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七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12)

1. 辨脈法上篇第十三

所以氣乏而好為欠也。不歸其部。言不還足其所有之分內也。酢吞。吞酸也。吞酸則受納妨矣。不能消穀引食者。言不司腐熟也。遺溲者。言不司約制也。蓋上焦主受納。中焦主腐熟。下焦分清濁。主出而專約制。此甚言榮衛不相和諧。致三焦皆失其常。故各廢其所司之職事如此。

趺陽脈沉而數。沉為實。數消穀。緊者病難治。

沉以候里。故在脾胃則主實。穀氣實也。數為熱。陽也。緊為寒。陰也。言趺陽主脾胃。脾胃主谷。穀氣實。若脈見數而陽熱甚。陽能化谷。雖病不足為害。若脈得緊而陰寒勝。陰不化谷。病為難治。

寸口脈微而澀。微者衛氣衰。澀者榮氣不足。衛氣衰。面色黃。榮氣不足。面色青。榮為根。衛為葉。榮衛俱微。則枝葉枯槁而寒慄。咳逆唾腥。吐涎沫也。

首三句與前條差衰字。然衰則不行。不足亦不逮。更互發明者也。氣為衛。色本白。白屬金。黃。土色也。金生於土。金無氣。色不顯。故土之色反見也。血為榮。色本赤。赤屬火。青。木色也。火生於木。火無氣。色不明。故木色反見也。榮為根者。言血榮於人身之內。猶木之根本也。

衛為葉者。言氣衛於人身之外。猶木之枝葉也。寒慄。榮不足以養。而衛亦不能外固也。咳逆唾腥。吐涎沫者。氣不利而血亦不調也。

趺陽脈浮而芤。浮者。衛氣衰。芤者。榮氣傷。其身體瘦。肌肉甲錯。浮芤相搏。宗氣衰微。四屬斷絕。

芤。音摳。浮為風虛。故曰衛氣衰。芤為失血。故曰榮氣傷。身體瘦者。衛衰而形損也。肌肉甲錯者。榮傷而枯坼也。宗氣。三焦隧氣之一也。針經曰。宗氣積於胸中。出於喉嚨。以貫心脈而行呼吸是也。四。皮肉肌髓也。蓋三焦乃氣之道路。衛氣衰而榮氣傷。所以宗氣亦衰微。四屬不相維而斷絕也。

寸口脈微而緩。微者衛氣疏。疏則其膚空。緩者胃氣實。實則谷消而水化也。谷入於胃。脈道乃行。而入於經。其血乃成。榮盛則其膚必疏。三焦絕經。名曰血崩。

疏言不能固護。衛主溫分肉。肥腠理。疏則分肉不溫。腠理不肥。故曰空也。緩為胃氣有餘。實。猶言強也。所以谷消而水化。谷入於胃。至其血乃成。乃承上文而言水穀化消。則胃益實而能淫精於脈。以成其血。而使榮盛。榮盛則衛益衰。故曰其膚必疏也。三焦者。氣之道路也。

經。徑也。絕經。言血不歸經也。崩。山壞之名也。陰血大下而曰崩者。言其不能止靜。與山壞之勢等也。

趺陽脈微而緊。緊則為寒。微則為虛。微緊相搏。則為短氣。

脾胃虛寒則不化谷。短氣者。穀氣不充。而神氣不足也。以上叔和皆以寸口趺陽相間而成編者。寸口為脈之大會。五臟六腑之所終始。趺陽主脾胃。吉凶生死之樞機系焉。二部為脈道之切要一也。

白話文:

所以,當人體氣虛的時候,就容易打呵欠。這是因為氣血沒有歸回其應在的部位,也就是說,沒有回到它所應該分管的範圍內。還有,會吞酸,這是因為吞嚥了酸水。吞酸會影響消化吸收。如果不能消化食物,不想吃東西,這是因為消化功能失常。遺尿,則是膀胱的約束功能失調。上焦主要負責食物的接收和消化,中焦主要負責食物的腐熟,下焦則負責分辨清濁,並將廢物排出,同時具有約束功能。這是在強調,人體的榮衛之氣不協調,導致三焦都失去正常功能,因此它們各自負責的功能也都無法正常運作。

趺陽脈摸起來是沉而數的,沉脈代表實證,數脈代表消化能力強。如果脈象是緊的,代表病情很難治療。

沉脈是觀察裡證的,所以在脾胃部位出現,就代表脾胃的實證,也就是消化功能強。數脈代表熱證,屬於陽。緊脈代表寒證,屬於陰。趺陽脈主要反映脾胃的狀況,脾胃負責消化食物,消化功能強表示脈象會呈現數而陽熱。陽熱可以幫助消化食物,所以即使有病也不會造成太大危害。但如果脈象是緊的,代表陰寒過盛,陰寒會影響消化食物,因此病情就比較難治。

寸口脈摸起來是微弱而澀滯的,微脈代表衛氣虛弱,澀脈代表營氣不足。衛氣虛弱,面色就會發黃;營氣不足,面色就會發青。營氣是根本,衛氣是枝葉。如果營衛之氣都虛弱,就會像樹木枝葉枯萎一樣,出現發冷顫抖的症狀,還會有咳嗽、吐腥味唾液、吐出泡沫痰等症狀。

前面三句話跟上一條的內容有些微差異,使用了「衰」字,衰代表功能不行;「不足」則代表功能不夠。這是彼此互相闡明的。氣屬於衛氣,顏色本來是白色的,白色屬金。黃色,則是土的顏色。金是由土產生的,當金沒有氣的時候,白色就不會顯現,反而會出現土的顏色。血屬於營氣,顏色本來是紅色的,紅色屬火。青色,則是木的顏色。火是由木產生的,當火沒有氣的時候,紅色就不會顯現,反而會出現木的顏色。營氣是根本,是指血在人體內,如同樹木的根本一樣。

衛氣是枝葉,是指氣在人體外,如同樹木的枝葉一樣。發冷顫抖,是因為營氣不足以濡養身體,衛氣也不能在外保護身體。咳嗽、吐腥味唾液、吐出泡沫痰,是因為氣不順暢,血也不調和。

趺陽脈摸起來是浮而空虛的,浮脈代表衛氣衰弱,空脈代表營氣受損。患者會身體消瘦,皮膚乾燥粗糙。浮脈和空脈同時出現,代表宗氣衰微,四肢功能衰退。

空脈的音讀作「摳」。浮脈是風邪虛證,所以說衛氣衰弱。空脈是失血,所以說營氣受損。身體消瘦,是因為衛氣衰弱,導致身體損耗。皮膚乾燥粗糙,是因為營氣受損,導致皮膚枯槁。宗氣是三焦之氣的一種。針灸經典裡說,宗氣積聚在胸中,從喉嚨發出,貫通心脈而進行呼吸。四,指的是皮、肉、筋、骨。三焦是氣的通道,當衛氣衰弱而營氣受損,宗氣也會因此衰微,四肢的功能也無法維持而衰退。

寸口脈摸起來是微弱而遲緩的,微脈代表衛氣疏散,疏散就會使皮膚空虛。緩脈代表胃氣充實,充實就可以消化食物並化為水液。食物進入胃部,脈搏才會運行,並進入經絡,血液才會形成。如果營氣旺盛,皮膚一定會疏鬆。如果三焦經絡堵塞,就叫做血崩。

疏散是指不能固護。衛氣負責溫養肌肉,滋潤皮膚紋理。如果衛氣疏散,就不能溫養肌肉,滋潤皮膚紋理,所以說皮膚會空虛。緩脈代表胃氣有餘,實,就是強盛的意思。這樣就能消化食物並化為水液。食物進入胃部後,才會形成血液。這是承接上面的內容,說明食物消化吸收後,胃氣才會更加充實,才能夠將精微物質輸送到脈搏,形成血液,使營氣旺盛。營氣旺盛,衛氣反而會衰弱,所以說皮膚會疏鬆。三焦是氣的通道。

經,指的是路徑。絕經,是指血不能回到經絡。崩,是山體崩塌的意思。陰血大量流失叫做血崩,是指血無法停止流動,如同山體崩塌一般。

趺陽脈摸起來是微弱而緊繃的,緊脈代表寒證,微脈代表虛證。微脈和緊脈同時出現,就代表氣短。

脾胃虛寒,就不能消化食物。氣短,是因為消化功能不好,導致氣血不足。以上,叔和都是將寸口脈和趺陽脈交替著來編寫的。寸口脈是脈搏會合的地方,是五臟六腑的起點和終點。趺陽脈主要反映脾胃的狀況,是判斷吉凶生死的關鍵。這兩部分的脈搏,是診斷脈象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