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七 (11)
卷之七 (11)
1. 辨脈法上篇第十三
言合一也。極言二氣得其和平,皆由脾胃盈餘之所致。如此則其人健王而強壯,故曰強也。
趺陽脈滑而緊。滑者胃氣實。緊者脾氣強。持實擊強,痛還自傷。以手把刃,坐作瘡也。
趺陽,在足跗上骨間動脈處,去陷谷三寸,一名會元,主脾胃也。滑為食,故在胃則主穀氣實;緊為寒,故在脾則主邪氣強。持實擊強,言胃實脾強,兩相搏擊而為病。譬則以手把刃而自傷,蓋謂非由別臟腑而傳變也。
寸口脈浮而大。浮為虛。大為實。在尺為關。在寸為格。關則不得小便。格則吐逆。
素問曰:精氣奪則虛,邪氣勝則實。尺以候陰。關,閉也。不得小便者,陰閉於下,則內者不得出也。格,拒也。吐逆者,陽拒於上,則外者不得入也。
趺陽脈伏而澀。伏則吐逆,水穀不化;澀則食不得入。名曰關格。
趺陽見前。主候脾胃。故復言此,以見與上條有相符之意。
脈浮而大。浮為風虛。大為氣強。風氣相搏,必成陰疹。身體為癢。癢者名泄風。久久為痂癩。
痂,與𦙲同,音加。素問曰:外在腠理則為泄風。又曰:泄風之狀多汗,汗出泄衣上,口中乾上漬;其風不能勞事,身體盡痛,則寒。癩,疥也。
寸口脈弱而遲。弱者衛氣微。遲者榮中寒。榮為血。血寒則發熱。衛為氣。氣微者心內飢,飢而虛滿,不能食也。
寒之為言虛也,與貧之稱寒同。虛寒發熱者,血氣在人身,猶水火在天地;水乾則火熾也。飢而虛滿者,陽主化谷。衛陽衰微,不化谷,故虛滿而不能食也。趺陽脈大而緊者,當即下利,為難治。
大為虛。緊為寒。脾胃虛寒,故主下利,為難治也。
寸口脈弱而緩。弱者,陽氣不足;緩者,胃氣有餘。噫而吞酸,食卒不下,氣填於膈上也。
填,音田。陽氣以胃中之真氣言。不足,則不能化谷。胃氣以胃中之穀氣言。有餘,言有宿食也。有宿食,則鬱而生熱,故噫飽而吞酸。此蓋以飲食之內傷者言也。
趺陽脈緊而浮。浮為氣。緊為寒。浮為腹滿。緊為絞痛。浮緊相搏,腸鳴而轉。轉即氣動。膈氣乃下。少陰脈不出,其陰腫大而虛也。
腹滿者,胃氣虛而邪氣實也;絞痛者,脾家寒而邪壅滯也。鳴者,氣之鼓也;轉,則氣之運也;下,則氣之壅滯者極甚而反也。少陰之脈,循陰器而主水。脈不出,其陰腫大者,正虛邪實,水不得泄。蓋趺陽之土敗,而少陰所以無制也。
寸口脈微而澀。微者,衛氣不行;澀者,榮氣不逮。榮衛不能相將。三焦無所仰。身體痹不仁。榮氣不足則煩疼,口難言;衛氣虛,則惡寒數欠。三焦不歸其部:上焦不歸者,噫而酢吞;中焦不歸者,不能消穀引食;下焦不歸者,則遺溲。
數,音朔。噫,音隘。酢,與醋同。衛主氣。不行,言不用事也。榮主血。不逮,不及也。不能相將,言榮衛不相和諧,不能相與也。仰,依賴也。痹,頑痹也。不仁,言不知痛癢,不省人事也。難言者,心虛、神短、舌強,而聲不出也。惡寒數欠者,衛疏、表不固,不能禦寒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講的是脈象與身體狀況的關係,總的來說,就是透過把脈來判斷身體哪裡出了問題。
首先講到,脈象平和,表示身體的氣血充足,脾胃功能良好,這樣的人身體就健康強壯。
接著講到,摸到腳背上的趺陽脈滑而緊,表示胃氣實,脾氣強。如果這時還去用藥物來強攻,反而會傷害自己,就像拿刀砍自己一樣。趺陽脈的位置在腳背上,是診斷脾胃狀況的地方。滑脈表示胃裡有食物,緊脈表示脾有寒氣。如果胃強脾也強,兩者互相搏擊,就會生病,這不是因為其他臟腑傳來的。
再來,如果寸口脈浮而且大,浮表示身體虛弱,大表示身體有實邪。在尺部出現這種脈象表示下陰被堵住,導致小便不出來。在寸部出現這種脈象表示陽氣被阻擋,導致嘔吐。
《素問》說,精氣不足就是虛,邪氣太盛就是實。尺部診斷陰氣,出現堵塞就是下陰堵住,導致小便不通。寸部診斷陽氣,拒絕就是上陽被阻擋,導致食物無法進入而嘔吐。
如果趺陽脈摸起來是沉伏而澀,表示腸胃功能紊亂,導致嘔吐、消化不良,並且吃不下東西,這叫做關格。趺陽脈主要診斷脾胃,這裡再次提到,是為了跟前面的情況做比較。
脈象浮而且大,浮表示有風邪侵入,導致身體虛弱,大表示氣血強盛。風邪和氣血互相搏擊,會形成皮膚上的疹子,身體發癢,這就是洩風,久了就會變成皮膚病。洩風的症狀是多汗,口乾,身體疼痛。
寸口脈摸起來弱而遲,弱表示衛氣虛弱,遲表示血中有寒氣。血寒就會發熱,衛氣虛弱就會感到肚子餓,但是又覺得脹滿,吃不下東西。這裡說的寒其實就是虛的意思。身體的血氣就像天地間的水火一樣,水乾了火就會旺。衛陽衰弱,無法消化食物,所以才會覺得虛脹而吃不下。如果趺陽脈大而緊,表示脾胃虛寒,就會腹瀉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
寸口脈摸起來弱而緩,弱表示陽氣不足,緩表示胃裡還有東西。會有打嗝和吞酸的感覺,食物也難以消化,氣都堵在胸膈之上。這裡說陽氣指的是胃裡的真氣,不足就無法消化食物;胃氣指的是胃裡的食物之氣,有餘就是有宿食。宿食鬱積就會產生熱,所以會打嗝和吞酸,這都是飲食內傷引起的。
如果趺陽脈摸起來緊而浮,浮表示有氣,緊表示有寒。浮表示腹脹,緊表示肚子絞痛。浮緊的脈象互相搏擊,會導致腸鳴,氣體亂竄。氣堵到極點就往下走,導致少陰脈不通暢,下體會腫大而且虛弱。腹脹是因為胃氣虛弱,邪氣過盛;絞痛是因為脾寒,邪氣阻滯。腸鳴是氣體在鼓動,氣體運行不順就會向下。少陰脈掌管陰部和水液代謝,不通暢表示身體虛弱,水液無法正常排出。這表示趺陽脈的脾土功能衰敗,導致少陰脈失控。
寸口脈摸起來微而澀,微表示衛氣運行不暢,澀表示血氣不足。營氣和衛氣不能相互協調,三焦失去依靠。身體會麻木、不靈活,營氣不足會感到煩躁疼痛,說話困難;衛氣虛弱會怕冷、打哈欠。三焦的功能失調,上焦失調會打嗝和吞酸,中焦失調會消化不良,下焦失調會遺尿。衛氣掌管氣,運行不暢表示功能衰退;營氣掌管血,不及表示不足。營衛不和,表示它們不能相互協調,身體就會失去依賴。麻木是不靈活,不仁是感覺不到痛癢。難以說話是因為心虛、精神不足,導致舌頭僵硬。怕冷和打哈欠是因為衛氣虛弱,體表防禦不足,無法抵禦寒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