、巴戟肉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八分至一錢,空腹或睡前服用)。

有些是腎燥不合,損傷陰液,進而損傷陽氣的病症,其症狀為腹瀉不止、裡急後重、頭暈氣短、脈搏兩尺部位無力、舌色淡紅且乾燥。我通常使用慎齋潤腎固氣的方法,效果顯著(使用淡蓯蓉三錢、太子參、生芍各一錢、當歸身、五味子各八分、炙甘草六分、炮薑二分)。

還有一些是濕邪侵襲精竅,陰虛導致火旺的病症,其症狀為腰痠背熱、腳跟疼痛、雙腳痿弱難以行走、男子遺精、女子白帶增多且黏稠。我通常使用虎潛丸及加味二妙丸,慢慢調理。

還有些是因縱慾飲酒、濕熱化痰、虛火時升,導致上實下虛的病症,其症狀為頭暈面赤、咳嗽痰多、氣喘、胸脅部虛弱、全身痠痛,腰腿尤其疼痛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痿厥。我通常使用六味地黃湯,再加入生搗的左牡蠣,沖服竹瀝、薑汁、童便,並送服猴棗(二三分)或吞服黑錫丹(一二分)來緩慢恢復。

另外,還有一些是陰虛氣滯、脾濕肝火,導致痰液上壅的病症,其症狀為咳嗽痰液白黏、氣逆胸悶、口渴、噁心、四肢倦怠、舌頭紅絳乾燥、上面覆蓋著污濁的薄苔、脈搏左寸細數。我通常使用自製的七汁飲(人乳、梨汁、竹瀝、廣鬱金汁、甜醬油、茄楠香汁、解𦸃草根子搗汁,這種草根下的子,形狀像麥冬,色白味甘,性涼質潤,能滋養肺胃,比麥冬更好)。使用後,往往能快速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