俞根初撰,何廉臣重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一章·傷寒要義 (8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一章·傷寒要義 (8)

1. 第三節·六經病證

用承氣湯。凡若此者。皆為傳經之邪。固屬於熱。若夫下利清穀。厥逆脈微。嘔而汗出。引衣自蓋。欲向壁臥。不喜見明。而又面赤戴陽者。則皆合於真武、附子四逆、通脈、白通諸方。為少陰虛寒之證。正與厥陰熱利相反矣。少陰下利死證五條。吐利躁煩。四肢厥逆。惡寒身蜷。

脈不至。不煩而躁。下利止而眩冒。六七日而息高者。雖尚有吳茱萸一法。終為不治之證。苟非利止手足溫。身反發熱。未易求其生也。

少陰中見證。裡寒外熱。手足厥冷。身反不惡寒。下利清穀。腹痛乾嘔。面色嬌紅。咽痛口燥。渴而飲。飲而吐。吐而復渴。甚則煩躁欲死。揚手躑足。或欲坐臥水中。

【秀按】此陰盛格陽之證。內真寒。外假熱。或下真寒。上假熱。當以在下在內之寒為主。用熱藥冷服之法。或可十救一二。

少陰兼證。兼肺經證。微見惡寒。發熱不已。咳嗽不渴。咯痰稀白。身靜蜷臥。似寐非寐。兼心包證。初起發熱。即神呆不語。欲寐而不得寐。心煩躁擾。口乾舌燥。欲吐黏涎而不吐。身雖熱。仍欲暖蓋。或目睛上視。兼脾經證。初雖頭痛惡寒。繼即發熱不止。口燥而渴。一食瓜果。

即腹痛自利。脘滿而吐。兼肝經證。初起口乾舌燥。心煩惡熱。即吐瀉如霍亂。陡然神識昏昩。雖醒似睡。手足瘛瘲。

【秀按】傳經熱邪。一到少陰。經中之陰液先傷。往往邪未除而陰已竭。故死者多。生者少。況加以各經兼證。其人尚有生理乎。惟辨證之際。卻有二種要訣。一辨其人真陽素虛者。陰寒為本。邪多挾水而動。其證為嘔為咳。為魄汗淋漓。為腹痛下利。此少陰陰勝而胃陽虧負也。

法當補火培土以御其水。固不待言。即在太陽中見證。發表藥中。早宜加乾薑附子等品。以助陽御陰。庶免逼汗亡陽之患。一辨其人真陰素虛者。陽亢為本。邪多挾火而動。其證口燥咽乾。心煩不寐。腹滿便閉。肌膚熯燥。此胃陽過勝而少陰陰涸也。法當急奪其土以救腎水。

如或不宜伐陽。亦當養陰退陽。即治太陽發表藥中。亦早宜加阿膠、生地等藥。以迴護真陰。方可得汗而解。否則陰精被劫。汗無所釀。用純表藥全然無汗者以此。

厥陰標證。手足厥冷。一身筋攣。寒熱類瘧。頭痛吐涎。面青目赤。耳聾頰腫。胸滿嘔逆。甚或男子睪丸疝疼。女人少腹腫痛。

【秀按】凡陰陽氣不相順接。便為厥。厥者手足逆冷是也。有寒厥。有熱厥。厥陰熱厥多而寒厥少。少陰寒厥多而熱厥少。蓋厥陰與少陽相表裡。厥陰厥熱之勝復。猶少陽寒熱之往來。少陽之寒因乎熱。厥陰之厥亦因乎熱。熱為陽邪向外。厥為陽邪陷內。厥與熱總屬陽邪出入陰分。

熱多厥少。而熱勝於厥者。其傷陰也猶緩。厥多熱少。而厥勝於熱者。其傷陰也更急。故厥深者熱亦深。厥微者熱亦微。總之厥陰以厥熱為眼目。凡有厥而復有熱者。其厥也定為熱厥。更於脈滑而喉痹便膿血。脈沉短而囊縮。脈沉疾而爪甲青。不大便而腹滿硬痛。諸見厥證。

白話文:

使用承氣湯。凡是這種情況,都屬於傳經的邪氣,本質上是熱證。如果出現下利清稀如水、四肢冰冷、脈搏微弱、嘔吐又出汗、喜歡用被子蓋住自己、想靠著牆壁躺臥、不喜歡光亮,而且臉色發紅出現戴陽的症狀,這些都符合真武湯、附子四逆湯、通脈四逆湯、白通湯等方劑所針對的少陰虛寒證,正好與厥陰熱利的情況相反。少陰下利有五種死證:吐瀉兼有煩躁不安、四肢厥冷、怕冷身體蜷縮、脈搏摸不到、不煩躁但卻表現出躁動不安、下利停止後出現頭暈目眩、六七天後呼吸高促,即使還有使用吳茱萸湯的方法,最終也是無法治癒的。如果不是下利停止且手足轉溫,身體反而發熱,就難以求得生機。

少陰病中出現兼夾的症狀:呈現裡寒外熱的現象,手腳冰冷,身體反而不覺得怕冷,下利清稀如水,腹痛乾嘔,面色嬌紅,咽喉疼痛口乾舌燥,口渴想喝水,喝了卻又吐出來,吐了又覺得口渴,嚴重時會煩躁到想死,手腳揮舞不停,或想坐在水中或躺在水中。

【註解】這種情況是陰盛格陽的病症,體內是真寒,體外是假熱,或是下部是真寒,上部是假熱,應當以在下在內的寒為主,用熱藥冷服的方法,或許可以救活十分之一二。

少陰病兼夾其他經絡的症狀:兼夾肺經的症狀,稍微怕冷,持續發熱,咳嗽不口渴,咳出的痰稀薄白色,身體安靜蜷縮躺臥,似睡非睡。兼夾心包經的症狀,初期發熱,接著就神情呆滯不說話,想睡卻睡不著,心中煩躁不安,口乾舌燥,想吐黏稠的痰卻又吐不出來,身體雖然發熱,仍舊想用被子蓋著保暖,或眼睛向上看。兼夾脾經的症狀,初期雖然頭痛怕冷,接著就持續發熱,口乾口渴,一吃瓜果,就腹痛下利,腹脹想吐。兼夾肝經的症狀,初期口乾舌燥,心中煩躁發熱,接著就吐瀉如同霍亂,突然神識昏迷,即使清醒也像在睡覺,手腳抽搐。

【註解】傳經的熱邪一旦進入少陰,經脈中的陰液就會先受損傷,往往邪氣還沒去除,陰液就已經耗竭,所以死亡的人多,活下來的人少。何況又加上各經的兼夾症狀,這個人還能保有生理機能嗎?只有在辨證的時候,有兩種要點:一是辨別這個人原本就陽氣虛弱的,屬於陰寒為本,邪氣多挾帶水氣而動,其症狀為嘔吐、咳嗽、汗如雨下、腹痛下利,這是少陰陰盛而胃陽虧損。治療的方法應當補火培土來抵禦水邪,這是不用說的。即使是在太陽病中出現兼夾症狀,在發表的藥物中,也應該早點加入乾薑、附子等藥,來幫助陽氣抵禦陰寒,才能避免逼汗亡陽的危險。二是辨別這個人原本就陰液虛弱的,屬於陽亢為本,邪氣多挾帶火邪而動,其症狀為口乾咽乾、心煩失眠、腹脹便秘、肌膚乾燥,這是胃陽過盛而少陰陰液枯竭。治療的方法應當趕快抑制胃陽來保救腎水。如果不能抑制陽氣,也應當滋養陰液來退去陽熱。即使在治療太陽病的發表藥中,也應該早點加入阿膠、生地等藥,來保護真陰,才能夠發汗而解。否則陰精被劫奪,汗液沒有來源,使用純發表的藥物卻完全不出汗,就是這個原因。

厥陰病的表面症狀:手腳冰冷,全身肌肉抽搐,寒熱往來像瘧疾一樣,頭痛吐口水,臉色發青眼睛發紅,耳朵聾、臉頰腫,胸悶想吐,嚴重時男子睪丸疼痛,女子少腹腫痛。

【註解】凡是陰陽之氣不能順利銜接的,就稱為厥。厥就是手腳冰冷。有寒厥,也有熱厥。厥陰的熱厥多,寒厥少。少陰的寒厥多,熱厥少。因為厥陰與少陽互為表裡,厥陰厥熱的消長,就像少陽寒熱的往來一樣。少陽的寒是由於熱引起的,厥陰的厥也是由於熱引起的。熱是陽邪向外,厥是陽邪向內陷入。厥與熱總歸是陽邪出入陰分。熱多而厥少,熱勝過厥的情況,損傷陰液的情況比較緩和。厥多而熱少,厥勝過熱的情況,損傷陰液的情況更嚴重。所以厥深的人熱也深,厥微的人熱也微。總之,厥陰病以厥與熱為觀察重點。凡是有厥又發熱的情況,這個厥一定是熱厥。再觀察到脈象滑數,咽喉紅腫疼痛,大便帶膿血,脈沉短,陰囊收縮,脈沉疾,指甲發青,沒有大便卻腹脹硬痛,這些都是厥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