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29)
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29)
1. 第九節·春溫傷寒
(一名客寒包火,俗稱冷溫)。
【因】伏溫內發,新寒外束。有實有虛。實邪多發於少陽膜原,虛邪多發於少陰血分陰分。當審其因而分為少陽溫病,手少陰溫病,足少陰溫病,以清界限。
【證】膜原溫邪,因春寒觸動而發者:初起頭身俱痛,惡寒無汗。繼即寒熱類瘧,口苦脅痛,甚則目赤耳聾,膈悶欲嘔。一傳陽明而外潰,必灼熱心煩,大渴引飲,不惡寒,反惡熱,甚或神昏譫語,胸膈間癍疹隱隱,便閉溺澀。舌苔初則糙白如粉,邊尖俱紅,或舌本紅而苔薄白。繼即舌紅起刺,中黃薄膩,甚或邊紅中黃,間現黑點。
若溫邪伏於少陰,新感春寒引發者:在血分,初雖微惡風寒,身痛無汗。繼即灼熱自汗,心煩不寐,或似寐非寐,面赤唇紅,手足躁擾,神昏譫語,或神迷不語,或鄭聲作笑。內陷厥陰肝臟,狀如驚癇,時時瘛瘲,四肢厥逆。胸腹按之灼手。舌苔初則底紅浮白,繼即舌色鮮紅,甚則紫絳少津。
在陰分:初起微微惡寒,身痛無汗相同。惟面多油光,尺膚熱甚,口乾齒燥,煩躁狂言,腰疼如折,小腹重痛。男則夢泄遺精,女則帶下如注。小便赤澀稠黏,狀如血淋。兼厥陰肝病,氣上撞心,時時欲厥。厥回則痙,痙後復厥。筋惕肉瞤,甚則兩目上視,或斜視。舌卷囊縮。舌苔初則紫絳而圓,繼即胖嫩,根黃黑,終則深紫而赤,或干或焦,甚則紫而干晦,色如豬腰。
【脈】左弦緊,右弦滑而數。此外寒搏內熱。《內經》所謂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《傷寒論》所云太陽病發熱而渴,不惡寒者為溫病,俗稱冷溫是也。若右洪盛而躁,左反細弦搏數。此《內經》所謂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。病溫虛甚死。亦即喻西昌所謂既傷於寒,且不藏精,至春同時併發是也。
【治】膜原伏邪,由春感新寒觸發者:法當辛涼發表,蔥豉桔梗湯。先解其外寒。外寒一解,即表裡俱熱,熱結在裡。法當苦辛開泄,柴芩清膈煎。雙解其表裡之熱。如熱勢猶盛,癍疹隱隱者:新加白虎湯,更增炒牛蒡、大青葉(各三錢),速透其癍疹。癍疹透後,但見虛煩嘔惡,心悸不寐者:尚有痰熱內擾也。只須蒿芩清膈煎去廣皮,加北秫米(三錢)、辰砂染燈心(三十支),輕清以息其餘熱。如癍疹既透,依然壯熱譫語,大便閉結,溺赤短澀而濁者:熱結小腸火腑也。急與小承氣湯去川樸,加川連、木通(各一錢),清降其小腸之熱結,則二便利而神清矣。兼胸悶痰多者:陷胸承氣湯,加益元散(四錢包)、淡竹葉(二錢),峻下之。下後熱退身涼,則以《金匱》麥門冬湯(原麥冬、北秫米各三錢、西洋參、仙半夏各一錢、生甘草六分、大紅棗二枚),加生穀芽(一錢)、廣橘白(八分),養胃陰,醒胃氣,以善其後。若少陰伏氣溫病。
白話文:
第九節 春溫傷寒
(又稱客寒包火,俗稱冷溫)
病因: 是因體內潛伏的溫熱病邪發作,又同時受到外來寒邪的束縛。病邪有實有虛,實邪多發生在少陽經的膜原部位,虛邪多發生在少陰經的血分或陰分。要仔細分辨病因,才能區分出少陽溫病、手少陰溫病和足少陰溫病,以此來劃清界限。
病症: 膜原溫邪,因為春天受到寒邪侵擾而發作。初期會頭痛、全身疼痛,怕冷、不出汗,接著出現忽冷忽熱像瘧疾的症狀,口苦、脅肋疼痛,嚴重時會眼睛紅腫、耳朵失聰、胸悶想吐。如果病邪傳入陽明經,就會向外擴散,必定會出現發高燒、心煩、口渴想喝水,不怕冷反而怕熱,嚴重時會神志不清、說胡話,胸膈間隱約出現疹子,大便不通暢,小便量少且澀痛。舌苔初期會像粗糙的白粉,舌邊和舌尖都紅,或舌根紅但苔薄白。接著舌頭會紅且有芒刺,中間有黃色薄膩的苔,嚴重時舌邊紅、中間黃,還可能出現黑點。
如果溫邪潛伏在少陰經,又因新受寒邪引發,在血分的話,初期會稍微怕風怕冷、身體疼痛不出汗,接著就會發高燒、自汗、心煩失眠,或是半睡半醒,臉紅唇紅,手腳躁動不安,神志不清說胡話,或精神恍惚不說話,或自言自語傻笑。如果病邪侵入厥陰肝臟,會像驚癇一樣,時常抽搐,四肢冰冷。按壓胸腹會感覺發燙,舌苔初期是舌底紅、上面浮著白苔,接著舌頭會呈現鮮紅色,嚴重時會變成紫紅色,少津液。
在陰分的話,初期會微微怕冷、身體疼痛不出汗,和血分相同,但臉上多油光,手腳皮膚摸起來很燙,口乾、牙齒乾燥,煩躁、胡言亂語,腰痛如斷裂,小腹脹痛。男性會夢遺、遺精,女性則會白帶量多像水注下,小便赤黃、澀痛、黏稠,像淋病一樣。如果同時有厥陰肝病,氣會向上衝撞心臟,時常感覺要昏厥。昏厥後又會抽搐,抽搐後又昏厥,筋脈跳動,肌肉顫抖,嚴重時眼睛向上或斜視,舌頭捲縮,陰囊收縮。舌苔初期是紫紅色且圓滑,接著會變得胖嫩,根部呈現黃黑色,最後則會深紫色且赤紅,或是乾燥焦枯,嚴重時呈現紫黑色且乾澀,像豬腰子的顏色。
脈象: 左手脈弦而緊,右手脈弦滑而數。這是外寒內熱的表現。《內經》說的「冬天受寒,春天必發溫病」就是這個道理。《傷寒論》說的太陽病發熱口渴,但不怕冷的,就是溫病,俗稱冷溫。如果右手脈洪大而躁動,左手脈反而細弦而數,這就是《內經》說的「冬天不藏精,春天必發溫病」,溫病虛弱嚴重就會死亡。這也如同喻西昌所說的「既受寒邪,又不藏精,到春天同時發作」的意思。
治療: 膜原潛伏的病邪,因為春天受到寒邪引發,應採用辛涼解表的治法,使用蔥豉桔梗湯,先解除表面的寒邪。外寒解除後,體內就會出現發熱,熱邪結在裡面,應採用苦辛開泄的方法,使用柴芩清膈煎,同時解除表裡兩處的熱邪。如果熱勢仍然很強,隱約出現疹子,就使用新加白虎湯,再增加炒牛蒡、大青葉,加快疹子的透發。疹子透發後,如果只見虛煩、噁心、心悸、失眠,則表示還有痰熱在體內擾亂。只需使用蒿芩清膈煎,去掉廣皮,加入北秫米、辰砂染燈心,輕清來消除剩餘的熱邪。如果疹子已經透發,依然高燒、說胡話,大便不通暢,小便赤黃、量少且澀痛,這是熱邪結在小腸,應使用小承氣湯,去掉川樸,加入川連、木通,清降小腸的熱邪,這樣大小便通暢,神智也會清醒。
如果同時有胸悶、痰多的症狀,則使用陷胸承氣湯,加入益元散、淡竹葉,峻猛地通下。瀉下後熱退身涼,則使用《金匱》麥門冬湯,加上生穀芽、廣橘白,來滋養胃陰,喚醒胃氣,以調理後續的身體狀況。如果少陰經有潛伏的溫病,就另當別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