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卿子

《張卿子傷寒論》~ 卷七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七 (11)

1. 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

故咽中傷。若復下之。則太陽之邪。因虛而內陷。故兩目閉。陰邪下行。為寒多。必便清穀。陽邪下行。為熱多。必便膿血。熏之。則火熱甚。身必發黃。熨之。則火熱輕。必為咽燥。小便利者。為津液未竭。猶可救之。小便難者。津液已絕。則難可制而危殆矣。

傷寒發熱。口中勃勃氣出。頭痛目黃。衄不可制。貪水者必嘔。惡水者厥。若下之。咽中生瘡。假令手足溫者。必下重。便膿血。頭痛目黃者。若下之。則兩目閉。貪水者。脈必厥。其聲嚶。咽喉塞。若發汗。則戰慄。陰陽俱虛。惡水者。若下之。則里冷不嗜食。大便完穀出若發汗。

則口中傷。舌上白苔。煩躁。脈數實。不大便。六七日。後必便血。若發汗。則小便自利也。

傷寒發熱。寒變熱也。口中勃勃氣出。熱客上膈也。頭痛目黃。血不可制者。熱蒸於上也。千金曰。無陽即厥。無陰即嘔。貪水者必嘔。則陰虛也。惡水者厥。則陽虛也。發熱口中勃勃氣出者。咽中已熱也。若下之。亡津液。則咽中生瘡。熱因裡虛而下。若熱氣內結。則手足必厥。

設手足溫者。熱氣不結而下行。作葉熱利。下重。便膿血也。頭痛目黃者。下之。熱氣內伏。則目閉也。貪水為陰虛。下之又虛其里。陽氣內陷。故脈厥。聲嚶。咽喉閉塞。陰虛發汗。又虛其陽。使陰陽俱虛而戰慄也。惡水為陽虛。下之又虛胃氣。虛寒內甚。故里冷不嗜食。

陽虛發汗。則上焦虛燥。故口中傷爛。舌上白苔而煩躁也。經曰。脈數不解。合熱則消穀喜飢。至六七日不大便者。此有瘀血。此脈數實。不大便六七日。熱蓄血於內也。七日之後。邪熱漸解。迫血下行。必便血也。便血發汗。陰陽俱虛。故小便利。

下利脈大者。虛也。以其強下之故也。設脈浮革。因爾腸鳴者。屬當歸四逆湯主之。

脈大為虛。以未應下而下之。利因不休也。浮者。按之不足也。革者。實大而長微弦也。浮為虛革為寒。寒虛相搏。則腸鳴。與當歸四逆湯。補虛散寒。

活人云。虛者。十補勿一瀉。強實者瀉之。虛實等者。雖瀉勿大泄之。此金匱語也。吳氏云。凡有惡風惡寒者。凡腹滿時減時滿者。凡腹脹滿。可揉可按虛軟者。凡陰虛勞倦。凡手足逆冷尺脈弱者。凡脈在表俱不可下。凡脈沉不實不疾。按之無力者。凡亡血家。及婦人經水適來適斷。

或熱入血室。與夫胎前產後崩漏等證。及小便頻數。小便清而大便秘者。俱不可下。

白話文:

辨別不可攻下的疾病脈象與證候並治療

如果因為喉嚨受傷,又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導致太陽經的邪氣,因為虛弱而內陷,所以會兩眼閉合。如果是陰邪下行,會因為寒氣過多,一定會排出清稀的糞便;如果是陽邪下行,會因為熱氣過多,一定會排出膿血便。如果用薰蒸的方式,火熱之氣會更加嚴重,身體一定會發黃;如果用熨燙的方式,火熱之氣會稍微減輕,但一定會導致喉嚨乾燥。如果小便正常,表示身體的津液還沒有耗盡,還可能救治;如果小便困難,表示身體的津液已經耗盡,就難以控制而危險了。

傷寒發熱,口中不斷冒出熱氣,頭痛眼睛發黃,流鼻血無法止住,喜歡喝水的人一定會嘔吐,討厭喝水的人會手腳冰冷。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喉嚨會長瘡。假設手腳溫熱,一定會產生裡急後重的感覺,排出膿血便。頭痛眼睛發黃的人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導致兩眼閉合。喜歡喝水的人,脈象一定會呈現虛弱,聲音微弱,喉嚨阻塞。如果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會感到寒顫,陰陽兩氣都會虛弱。討厭喝水的人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導致身體內部虛冷,食慾不振,大便會完整排出未消化的食物;如果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會導致口中受損,舌苔發白,煩躁不安,脈象浮數有力,沒有大便六七天,之後一定會便血。如果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小便會自然順暢。

傷寒發熱,是因為寒氣轉為熱氣。口中不斷冒出熱氣,是熱邪侵犯上膈。頭痛眼睛發黃,流鼻血無法止住,是熱氣蒸騰向上。千金方說:「沒有陽氣就會手腳冰冷,沒有陰氣就會嘔吐。」喜歡喝水的人一定會嘔吐,是陰虛;討厭喝水的人會手腳冰冷,是陽虛。發熱口中不斷冒出熱氣,表示喉嚨已經有熱。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喪失津液,導致喉嚨長瘡,熱氣會因為身體內部虛弱而下行。如果熱氣在體內結聚,手腳一定會冰冷。

假設手腳溫熱,表示熱氣沒有結聚而向下行,會導致腹瀉,裡急後重,排出膿血便。頭痛眼睛發黃的人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熱氣會內伏,導致眼睛閉合。喜歡喝水是陰虛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更加虛弱身體內部,陽氣會內陷,所以脈象會虛弱,聲音微弱,喉嚨閉塞。陰虛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會更加虛弱陽氣,使得陰陽兩氣都虛弱而感到寒顫。討厭喝水是陽虛,如果用瀉下的方式治療,會更加虛弱胃氣,導致內部虛寒加重,所以身體內部虛冷,食慾不振。

陽虛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會導致上焦虛燥,所以口中破損潰爛,舌苔發白而煩躁。經文說:「脈象浮數沒有緩解,加上熱邪就會消化食物感到飢餓,如果六七天都沒有大便,表示體內有瘀血。」這種脈象浮數有力,六七天沒有大便,表示熱邪在體內積蓄,七天之後,邪熱逐漸消解,迫使血液向下行,一定會便血。便血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陰陽兩氣都會虛弱,所以小便順暢。

腹瀉脈象洪大,是虛弱的表現,因為強行使用瀉下的方式治療的緣故。如果脈象呈現浮革,同時伴隨腸鳴,屬於當歸四逆湯的適應症。

脈象洪大為虛弱,因為不應該用瀉下的方式治療卻用了,導致腹瀉不止。浮脈是按下去感覺不足,革脈是脈象大而長且微微帶有弦象。浮脈是虛,革脈是寒,寒虛相互搏擊,就會導致腸鳴。用當歸四逆湯,可以補虛散寒。

活人說:「虛弱的人,十次都應該用補法,不要用瀉法;強壯的人才用瀉法;虛實相當的人,雖然可以用瀉法,但不要過度瀉下。」這是金匱要略裡說的。吳氏說:「凡是有怕風怕冷的人,凡是腹脹時好時壞的人,凡是腹部脹滿,可以揉按但感覺虛軟的人,凡是陰虛勞累的人,凡是手腳冰冷且尺脈微弱的人,凡是脈象在表的人,都不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治療。凡是脈象沉但摸起來不實且不急,按下去感覺無力的人,凡是失血過多的人,以及婦女月經剛來或將結束的人,或是熱邪進入血室,以及懷孕前後或產後崩漏等病症,還有小便頻繁,小便清澈但大便秘結的人,都不可以用瀉下的方式治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