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27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27)

1. 第八節·濕溫傷寒

【治法】以輕開肺氣為主。肺主一身之氣,肺氣化則脾濕自化,即有兼邪,亦與之俱化。宜用藿樸夏苓湯,疏中解表,使風寒從皮腠而排泄;芳淡滲利,使濕邪從內腎膀胱而排泄。汗利兼行,自然濕開熱透,表裡雙解矣。雖然,濕熱自內而出,恆結於中焦而成痞滿,必有痰食錯雜其間。

前方中痰鬱加星香導痰丸,食滯加沉香百消曲,或生蘿蔔汁和生薑汁少許最妙。既開濁穢之鬱閉,亦消痰食之停留,隨症均可加入。若兼神煩而昏蒙者,此由濕熱鬱蒸過極,內蒙清竅。前方去蔻仁、厚朴,加細辛二三分、白芥子錢許、鮮石菖蒲根葉錢半,辛潤行水,豁痰開蒙。

再加水蘆二三兩、燈心錢許,輕清甘淡,泄熱導濕,蒙閉即開。若兼大便不利者,此由濕阻氣滯,或夾痰涎。前方去藿、樸、豆豉,加蔻仁拌搗栝蔞仁、蘇子拌搗郁李淨仁等品。此皆味辛質滑,流利氣機。氣機一開,大便自解,即汗亦自出矣。熱多者,熱重於濕也,其病多發於陽明胃腸。

雖或外兼風邪,總屬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。此時氣分邪熱鬱遏灼津,尚未凝結血分。

【舌色】苔必黃膩。舌之邊尖紅紫欠津,或底白罩黃、混濁不清,或純紫少白,或黃糙起刺,或苔白底絳、黃中帶黑、浮滑黏膩,或白苔漸黃而灰黑。伏邪重甚者,苔亦厚而且滿,板黏不松。

【脈象】數滯不調。

【面色】或如油膩,或如煙燻。

【症狀】必心煩口渴,渴不引飲,甚則耳聾乾嘔、口穢噴人、胸腹熱滿,按之灼手,甚或按之作痛。

【治法】宜先用枳實梔豉合劉氏桔梗湯,再加茵陳、貫眾之清芬解毒。內通外達,表裡兩徹,使伏邪從汗利而雙解。漸欲化燥、渴甚脈大、氣粗逆者,重加石膏、知母、蘆根汁等,清肺氣而滋化源。其次用清芬闢疫湯,辛涼芳烈,輕清甘淡,泄熱化濕,下行從膀胱而解,外達從白㾦而解。

或癍疹齊發而解。即或有邪傳心經、神昏譫煩,亦須辨明舌苔。如舌苔黃膩,仍屬氣分濕熱,內蒙包絡清竅,宜用昌陽瀉心湯,加竹瀝和薑汁少許,辛潤以達之,苦寒以降之,清淡以泄之,使濕熱濁邪無地自容,其閉自開。極重者再加太乙紫金丹。如昏蒙而厥者,可用厥症返魂丹。

如舌色紫干、或純絳、或圓硬、或黑苔,神昏譫語、或笑或痙、甚則暈厥、閉目不語,此由濕溫化火,竄經入絡,內陷心臟,陡動肝風也。治宜大劑犀地清神湯,重加瓜霜、紫雪,清心透絡,瀉肝熄風;或用加減神犀湯合犀珀至寶丹,清營解毒,通血宣竅。急救得法,尚可十全三四。

根據編者經驗:凡昏蒙痙厥,多屬胃熱蒸腦,腦筋起炎,神即昏蒙,頭搖目瞪矣。延及脊腦筋亦發炎,則手足發痙,甚則角弓反張矣。蓋胃為五臟六腑之海,其清氣上注於目,其悍氣上衝於頭,循咽喉,上走空竅,循眼系,入絡腦。腦為元神之府,所以胃熱蒸腦,無不發現神經諸病也。

白話文:

第八節·濕溫傷寒

治療方法:

主要以輕微宣發肺氣為主。因為肺主管全身的氣,肺氣運行順暢,脾的濕氣自然會消散。即使有其他病邪,也會隨著肺氣的運行而一同化解。適合使用藿樸夏苓湯,可以疏通中焦、解除表邪,使風寒之邪從皮膚排出;同時利用藥物的芳香清淡和滲濕利尿作用,使濕邪從內經腎臟膀胱排出。通過發汗和利尿同時進行,自然能使濕氣消散、熱邪透出,表裡之邪都得以解除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濕熱從體內產生,常常會聚集在中焦,形成痞滿的狀況,並且可能夾雜著痰和未消化的食物。

此時,如果在藿樸夏苓湯的基礎上,若痰阻滯加用星香導痰丸;若有食物積滯,則加用沉香百消曲,或者少量生蘿蔔汁和生薑汁效果最佳。這樣既能疏通濁氣淤滯,又能消除痰食的停留,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隨症加入。

如果病人出現煩躁不安、神志不清的症狀,這是因為濕熱鬱積過度,蒙蔽了清竅所致。此時,在原方的基礎上,去除蔻仁和厚朴,加入細辛二三分、白芥子一錢左右、新鮮石菖蒲根莖一錢半,利用這些藥物辛潤的特性來行氣利水、化痰開竅。

再加入二三兩的蘆根和一錢左右的燈心草,這些藥物清淡甘涼,可以清泄熱邪、引導濕氣排出,使蒙蔽的狀態得以解除。

如果同時出現大便不暢,這是因為濕氣阻礙了氣機運行,或者夾雜著痰涎。此時,原方要去除藿香、厚朴、豆豉,加入蔻仁搗碎後與瓜蔞仁一起服用,以及蘇子搗碎後與郁李仁等一起服用。這些藥物都具有辛味滑利的特性,可以疏通氣機,氣機一通暢,大便自然就會排出,汗液也會隨之而出。

如果熱象明顯,說明熱邪比濕邪更嚴重,這種情況多發生在陽明胃腸,即使兼有外感風邪,也總歸是熱邪積聚在內,屬於表裡皆熱的情況。這時,體內氣分中的邪熱鬱積,灼燒津液,但還沒有凝聚到血分。

舌苔:

舌苔一定是黃膩的,舌邊和舌尖會發紅或發紫,並且缺乏津液;或者舌苔底部發白,上面覆蓋一層黃色,呈現混濁不清的狀態;或者舌苔純紫色且少有白色;或者舌苔黃而粗糙起刺;或者舌苔發白但舌底發絳,黃色中帶有黑色,呈現浮滑黏膩的狀態;或者舌苔由白色逐漸轉為黃色並變成灰黑色。如果伏邪非常嚴重,舌苔會很厚且鋪滿整個舌面,板滯黏膩而不易鬆動。

脈象:

脈搏跳動急促且澀滯不流暢。

面色:

面色可能像塗了一層油一樣,或者像被煙熏過一樣。

症狀:

一定會有心煩口渴的症狀,但喝水卻不能解渴,嚴重時還會出現耳聾、乾嘔、口臭的症狀,胸腹部會感到灼熱和脹滿,按壓時會感覺燙手,甚至會疼痛。

治療方法:

應該先使用枳實梔豉湯合劉氏桔梗湯,再加入茵陳、貫眾等藥物以清解熱毒,使體內外氣機通暢,表裡之邪都得以解除。使伏藏的邪氣通過發汗和利尿同時排出,逐漸使病邪向燥的方向轉化。如果口渴嚴重、脈搏洪大、呼吸粗重急促,需要加重石膏、知母、蘆根汁等藥物,以清肺氣並滋養津液的來源。

其次,可以用清芬闢疫湯,這款藥物辛涼芳香、清淡甘甜,可以清泄熱邪、化解濕氣,使熱邪向下從膀胱排出,向外從皮膚排出。

或者通過發出斑疹來解除病邪。即使有邪氣傳入心經,出現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的情況,也必須仔細觀察舌苔。如果舌苔黃膩,仍然屬於氣分濕熱,蒙蔽了包絡清竅。這時應該使用昌陽瀉心湯,加入少許竹瀝和薑汁,利用藥物的辛潤特性來疏通氣機,苦寒的特性來降低邪熱,清淡的特性來清泄濕熱,使濕熱濁邪無處藏身,堵塞的狀態自然會解除。如果病情極其嚴重,可以再加用太乙紫金丹。如果出現昏迷不醒的情況,可以使用厥症返魂丹。

如果舌色呈現紫紅色乾燥的狀態,或者純絳色,或者舌苔堅硬,或者舌苔呈黑色,同時出現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、時而大笑時而抽搐,嚴重時會暈厥、閉目不語,這說明濕溫已經轉化為火邪,竄入經絡,侵入心臟,導致肝風內動。治療上應該使用大劑量的犀地清神湯,重用瓜霜和紫雪,清心透絡、平肝熄風,或者使用加減神犀湯合犀珀至寶丹,清營解毒、疏通血脈、開竅醒神。如果能及時正確地進行救治,尚有三四成的康復機會。

根據編者的經驗,凡是出現昏迷、抽搐的症狀,多半是因為胃熱熏蒸腦部,導致腦部發炎,所以才會出現神志不清、頭搖目瞪的狀況。如果炎症蔓延到脊髓,就會出現手足抽搐,嚴重時甚至會出現角弓反張(身體向後彎曲)。因為胃是五臟六腑的“海洋”,其清氣向上注入眼睛,其躁動之氣向上衝擊頭部,沿著咽喉向上到達空竅,沿著眼部進入大腦。大腦是精神意識的府邸,所以胃熱熏蒸大腦,必然會出現各種神經系統的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