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六章·傷寒脈舌 (22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章·傷寒脈舌 (22)

1. 第八節·察舌辨症歌

絳舌上浮黏膩質。暑兼濕濁欲蒸痰。恐防內閉芳香逐。犀珀菖蒲滑郁含。

【廉勘】吳氏曰。暑蒸濕濁則成痰。痰迷則神昏譫語。宜於清暑藥中加竹瀝、竺黃之類。暑濕兼穢。恐蒙閉心包。釀成昏厥不語之危候。故用鮮石菖蒲、廣鬱金等。藉其芳香逐穢。犀角以透營分暑邪。琥珀、滑石、清暑利濕。

白苔絳底因何故。熱因濕遏透之難。熱毒乘心紅點重。黃連金汁狂亂安。

【廉勘】吳氏曰。熱因濕邪遏伏。舌苔白而底絳。恐防其變干。急宜泄濕透熱。如犀角、滑石、茯苓皮、豬苓、苡仁、茵陳、青蒿、蘆筍、細辛之類。若濕溫症。舌現紅星點。此熱毒乘心。必神昏譫語。宜苦寒之品瀉之。狂亂者。非黃連、金汁不解。如無金汁。以人中黃代之。

暑入心營舌絳紅。神呆似寐耳如聾。溺淋汗出原非鮮。失治邪干心主宮。犀滑翹丹元地覓。銀花竹葉石菖同。本成內閉多昏昧。再入牛黃即奏功。

【廉勘】吳氏曰。暑邪直入心經。上蒙清竅則耳聾。乘於胞絡則神昏。宜清心開閉。紫雪、行軍散最妙。其次至寶丹、牛黃丸等。最忌柴、葛。

濕溫氣分流連久。舌赤中黃燥刺干。咯血毋庸滋膩入。耳聾莫作少陽看。三焦並治通茹杏。金汁銀花膏滑寒。若得疹痧肌肉透。再清痰火養陰安。

【廉勘】吳氏曰。濕溫症。初尚氣分鬱結。肺氣不得宣暢。則釀成膿血。故咯血。濕熱上蒙清竅。則耳聾無聞。重則三焦俱病。變症百出。治當急清三焦。氣分一鬆。則疹痧得以外達。再議清火清痰。漸入養陰之品。以上七歌。統論舌色之紅絳。辨症之溫暑濕溫。

舌絳碎生黃白點。熱淫濕䘌欲生疳。古名狐蜮皆同此。雜症傷寒仔細探。

【廉勘】吳氏曰。狐蜮。即牙疳下疳之古名也。皆屬蟲症。牙疳即蜮。上唇有瘡。蟲食其臟。蝕唇則上唇內生瘡如粟。蝕齒則腐齦。甚則脫牙穿腮破唇。蝕肺則咳血唾血。心內懊憹而痛。甚則失音聲啞。金匱統用甘草瀉心湯。(清炙草、黃連、黃芩、乾薑、半夏、人參、大棗。

)和胃殺蟲。外吹珠黃十寶散。(滴乳石八分、蘇薄荷兒茶各一錢二分、制川柏一錢、人中白六分、化龍骨五分、梅冰四分、飛辰砂一分五釐、牛黃珠粉各一分。)不論走馬牙疳。穿牙疔毒。及骨槽風。初生小兒胎毒口疳。頻吹皆妙。若黑腐。原方加真銅綠一錢二分。

燈草灰六分。胡黃連三分。下疳即狐。下唇有瘡。蟲食其肛。蝕爛肛陰。咽乾便膿。如腸毒痔漏肛癰之類。《金匱》用赤小豆當歸散。(赤小豆浸芽出三錢、當歸錢半。)排膿活血。外用苦參湯(苦參一兩煎湯、乘熱熏洗三次。)洗之。雄黃(雄黃末二錢、筒瓦二枚合之、燒向肛熏之。

)其症狀如傷寒。默默欲眠。目不得閉。臥起不安。不欲飲食。惡聞食臭。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。此皆蟲擾之候也。以上一歌。論舌絳碎而有黃白腐點。辨症之濕熱蒸腐化蟲。為狐為蜮之害人。

白話文:

舌頭呈現深紅色,上面浮著一層黏膩的物質,這是因為暑氣夾雜濕濁,想要化為痰。要小心可能會導致內閉,用芳香藥物來驅趕邪氣,可以選用犀角、琥珀、菖蒲、鬱金等藥材。

吳氏說,暑氣蒸騰濕濁會形成痰,痰迷住心竅就會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。適合在清暑藥中加入竹瀝、竺黃之類的藥材。暑濕同時存在,又夾雜穢濁之氣,要小心阻塞心包,導致昏厥、說不出話的危急情況。所以要用新鮮的石菖蒲、廣鬱金等藥,藉助它們的芳香之氣來驅散穢濁。犀角可以透達營分,驅除暑邪;琥珀、滑石可以清暑利濕。

舌苔是白色的,但舌底卻是深紅色,這是怎麼回事呢?這是因為熱被濕氣阻擋,難以透發出來。如果熱毒侵入心臟,就會出現紅色的點點,嚴重時會神志狂亂,可以用黃連、金汁來鎮靜。

吳氏說,熱被濕邪阻遏,導致舌苔呈現白色,而舌底卻是深紅色,要小心這種情況會轉為乾燥。要趕快用藥疏泄濕氣、透發熱邪,可以用犀角、滑石、茯苓皮、豬苓、薏仁、茵陳、青蒿、蘆筍、細辛之類的藥材。如果是濕溫病,舌頭出現紅色星點,這是熱毒侵犯心臟的表現,一定會出現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的情況,要用苦寒的藥物來瀉熱。如果出現狂亂,就非得用黃連、金汁不可。如果沒有金汁,可以用人中黃來代替。

暑邪侵入心營,舌頭會呈現深紅色,神情呆滯、昏昏欲睡,耳朵像聽不見一樣,小便淋漓不暢、汗出卻不新鮮,這是因為治療不及時,導致邪氣侵犯心臟。要用犀角、滑石、連翹、丹參、生地,搭配銀花、竹葉、石菖蒲來治療。這種情況容易形成內閉,導致昏迷,再用牛黃來治療就能見效。

吳氏說,暑邪直接侵犯心經,蒙蔽了清竅,所以會耳聾;侵犯了心包絡,就會神志昏迷。要用清心開竅的藥物來治療,紫雪丹、行軍散是最好的選擇,其次可以用至寶丹、牛黃丸等。最忌諱使用柴胡、葛根。

濕溫病如果停留在氣分太久,舌頭會發紅,中間部分呈現黃色、乾燥有芒刺。如果出現咯血,不要用滋膩的藥物,如果出現耳聾,不要當作少陽病來治療。要同時治療上、中、下三焦,可以用通草、杏仁等藥材,配合金汁、銀花膏等寒涼的藥物。如果疹子、痧疹能透發出來,再用清熱化痰、養陰的藥物來調理就平安了。

吳氏說,濕溫病初期是氣分鬱結,導致肺氣無法宣暢,就會形成膿血,所以會出現咯血。濕熱向上蒙蔽清竅,就會出現耳聾。嚴重時三焦都會生病,出現各種各樣的變症。治療時要趕快清解三焦的邪熱,氣分一鬆,疹子、痧疹就能透發出來。之後再考慮清熱化痰,慢慢地改用養陰的藥物。以上七首歌訣,總結了舌頭呈現紅色、深紅色的情況,辨別了溫病、暑病、濕溫病。

舌頭呈現深紅色,上面出現黃色、白色的碎點,這是因為熱邪過盛,濕氣鬱積,想要產生疳病。古時候把這種情況稱為狐蜮,跟各種雜病、傷寒都有相似之處,要仔細分辨。

吳氏說,狐蜮就是牙疳、下疳的古稱,都屬於蟲病。牙疳就是蜮,上唇長瘡,蟲子侵蝕內臟,腐蝕嘴唇就會導致上唇內部生出像粟米一樣的瘡,腐蝕牙齒就會導致牙齦腐爛,嚴重時會牙齒脫落、穿腮破唇。腐蝕肺部就會導致咳嗽、吐血,心裡煩悶疼痛,嚴重時會失聲、聲音嘶啞。可以用甘草瀉心湯(炙甘草、黃連、黃芩、乾薑、半夏、人參、大棗)來和胃殺蟲。外用珠黃十寶散(滴乳石、蘇薄荷、兒茶、制川柏、人中白、化龍骨、梅冰、飛辰砂、牛黃、珠粉)吹敷。不管是走馬牙疳、穿牙疔毒還是骨槽風,或者剛出生的小孩因為胎毒導致的口疳,頻繁吹敷都有效。如果出現黑腐,在原方的基礎上加入真銅綠、燈草灰、胡黃連。

下疳就是狐,下唇長瘡,蟲子侵蝕肛門,腐爛肛門、陰部,咽喉乾燥、大便膿血,就像腸毒、痔瘡、肛癰之類。《金匱要略》用赤小豆當歸散(赤小豆、當歸)來排膿活血。外用苦參湯(苦參煎湯)熱熏洗。雄黃(雄黃末、筒瓦合之燒向肛熏之)

這種症狀類似傷寒,默默想睡,眼睛卻閉不上,躺下又坐起,無法安穩,不想吃東西、討厭聞到食物的氣味,臉色忽紅忽白忽黑,這些都是蟲子擾動的表現。以上一首歌訣,說的是舌頭呈現深紅色、上面有黃白色腐爛點的情況,辨別的是濕熱蒸腐化蟲的症狀,是狐蜮在作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