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三節·食物調理法

第三節·食物調理法

傷寒溫熱之症。多屬胃腸伏邪。早已失其消化力。最宜忍飢耐餓。平臥安靜。熱退舌淨無苔。始可漸進粥飲湯。漸進漸厚。不致轉復。爰將瘥後進食法。食物之忌宜。食物調補法。臚舉於下。

(甲)瘥後進食法

龐安常曰。凡病瘥後。先進清粥湯。次進濃粥湯。次進糜粥。亦須少與之。切勿任意過食也。至於酒肉。尤當禁忌。若有不謹。便復發熱。名曰食復。王士雄云。瘥後必小便清。舌苔淨。始可吃粥飯、鯽魚、臺鯗之類。油膩酒醴甜食新鮮補滯諸物。必解過堅矢新糞。始可漸漸而進。

切勿欲速。以致轉病。陳氏云。傷寒初瘥。進食最難。如胃中餘熱未清。進食過早。則邪熱必復發。若胃熱已清。舌苔亦淨。不與飲食。使幾微之元氣一脫。從何處續命耶。此際全以驗舌苔為主。如胃中有積熱者。舌必有苔。苔必乾燥。重則焦槁。甚則芒刺。在此時期。止可與白滾湯頻頻調之。

禁絕穀氣。全要使胃脘空虛。則邪熱易退。今之為父母者。不知傷寒食復之利害。但狃於平昔之愛好。止記傷寒之不吃粥飯。而床頭果品。枕邊酸甜。一概不禁。不知此等滋味。一入胃腸。則稠黏膠結。反助胃火里邪。其害甚於穀氣。如果看得舌苔漸淨。即宜漸進穀氣。以扶正勝邪。

其法、先用荷葉擦洗杓器。次用青竹葉帶水一滾。傾去竹葉。止用淨水一碗。次入嫩鮮蘆根指大數寸。置湯中一滾。再去蘆根。次入陳冬米研磨之粉。法以水攪和粉。澄去沉底粗者。止取上浮細者。入前湯中十數沸後。粉糊已熟。蘆根、竹葉。氣清香入胃。能回清氣退濁氣。

有濕化濕。有火清火。有痰消痰。如有燥糞。自能潤下之。此傷寒瘥後進食第一法也。其糊初進最薄。續進逐漸加厚。至後進糜粥軟飯。若進米糊數日。大便不下。藥方中加當歸紫菀、麥冬。大便液足。燥糞自行矣。若誤用大黃。多損氣血陰液。戒之戒之。

(乙)食物之忌宜

傷寒溫熱愈後。雖能食糜粥軟飯。正氣未復。凡飲食居處。俱不可不慎也。如酒餚、甘脆、肥鮮、生冷等物。皆不可犯。少食而頻。則易運化。不可過飽。及他有所食。雖思之勿與也。不但油膩腥發麴櫱炙煿。薰灼臟腑者。固宜禁絕。即瓜果生冷。凡能冰伏脾胃者。亦宜禁不入口。

最妙以蘿蔔湯。陳乾菜湯。疏導其胃腸。渴則飲清快露。和開水少許。或但飲細芽茶。輸運其精液。病勢輕減後。佐其點心。可略進流動性之滋養品。如藕粉燕窩粥。及開水沖雞蛋等。每次之食量宜少。每日之次數宜多。不過以之略充飢腸而已。病將就痊時。凡各種未熟之果實油類。

及一切之固形物而不易消化者。均不宜入口。恐損胃腸。反增病也。

(丙)食物調補法

程鍾齡云。藥補不如食補。凡病邪未盡。元氣雖虛。而不任重補。則從容和緩以補之。相其機宜。循序漸進。脈症相安。漸為減藥。穀肉果菜。食養盡之。以底於平康。故飲食之補。但取其氣。不取其味。如五穀之氣以養之。五菜之氣以充之。每食之間。便覺津津汗透。將身中蘊蓄之邪熱。

以漸運出於毛孔。何其快哉。人皆不知此理。急於用肥甘之味以補之。暫時雖精采健旺可喜。不思油膩阻滯經絡。邪熱不能外出。久久充養完固。愈無出期矣。龐安常有鑑於此。如所云凡病新瘥。只宜先進白稀粥。次進濃粥湯。又次進糜粥。亦須少少與之。不得早吃肉食。旨哉言乎。

顧松園云。百合麥冬湯。清肺止咳。真柿霜消痰解熱。人乳為補血神品。童便為降火仙丹。雪梨生食能清火。蒸熟則滋陰。苡仁湯、肺熱脾虛。服之有益。淡蓮子湯、芡實粥、遺精泄瀉。最屬相宜。扁豆紅棗湯。專補脾胃。龍眼肉湯。兼養心脾。鰉鱘鰾、線魚膠、(同豬蹄、燕窩、海參、或雞、鴨、葷中煮爛、飲汁更佳。

)填精益髓。鳳頭白鴨。烏骨白雞。補陰除熱。豬肺蘸白芨末。保肺止血。以上諸物。病人如已食飯多日。行動自如。方可隨宜恆食。此食補方法之大要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