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六章·傷寒脈舌 (15)
第六章·傷寒脈舌 (15)
1. 第五節·察舌色
凡舌苔糙者多穢濁。黏者多痰涎。固已。惟厚膩與厚腐。尤宜明辨。厚膩者固多食積。亦有濕滯。刮之有淨有不淨。或微厚而刮不脫。雖有邪從火化。漸積而干。而舌本尚罩一層黏涎。是為厚膩之常苔。若厚腐雖多由胃液腐敗。然有膿腐黴腐之別。如舌上生膿腐。苔白帶淡紅。
黏厚如瘡中之膿。凡內癰最多此症。肺癰腸癰多白腐苔。胃癰多黃腐苔。肝癰腰癰多紫黑腐苔。下疳結毒仍多白腐苔。若黴腐苔。滿舌生白衣如黴苔。或生糜點如飯子樣。皆由食道延上。先因咽喉而起。繼則延累滿舌。直至滿口唇齒皆有糜點。多見於濕溫、溫毒、伏暑、赤痢、梅毒、疳積等症。
此由胃體腐敗。津液悉化為濁熱。中無砥柱。蒸騰而上。無論白腐黃腐。其病總多不治。是為厚腐之黴苔。此為察色辨苔。當分糙黏及厚膩與厚腐之要訣。
若夫察看舌色。則舌色本紅。淡於紅者血虛也。淡紅無苔。反微似黃白苔者。氣不化液也。甚則淡紅帶青者。血分虛寒也。婦人子宮冷者有之。苔死腹中者亦有之。久痢虛極者亦恆見之。濃於紅者為絳。血熱也。尖絳者、心火上炎也。根絳者、血熱內燥也。通絳無苔。及似有苔黏膩者。
血熱又挾穢濁也。絳而深紫。紫而潤黯者。中脘多瘀。紫而干晦者。肝腎氣絕。由絳而紫。紫而轉黑者。絡瘀化毒。血液已枯。不治。若舌本無苔。隱隱若罩黑光者。平素胃燥舌也。煙家多有此舌。此為察色辨舌。當分舌色淡濃之要訣。
【廉勘】舌之有苔。猶地之有苔。地之苔。濕氣上泛而生。舌之苔。胃蒸脾濕上潮而生。故胎或作苔。平人舌中。常有浮白苔一層。或浮黃苔一層。夏月濕土司令。苔每較厚而微黃。但不滿不板滯。其脾胃濕熱素重者。往往終年有厚白苔。或舌中灰黃。至有病時。脾胃津液為邪所郁。
或因瀉痢。脾胃氣陷。舌反無苔。或比平昔較薄。其胃腎津液不足者。舌多赤而無苔。或舌尖舌邊多紅點。若舌中有紅路一條。俗稱雞心苔。血液尤虛。此平人舌苔之大較也。凡臨症察看苔色舌色。必先問其平素舌苔何如。始有準的。
【榮齋按】舌苔無論何色,皆有治法,惟舌質變,則為難治。然舌質既變,亦要察其色之死活;活者、細察底裡,隱隱猶見紅活,此不過氣血之有阻滯,非臟氣之敗壞也;死者、底裡全變干晦枯萎,毫無生氣,是臟氣不至矣!所謂真臟之色也。辨舌色當中,以辨舌之黑色最難,然亦有「難里找易」的方法;如黑而乾焦、腫硬、捲縮、芒刺者,屬實熱證;其脈必洪數沉實,證必大熱狂躁,宜白虎、承氣等方。黑而白、黑而灰、黑而紫、濕潤軟滑者,屬虛寒證;脈必微弱,證必惡寒,宜四逆輩。
此辨黑舌之方法,古今醫學文獻中都有這樣的記載,特把它舉出一個例子如上。
白話文:
觀察舌頭的顏色和舌苔
凡是舌苔粗糙的,多半是因為體內有穢濁之氣。舌苔黏膩的,多半是有痰液。這是基本概念。特別要仔細分辨的是厚膩苔和厚腐苔。
厚膩苔多是因為飲食積滯,也有可能是濕氣停滯。刮掉舌苔時,有的地方可以刮乾淨,有的地方刮不乾淨,或是舌苔稍微厚一點,卻怎麼也刮不掉。這可能是因為邪氣從火熱轉化而來,慢慢積聚變乾燥,但是舌頭的根本還覆蓋著一層黏液。這就是典型的厚膩苔。
厚腐苔大多是因為胃液腐敗,但又分為膿腐、霉腐兩種。如果舌頭上長出膿腐苔,舌苔顏色白中帶淡紅,黏稠像瘡裡面的膿液,通常是體內長了癰瘡。肺癰、腸癰多為白色腐苔,胃癰多為黃色腐苔,肝癰、腰癰多為紫黑色腐苔,下疳、結毒也多為白色腐苔。如果是霉腐苔,整個舌頭都長著像發霉一樣的白苔,或是像米粒一樣的糜爛小點,這通常是因為食道問題向上蔓延,先從咽喉開始,然後擴散到整個舌頭,甚至整個口腔和嘴唇都有糜爛點。這種情況多見於濕溫、溫毒、伏暑、赤痢、梅毒、疳積等疾病。
這是因為胃的機能腐敗,體內津液全部轉化成污濁的熱氣,身體沒有中軸力量,熱氣向上蒸騰。無論是白腐苔還是黃腐苔,通常病情都很嚴重,很難治癒,這就是厚腐苔的霉苔。以上是觀察舌苔顏色,區分粗糙、黏膩、厚膩和厚腐的要訣。
再來看舌頭的顏色。正常的舌頭顏色是紅色,如果比紅色淡,表示氣血不足。如果顏色淡紅而且沒有舌苔,反而有點像黃白色苔,表示氣無法轉化成津液。如果顏色淡紅而且帶青色,表示血分虛寒,婦女有子宮虛寒的會有這種情況,胎兒死在腹中也會有這種情況,長期腹瀉導致身體極度虛弱的人也會常見。如果舌頭顏色比紅色深,變成絳紅色,表示身體有熱。如果舌尖是絳紅色,表示心火上炎。如果舌根是絳紅色,表示血熱導致體內乾燥。如果整個舌頭都是絳紅色而且沒有舌苔,或者像有舌苔一樣黏膩,表示血熱而且夾雜著穢濁之氣。如果絳紅色變成深紫色,紫色而且濕潤暗淡,表示中脘有瘀血。如果紫色而且乾燥晦暗,表示肝腎功能衰竭。如果舌頭顏色從絳紅色轉為紫色,又從紫色轉為黑色,表示血脈瘀塞轉變成毒素,血液已經枯竭,無法治癒。如果舌頭本來沒有舌苔,卻隱隱約約有一層黑色光澤,表示平時胃燥,抽煙的人多有這種舌頭。以上是觀察舌頭顏色,區分舌色淡濃的要訣。
【廉勘】舌頭上的舌苔就像地面的苔蘚一樣。地面的苔蘚是濕氣向上蒸發而形成的,舌頭上的舌苔是胃氣和脾濕向上湧動而形成的。所以胎和苔有時可以互換使用。正常人的舌頭上常常有一層薄薄的白色苔,或者薄薄的黃色苔。夏天濕土當令,舌苔通常比較厚而且微黃,但是不會整個舌面都覆蓋,也不會板滯。如果脾胃濕熱比較嚴重的人,常常一年四季都有厚厚的白色苔,或是舌頭中間是灰黃色。如果生病,脾胃津液被邪氣阻礙,或是因為腹瀉,脾胃氣虛下陷,舌苔反而會消失,或者比平時薄。如果胃腎津液不足,舌頭多是紅色而且沒有舌苔,或是舌尖和舌頭邊緣有很多紅點。如果舌頭中間有一條紅色的線,俗稱雞心苔,表示血液非常虛弱。以上是正常人舌苔的大概情況。臨床看診時,觀察舌苔和舌頭顏色,必須先詢問患者平時舌苔是什麼樣的,才能有判斷的依據。
【榮齋按】無論舌苔是什麼顏色,都有相應的治療方法,但是舌質一旦發生變化,就比較難治癒。不過,即使舌質發生變化,也要觀察舌質的顏色是活還是死。如果舌質的顏色是活的,仔細觀察舌頭的底部,仍然可以看見隱隱的紅潤,這只是氣血有阻礙,並不是臟腑功能衰敗。如果舌質的顏色是死的,舌頭底部完全變成乾燥、晦暗、枯萎的顏色,毫無生機,這表示臟腑功能已經衰竭了!這就是所謂的真臟之色。在辨別舌頭顏色時,辨別黑色的舌頭最難,但也有「難中求易」的方法。如果黑色而且乾燥焦裂、腫脹堅硬、捲曲收縮、長滿芒刺,屬於實熱證。這種情況,脈象一定是洪大而數,按下去感覺有力,症狀一定是高熱煩躁。治療應該用白虎湯、承氣湯等方劑。如果黑色而且白潤、黑色而且灰潤、黑色而且紫潤、濕潤軟滑,屬於虛寒證。這種情況,脈象一定是微弱,症狀一定是怕冷。治療應該用四逆湯等方劑。
以上是辨別黑舌的方法,古代和現代的醫學文獻中都有這樣的記載,特地舉一個例子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