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六章·傷寒脈舌 (25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章·傷寒脈舌 (25)

1. 第八節·察舌辨症歌

苔亦結於一邊。故氣鬱之症。苔邊整齊。如石階之起邊線。線內有苔。線外無苔。但紅邊而已。若氣化則散布。內密而疏散。則不似斬然齊一之邊矣。故苔有邊齊如斬者。皆氣聚也。有積滯抑鬱者也。若苔之真退真化。與駁去驟退有別。真退必由化而後退。何謂化退。因苔由厚而漸薄。

由板而生孔。由密而漸疏。由舌根外達至舌尖。由尖漸變疏薄。由退而復生新苔。此皆吉兆。若驟然退去。不復生新苔。或如駁去。斑斑駁駁。存留如豆腐屑鋪舌上。東一點西一點。散離而不連續。皆逆象也。皆因誤攻誤消或誤表所致。胃氣胃汁俱傷。故有此候。

【榮齋按】劉吉人察舌辨證法第一條,已見於本章第二節何廉臣先生勘語中,故此處僅從第二條「白苔總論」起。

白話文:

舌苔也可能只結在一邊,這是氣鬱的症狀。舌苔邊緣整齊,就像石階的邊線一樣,線內有舌苔,線外沒有舌苔,只有紅色的邊緣。如果氣的運行順暢,舌苔就會散開,由內向外變得稀疏,就不會像刀切一樣邊緣整齊了。所以,舌苔邊緣像刀切一樣整齊的,都是氣聚集的表現,多半是有積滯或氣鬱。

舌苔的真正消退和突然剝落是有區別的。真正的消退一定是先經過變化然後才退去。什麼是變化後消退呢?就是舌苔由厚變薄,由板狀變得有孔洞,由密實變得稀疏,從舌根向舌尖延伸,由舌尖逐漸變得稀疏薄透,然後退去,又長出新的舌苔,這都是好現象。如果舌苔突然退去,不再長出新的舌苔,或者像剝落一樣,斑斑駁駁,像豆腐渣一樣鋪在舌頭上,東一點西一點,散開而不連續,這都是不好的現象,都是因為誤用攻伐、消積或發汗藥物所導致的,傷害了胃氣和胃液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表現。

【榮齋按】劉吉人觀察舌頭辨別證候的方法第一條,已經在本書第二節何廉臣先生的校勘語中提到過了,所以這裡只從第二條「白苔總論」開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