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~ 第一章·傷寒要義 (7)
第一章·傷寒要義 (7)
1. 第三節·六經病證
太陰兼證。兼心經證。神煩而悸。汗出津津。似寐非寐。或不得臥。兼肝經證。心中痛熱。飢不欲食。食即嘔酸吐苦。胸脅滿疼。甚則霍亂吐瀉。
【秀按】兼心經多血虛證。以心生血脾統血故也。脾無血統。則脾陰將涸。勢必子盜母氣。陰竭陽越。故心煩不寐。汗出津津。最為虛脫危候。兼肝經多氣鬱血熱證。如霍亂吐瀉。雖屬太陰濕土為病。而致所以上吐下瀉者。實屬厥陰風木乘脾而鬱發也。故其眼目全在陽明。必以趺陽不負為順。
如胃家實者。既吐瀉則濕鬱已發。而風木自熄。若胃家不實而陽虛。則風木必挾寒水以凌脾。吐利不止而四逆。胃家不實而陰虛。則風木必煽相火以竄絡。拘攣不伸而痙厥。至於濕竭化燥。血熱生風。風動竄絡之痙病。尤為太陰兼證之壞病也。
少陰標證。肌雖熱而不甚惡熱。反畏寒戰慄。面赤目紅。咽痛舌燥。胸脅煩悶而痛。痛引腰、背、肩胛、肘臂、泄利下重。甚或躁擾譫語。自汗指厥。
【秀按】此少陰實熱現象。故為標證。蓋少陰只有虛寒。以君火藏而不用故也。凡有熱象。皆相火之所為。非木病也。猶之厥陰經一切虛寒之證。亦少陰之所為。非厥陰本病也。
少陰本證。肢厥四逆。腹痛吐瀉。下利清穀。引衣蜷臥。喜向里睡。甚則面赤戴陽。
【秀按】此少陰虛寒現象。故為本證。蓋少陰雖屬君火。以藏為用。其體常虛。惟賴太陽衛之於外。而表寒不侵。陽明鎮之於中。而裡寒不起。若衛陽不固。而胃陽尚強。寒邪尚不能斬關直入。惟胃陽失守。寒水無制。故厥陰之風而厥逆。挾太陰之濕而下利。則真火立見消亡。故少陰最多死證。
【廉勘】陸九芝有少陰咽痛吐利寒熱辨。語最明白。特節述其說曰。少陰病脈陰陽俱緊。反汗出者。法當咽痛而復吐利。此以熱客於少陰之標。叔和平脈法。所傳師說伏氣之病是也。先論咽痛。少陰之脈循喉嚨。在初得病二三日。為陽邪結於會厭。但用生甘草解毒。桔梗排膿。
半夏雞子白髮聲利咽。足矣。若夫下利胸滿。心煩而咽痛。為陰虛液不上蒸者。治宜育陰復液。則豬膚湯加蜜粉者是。下利厥逆面赤而咽痛。為陰盛格陽於上者。治宜驅陰復陽。則通脈四逆湯之加桔梗者是。是蓋以陰虛陰盛。皆可以致咽痛。故有必從兩法而解者。再論吐利。
飲食入口即吐。心下明㠟㠟欲吐復不能吐者。此胸中實。不可下而可吐也。膈有寒飲而吐。且乾嘔者。此有水氣。不可吐而可溫也。吐利交作。以手足不冷為吉。若吐且利而見厥逆。吐且利而見煩躁則凶。雖有吳茱萸一法。亦未必及救矣。終論少陰下利。與厥陰下利不同。厥陰之利。
多熱少寒。少陰之利。多寒少熱。故惟厥冷而或咳或悸。腹痛下重。是陽為陰遏之利。用四逆散。咳而嘔渴。心煩不眠。是水熱互結之利。用豬苓湯。小便不利。腹痛便膿血。是寒熱不調之利。用桃花湯。自利清水。心下痛。二三日咽乾口燥。六七日不大便。均腹滿。是陽盛鑠陰之利。
白話文:
第三節·六經病證
太陰病兼證
- 兼心經證: 心神煩躁不安,心悸,出汗不止,好像睡著又好像沒睡著,或者完全睡不著。
- 兼肝經證: 心中感覺疼痛發熱,肚子餓卻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想吐酸水或苦水,胸口和兩脅脹滿疼痛,嚴重的話會上吐下瀉,類似霍亂。
【說明】太陰病兼心經的症狀多是因為血虛,因為心臟產生血液,脾臟統管血液。脾臟沒有足夠的血液統管,脾陰就會逐漸枯竭。這樣一來,身體就會像兒子偷取母親的氣一樣,陰氣耗盡,陽氣就會過於旺盛,所以會心煩睡不著,出汗不止,這是非常虛弱危險的徵兆。太陰病兼肝經的症狀多是因為氣鬱血熱。像霍亂般的上吐下瀉,雖然是太陰濕土的病變,但導致上吐下瀉的原因,實際上是厥陰風木之氣侵犯脾胃而造成的。所以觀察重點在於陽明經的氣機是否正常,只要觀察足背動脈(趺陽脈)是否正常搏動,就能知道病情是否順利。
如果胃腸功能強,吐瀉之後,濕氣排解,風木之氣自然就會平息。如果胃腸功能虛弱,陽氣不足,風木之氣就會挾帶著寒水之氣侵犯脾胃,導致吐瀉不止,出現手腳冰冷。如果胃腸功能虛弱,陰氣不足,風木之氣就會煽動相火(身體內的一種火熱之氣),導致熱邪竄入經絡,造成手腳抽搐無法伸直,甚至痙攣昏厥。如果濕氣耗竭轉為乾燥,血熱產生風,風邪竄動經絡而導致的痙攣,這是太陰病兼證中最壞的情況。
少陰病標證
身體發熱,但並不是很怕熱,反而怕冷發抖,臉色發紅,眼睛發紅,喉嚨痛,舌頭乾燥,胸口和兩脅感到煩悶疼痛,疼痛會牽引到腰部、背部、肩胛、手肘、手臂,腹瀉,肛門有下墜感,嚴重時會焦躁不安,胡言亂語,自汗,手指冰冷。
【說明】這是少陰病出現實熱的現象,所以稱為「標證」。一般來說,少陰病只有虛寒的症狀,因為少陰的君火(身體內的一種火熱之氣)是收藏起來不用的。凡是出現熱象,都是相火(身體內的一種火熱之氣)所引起的,並非肝木之病。就像厥陰經一切虛寒的症狀,也都是少陰所引起的,並非厥陰本身的病變。
少陰病本證
四肢冰冷,手腳發冷,腹痛,吐瀉,拉出未消化的食物,喜歡蜷縮著身體,喜歡朝內側睡,嚴重的話臉色發紅,出現虛陽外越的假象。
【說明】這是少陰病虛寒的現象,所以稱為「本證」。少陰雖然屬於君火,但它是以收藏為用,其本質常虛弱。少陰依賴太陽在體表守護,防止寒邪入侵;依賴陽明在體內鎮守,防止裡寒產生。如果衛陽不夠鞏固,但胃陽還很強,寒邪尚且不能直接入侵。如果胃陽失守,寒水沒有制約,厥陰的風氣就會出現逆亂,挾帶太陰的濕氣而導致腹瀉,這樣就會看到真正的陽氣消亡。因此少陰病最容易出現死亡的狀況。
【廉勘】陸九芝對少陰咽痛、吐瀉、寒熱的辨證說得很清楚,特別整理他的說法如下:
少陰病脈象陰陽俱緊,反而出汗,這表示喉嚨會痛並伴隨吐瀉。這是因為熱邪侵犯少陰的體表,就像傷寒論裡說的伏氣之病。先談咽痛,少陰經脈循行於喉嚨,在發病初期兩三天,是陽邪結在會厭的地方,只需要用生甘草解毒,桔梗排膿,半夏和雞子白(蛋白)可以使聲音發出來,有利咽喉就夠了。如果腹瀉、胸悶、心煩、喉嚨痛,是因為陰虛,津液不能上潤,治療上應該滋陰養液,可以用豬膚湯加蜜粉。如果腹瀉、手腳冰冷、臉色發紅、喉嚨痛,是因為陰氣太盛,將陽氣排斥到上方,治療上應該驅除陰邪,恢復陽氣,可以用通脈四逆湯加桔梗。可見陰虛和陰盛都可能導致喉嚨痛,所以需要從這兩種情況去考慮。再談吐利,
食物入口就吐,心下感覺不舒服,想吐又吐不出來,這是胸中實邪,不可以用下瀉的方式治療,應該用催吐的方式治療。如果是有寒飲在膈膜導致的吐,而且乾嘔,這是體內有水氣,不可以用催吐的方式,而是應該用溫藥治療。吐瀉交作,如果手足沒有冰冷是好現象。如果吐瀉時出現手腳冰冷,或者吐瀉時出現煩躁不安,就是不好的現象。雖然可以用吳茱萸,但是可能也來不及救治。最後說少陰下利,與厥陰下利不同。厥陰的下利多是熱證,少寒;少陰的下利多是寒證,少熱。所以如果出現手腳冰冷,或者咳嗽、心悸、腹痛、肛門下墜感,這是陽氣被陰氣抑制造成的下利,可以用四逆散治療。如果咳嗽、嘔吐、口渴、心煩睡不著,這是水熱互結導致的下利,可以用豬苓湯治療。如果小便不利、腹痛、大便帶膿血,這是寒熱不調導致的下利,可以用桃花湯治療。如果腹瀉拉出清水、心下疼痛、兩三天後咽喉乾燥口渴、六七天沒有大便,而且腹部脹滿,這是陽氣太盛耗損陰液導致的下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