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11)
第八章·傷寒兼證 (11)
1. 第四節·傷寒兼瘧
(一名寒瘧俗稱脾寒病)
【因】外因多風寒暑濕。內因多夾食夾痰。其病有日髮間日發之殊。其證有經病腑病臟病之異。且必寒熱往來。確有定候。方謂之瘧。與乍寒乍熱。一日二三度發。寒熱無定候者迥異。其病新久輕重不一。全在臨證者。細審病源。辨明病狀之寒熱虛實。病所之經絡腑臟。應以溫涼補瀉耳。先述痎瘧。
【證】痎瘧因風寒而發。初起惡寒無汗。頭身俱痛。繼即寒熱往來。發有定期。深者間日一發。極深者三日一發。發冷時形寒戰慄。齒齘齘然有聲。面頭手足皆冷。甚則口唇指甲皆青。發冷過期。即發大熱。皮膚壯熱色赤。頭甚痛。呼吸粗。渴欲飲冷。神倦嗜睡。或心煩懊憹。
少則二三時。多則四五時。周身大汗。諸證若失。依此反復而作。累月經年。纏綿難愈。舌苔白滑而膩。甚或灰膩滿布。
【脈】沉弦而遲。沉為在臟。弦遲者多寒。此內經所謂邪氣內薄五臟。橫連膜原。其道遠。其氣深。故休數日乃作也。亦即後賢所謂三陰瘧。俗稱脾寒病。四日兩頭是也。
【治】必先辨其脅下有塊與否。無塊者。脾臟積水與頑痰也。輕則清脾飲(浙茯苓六錢、川桂枝一錢、炒冬朮錢半、清炙草五分、姜半夏四錢、炒廣皮二錢、川樸、草果、柴胡、黃芩各一錢、小青皮八分、生薑二片、大紅棗二枚、煎成、熱退時服、忌酸冷油膩)送下除瘧勝金丸(酒炒透常山四兩、草果、檳榔、製蒼朮各二兩、共為細末、水法小丸。外用半貝丸料為衣。
每服二十丸、至三十丸)溫利積水。消化頑痰。重則補中益氣湯加減。(別直參,炙綿耆、炒冬朮各錢半、清炙草八分、姜半夏三錢、炒廣皮一錢、川柴胡六分、醋炒青皮七分、生薑一錢、紅棗二枚)。送下痎瘧除根丸(煉人言八毫、真綠豆細粉一錢、巴霜九釐二毫、辰砂三分、須研極勻、至無聲為度、用白蜜作二十丸、生甘草末為衣、每服一粒)溫補中氣。吐下頑痰。
有塊者。脾臟敗血與陳莝也。先與十將平痎湯。(酒炒常山錢半、檳榔三錢、草果仁、春砂仁各八分、醋炒三稜、莪朮、青皮、姜半夏、炒廣皮各一錢、烏梅肉三分。)送下鱉甲煎丸(炙鱉甲、牙硝各十二分、柴胡炒蜣螂各六分、乾薑、大黃、桂枝、石韋、川樸、紫葳、赤芍、丹皮、䗪蟲、阿膠、姜半夏各五分、炙蜂房四分、射干、黃芩、炒鼠婦各三分、桃仁、瞿麥各二分、葶藶、人參各一分、以上二十三味為末、取煅灶下灰一斗、清酒一斗五升浸灰、俟酒盡一半入鱉甲於中、煮令如膠、絞取汁、納諸藥、煎為丸、如桐子大、空心服七丸、日三服。)開豁痰結。
攻利營血。以消瘧母。瘧母消。痎自除。至若風寒變瘧。多發於深秋初冬。暑濕化瘧。多發於夏末秋初。而痰食化瘧。陰虛化瘧。勞役化瘧。及婦人郁瘧。小兒胎瘧。四時皆有。惟疫瘧不常有。爰將因證脈治。二條述如下。
白話文:
第四節·傷寒兼瘧(又稱寒瘧、俗稱脾寒病)
原因多為外感風寒暑濕,內因多夾雜飲食及痰濕。發病時間有每日發作、隔日發作的不同,症狀則有經脈、腑臟、臟腑受累的差異。瘧疾必有寒熱往來,且發作時間規律,這與寒熱無常,一日發作兩三次的症狀截然不同。病情輕重、病程長短不一,全憑醫生仔細診斷病因,辨明寒熱虛實、病變部位(經絡、腑臟),再決定溫補、寒涼、滋陰、瀉火的治療方法。首先說明痎瘧。
症狀:痎瘧由風寒引起,初期惡寒無汗、頭身疼痛,繼而寒熱交替發作,且發作時間規律,間隔時間長者隔日發作一次,更長的則三日發作一次。發冷時渾身發冷戰慄,牙齒打顫作響,面部、四肢冰冷,嚴重者口唇指甲青紫。發冷期過後則發高燒,皮膚發熱潮紅,頭痛劇烈,呼吸急促,口渴欲飲冷水,神倦嗜睡,或心煩躁悶。
發熱時間短則二三小時,長則四五小時,伴隨全身大汗,諸症狀緩解,如此反覆發作,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,纏綿難愈。舌苔白滑而厚膩,嚴重者舌苔灰膩滿布。
脈象:脈沉弦而遲。沉脈表示病在臟腑,弦遲則多為寒邪。這正如內經所云:「邪氣內犯五臟,橫連膜原,其病位深,其氣深沉,故數日才發作。」也就是後世醫家所說的「三陰瘧」,俗稱「脾寒病」,四日發作兩次。
治療:必須先辨別脅下是否有腫塊。無腫塊者,為脾臟積水或頑痰。病情輕者,服用清脾飲(浙茯苓、川桂枝、炒白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炒廣皮、川樸、草果、柴胡、黃芩、小青皮、生薑、大棗)並服用除瘧勝金丸(酒炒常山、草果、檳榔、製白朮),溫利水濕,化解頑痰;病情重者,則服用補中益氣湯加減(黨參、炙黃耆、炒白朮、炙甘草、半夏、炒廣皮、川柴胡、醋炒青皮、生薑、紅棗),並服用痎瘧除根丸(煉雄黃、綠豆粉、硃砂、辰砂),溫補中氣,吐下頑痰。
如有腫塊者,為脾臟瘀血或陳舊宿疾。先服用十將平痎湯(酒炒常山、檳榔、草果仁、砂仁、醋炒三稜、莪朮、青皮、半夏、炒廣皮、烏梅肉),並服用鱉甲煎丸(鱉甲、硝石、柴胡、蜣螂、乾薑、大黃、桂枝、石韋、川樸、紫葳、赤芍、丹皮、斑蝥、阿膠、半夏、蜂房、射干、黃芩、鼠婦、桃仁、瞿麥、葶藶、人參),疏通痰結,攻破瘀血,以消滅瘧疾的根本。瘧疾的根本去除,痎瘧自然痊癒。
至於風寒、暑濕、痰食、陰虛、勞役、婦女情志、小兒胎稟等所引起的瘧疾,四季皆可發生;唯有瘟疫引起的瘧疾,並非經常發生。以上已將瘧疾的病因、症狀、脈象、治療方法詳細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