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七章·傷寒本證 (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章·傷寒本證 (5)

1. 第二節·大傷寒

以上太少兩陽與陽明合病。仲景已有明文。三陰與陽明合病。仲景傷寒論雖未指出。而細閱其書。亦未嘗無是證。及臨證實驗。尤為數見不鮮。爰將病狀、脈舌療法藥方。一一標明。以補仲景原書之不逮。從岐伯中陰溜府之義。悟出三陰實而邪不能容。邪正互爭。還而併入胃腑以成下證也。

至若發黃蓄血。本陽明常見之變證。所最難治者。陽明病應下失下。邪盛正虛之壞病耳。先述發黃。陽明病。發熱汗出。熱從汗越。不能發黃。但頭汗出。而身無汗。劑頸而還。小便不利。渴飲水漿。腹微滿者。身必發黃。黃而鮮明如橘子色。甚則面目金黃。間或口吐黃汁。

甚則心中懊憹。或熱痛。溺赤黃濁。舌苔黃膩。糙而起刺。脈右滑數。左弦滯。此為瘀熱在裡。熱不得越而成陽黃也。輕則清利小便為君。盪滌黃液佐之。茵陳蒿湯。(綿茵陳一兩、用水五碗、煎成四碗、分二次煎、焦梔子十四枚、酒炒生川軍一錢、成一碗服。)調下礬硫丸。

(綠礬一兩、倭硫黃一錢、麥粉三兩、黑棗肉二兩、搗勻煉丸、每服三分至五分。)使黃從小便去。尿如皂角汁。色正赤。一宿腹減。重則盪滌黃液為君。清利小便佐之。梔子大黃湯。(焦梔子三錢。酒炒生川軍錢半、小枳實一錢、淡香豉錢半)調下礬硫丸。使黃從大便去。

疊解惡臭糞而愈。惟形色桔燥如煙燻者。陽黃死證也。不治。

次論蓄血。,其人脘腹中素有宿瘀。邪傳陽明與胃中燥熱相搏。壅蔽神氣出入之清竅。猝然頭搖目瞪。發躁欲狂。甚則血厥。手指抽掣。厥回則脘腹串痛。身重不能轉側。屎雖硬。大便反易而色黑。小便自利。舌色紫黯。捫之滑潤。脈右沉結。左反弦緊有力。此為瘀熱在裡。《內經》所謂蓄血在下。其人如狂是也。輕則涼血化瘀。犀角地黃湯(犀角片一錢、鮮生地一兩、丹皮二錢、赤芍二錢。)加光桃仁(三錢)、廣鬱金(三錢)、白薇(五錢)、歸鬚(二錢)、青糖(一錢)、拌炒活䗪蟲(五隻)等清消之。重則破血逐瘀。桃仁承氣湯急攻之。極重用抵當湯去虻蟲。(光桃仁二十顆、酒醋炒生川軍二錢、鹽炒水蛭三支研細)。加夜明砂(三錢包煎)、蜜炙延胡(錢半)、炒穿甲(一錢)、杜牛膝(四錢)、麝香(五釐沖)等峻攻之。

若夫邪實正虛。應下失下。不下必死。下之或可望生者。其證有四。(一)氣虛甚而邪實者。氣短息促。四末微冷。大便至十餘日不通。矢氣頻轉腹滿不舒。躁則惕而不安。手足瘛瘲。靜則獨語如見鬼。循衣摸床。舌淡紅。苔前中截嬌嫩而薄。後根灰膩而腐。脈寸雖微。兩尺沉部反堅。

此仲景所謂微澀者裡虛。最為難治。不可更與承氣湯也。法當培元養正。參草薑棗湯。別直參三錢、炙粉草一錢、鮮生薑五分、大紅棗四枚、提補之。外用蜜煎導而通之。用好蜜煎成膏子、一二時許、將皂莢麝香細辛三釐研末、和蜜捻成條子、放入肛門中、其便即通。(二)陰虧甚而邪實者。

白話文:

前面說的少陽、太陽與陽明合併的病症,張仲景的書中已經有明確記載。至於三陰與陽明合併的病症,雖然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沒有直接指出,但仔細閱讀他的書,其實也有提到類似的狀況。而且在臨床實踐中,這種情況也相當常見。因此,我將這類病症的病狀、脈象、舌象、治療方法以及藥方一一列出,以補充張仲景原書的不足。我從岐伯關於「中陰溜府」的觀點領悟到,三陰經脈如果實邪而無法容納邪氣,正邪互相爭鬥,就會反而併入胃腑,形成後面的病症。

至於黃疸和蓄血,本來就是陽明病常見的變化。其中最難治療的是,陽明病應該用瀉法卻沒有使用,導致邪氣過盛而正氣虛弱的壞病。先來說黃疸。陽明病發熱出汗,熱邪從汗液排出,通常不會形成黃疸。但如果只有頭部出汗而身體無汗,汗到頸部就停止,同時小便不利、口渴想喝水、腹部微微脹滿,身體就一定會發黃。這種黃是鮮明的橘子色,嚴重時臉色和眼睛都會呈現金黃色,有時還會吐出黃色的汁液。

嚴重時,心中會煩躁不安,或者有熱痛感,小便赤黃混濁,舌苔黃膩、粗糙且有芒刺,脈象右脈滑數,左脈弦而滯澀。這代表瘀熱在體內,熱邪無法向外發散而形成陽黃。輕微的,就以清利小便為主,配合蕩滌黃液的藥物,例如茵陳蒿湯(綿茵陳一兩,用水五碗煎成四碗,分兩次煎煮;焦梔子十四枚;酒炒生大黃一錢,煎成一碗服用),再搭配礬硫丸(綠礬一兩、倭硫黃一錢、麥粉三兩、黑棗肉二兩,搗勻煉成丸,每次服用三分至五分),使黃從小便排出,尿液像皂角水一樣,顏色鮮紅。一晚之後,腹脹就會減輕。嚴重的,則以蕩滌黃液為主,配合清利小便的藥物,例如梔子大黃湯(焦梔子三錢、酒炒生大黃一錢半、小枳實一錢、淡豆豉一錢半),再搭配礬硫丸,使黃從大便排出。

大便像腐臭的黑色糞便一樣排出後就會痊癒。但如果大便乾枯像煙燻一樣,那就是陽黃的死證,無法治療。

_接著來說蓄血。_患者的脘腹中本來就有舊瘀血,邪氣傳入陽明後,與胃中的燥熱相搏,阻礙神氣在清竅的正常出入,突然出現頭搖眼瞪、煩躁發狂,嚴重時會出現血厥、手指抽搐。厥逆恢復後,會感覺脘腹串痛、身體沉重無法翻身,大便雖然堅硬,但反而容易排出,且顏色是黑色的,小便正常。舌頭顏色紫暗,摸起來滑潤,脈象右脈沉而結,左脈反而弦而有力。這就是體內有瘀熱,《內經》所說的「蓄血在下,其人如狂」。輕微的,就用涼血化瘀的方法,例如犀角地黃湯(犀角片一錢、鮮生地一兩、丹皮二錢、赤芍二錢),再加入光桃仁(三錢)、廣鬱金(三錢)、白薇(五錢)、歸鬚(二錢)、青糖(一錢),以及拌炒過的活䗪蟲(五隻)等藥物來清熱消瘀。嚴重的,就用破血逐瘀的方法,用桃仁承氣湯來緊急攻下。極其嚴重時,用抵當湯(去虻蟲),(光桃仁二十顆、酒醋炒生大黃二錢、鹽炒水蛭三支研細),再加入夜明砂(三錢包煎)、蜜炙延胡索(一錢半)、炒穿山甲(一錢)、杜牛膝(四錢),以及麝香(五釐沖服)等藥物來峻猛地攻下。

如果出現邪氣強盛而正氣虛弱,應該攻下卻沒有攻下的情況,這種情況不攻下就必定死亡,攻下或許還有一線生機。這種情況有四種: (一) 氣虛到極點而邪氣仍然強盛的,會出現氣短喘息、四肢末端發冷、大便十多天都無法排出、頻繁放屁但腹脹不舒、煩躁不安、手腳抽搐,安靜時會自言自語好像看到鬼、摸索衣物床鋪。舌頭淡紅,舌苔前中部嬌嫩而薄,後根部灰膩腐敗。脈象寸脈雖然微弱,但兩尺脈沉部反而堅實有力。

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「微澀者裡虛」,是最難治療的。絕對不能再使用承氣湯。治療方法應當是培元養正,使用參草薑棗湯(別直參三錢、炙甘草一錢、鮮生薑五分、大紅棗四枚)來補益正氣。另外可以用蜜煎導法來通便,用好的蜂蜜熬成膏狀,過一兩個小時,將皂莢、麝香、細辛各三釐研成末,和蜂蜜攪拌成條狀,放入肛門中,大便就會排出。(二) 陰液虧損到極點而邪氣仍然強盛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