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28)
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28)
1. 第八節·濕溫傷寒
治宜辨明舌苔。如黃燥黑燥而有質地。此胃腸實火。濁熱壅閉。清竅因之亦閉。宜犀連承氣湯急下之。以決壅閉。陰虛者。加鮮生地、元參、活水蘆根、鮮冬瓜子等。輕清滑利之品。滋燥養陰足矣。若陰柔滋膩藥多。雖用大黃亦恐不解。是滋陰轉致傷陰也。如舌苔黃厚而滑。
脈息沉數。中脘按之微痛不硬。大便不解。此黏膩濕熱。與有形渣滓相搏。按之不硬。多敗漿色溏糞。宜用小陷胸湯合樸黃丸。或枳實導滯丸等。緩化而行。重者合神芎導水丸。或陸氏潤字丸等。磨蕩而行。設使大劑攻下。走而不守。則必宿垢不行。反行稀水。徒傷正氣。變成壞症。
若舌苔黃如沉香色。或黃黑而燥。脈沉實而小。甚者沉微似伏。或四肢發厥。或渴喜熱飲。脘腹按痛。痞、滿、燥、實、堅悉具。痞滿者濕熱氣結。燥實堅為燥矢。甚則上蒸心腦。下爍肝腎。煩躁譫語。舌卷囊縮。宜犀連承氣湯急下之。陰傷者。加鮮生地、元參、知母、川柏之類足矣。
蓋速下其邪。即所以存津液也。若舌色黑潤。少腹按痛。大便色黑如漆。反覺易行。其人喜笑如狂。小便色黑自利。是胃腸蓄血。累及膀胱。宜桃仁承氣湯急下之。或合犀角鮮地黃湯。以涼血逐瘀。發黃、小便不利、腹滿者。茵陳蒿湯緩下之。其間有氣虛甚而邪實宜下者。參黃湯。
陰虧甚而邪實宜下者。《千金》生地黃湯去芒硝。或養榮承氣湯緩下之。即極虛不任下者。宜用雪羹加鮮生地汁、鮮冬瓜汁、元參、栝蔞仁、蜂蜜等汁、稍加薑汁之類。咸滑以去著。辛潤以清燥。慎勿當下不下。徒用滋膩。俾邪無出路。轉致傷陰。亦勿遲迴顧慮。致令失下。
失則邪愈盛。正愈衰。後即欲下而不可得矣。以上皆濕溫傷寒之療法也。
白話文:
治療濕溫傷寒,重點在於辨別舌苔。如果舌苔呈現黃色乾燥或黑色乾燥,且有厚度,這表示胃腸有實火,濁熱壅塞不通,連帶導致頭部清竅也閉塞。這種情況應該立即使用犀角黃連承氣湯來瀉下,疏通壅塞。如果是陰虛體質,可以加入新鮮生地、玄參、鮮活蘆根、鮮冬瓜子等清淡滑利的藥材,滋潤乾燥並補養陰液就足夠了。如果使用太多滋膩厚重的藥物,即使加用大黃也可能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會因為滋陰而導致陰液受損。
如果舌苔黃厚而滑膩,脈象沉而快,按壓中脘穴時有輕微疼痛但不堅硬,大便不通暢,這表示黏膩濕熱與有形食物殘渣相互交結。按壓時不硬,通常會排出像敗漿一樣稀溏的大便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小陷胸湯合樸黃丸,或枳實導滯丸等,緩慢地化解並排泄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合用神芎導水丸或陸氏潤字丸等,磨散並排泄。如果使用大量瀉下藥,藥力走而不守,則會導致宿便無法排出,反而排出稀水,徒然損傷正氣,使病情惡化。
如果舌苔呈現類似沉香的黃色,或黃黑而乾燥,脈象沉實而微細,甚至沉伏難以察覺,或出現四肢厥冷、口渴卻喜歡喝熱飲、按壓脘腹會疼痛等症狀,同時兼具痞塞、脹滿、乾燥、實滯、堅硬等表現。痞塞脹滿是濕熱之氣結聚,燥實堅硬是乾燥的糞便堆積,嚴重時會向上蒸騰至心腦,向下損耗肝腎,導致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、舌頭捲縮、陰囊收縮。這種情況應該立即使用犀角黃連承氣湯來瀉下。如果陰液受損,可以加入新鮮生地、玄參、知母、黃柏之類藥材。
總之,迅速瀉下邪氣,才是保存津液的方法。如果舌苔呈現黑色但濕潤,按壓少腹會疼痛,大便顏色像漆一樣黑,反而容易排出,而且患者會出現喜笑如狂的異常行為,小便顏色黑且自行排出,這是胃腸積蓄了瘀血,波及到膀胱。應該立即使用桃仁承氣湯來瀉下,或合用犀角鮮地黃湯,以達到涼血逐瘀的效果。如果出現黃疸、小便不順暢、腹部脹滿等症狀,可以使用茵陳蒿湯緩慢地瀉下。
在以上情況中,如果有的患者氣虛嚴重但邪氣也實,需要使用瀉下藥時,可使用參黃湯;如果陰虧嚴重但邪氣也實,需要使用瀉下藥時,可以使用《千金方》中的生地黃湯,去掉芒硝,或養榮承氣湯緩慢地瀉下。即使是體質極度虛弱無法承受瀉下藥的患者,也應該使用雪羹,再加入新鮮生地汁、鮮冬瓜汁、玄參、瓜蔞仁、蜂蜜等汁液,並稍微加入薑汁。用鹹味的藥物滑利地去除積滯,用辛潤的藥物來清除乾燥。
千萬不要猶豫不決,該瀉下時不下,反而使用滋膩厚重的藥物,導致邪氣無法排出,反而會損傷陰液;也不要遲疑顧慮,以至於錯失瀉下的時機。如果錯失時機,邪氣會越來越盛,正氣會越來越衰弱,到那時即使想瀉下也無法達到效果了。以上這些都是治療濕溫傷寒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