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七 (10)
卷之七 (10)
1. 辨脈法上篇第十三
王,去聲。卒,清勿切。 周氏曰:形體之中,覺見憔悴,精神昏惒,食不忻美,而脈得四時之從,無過不及之偏,是人病脈不病也。形體安和,而脈息乍大乍小,或至或損,弦緊浮滑沉澀不一,殘賊沖和之氣,是脈息不與形相應,乃脈病人不病也。 經曰:形氣有餘,脈氣不足者,死,行屍之謂也。
又曰:人受氣於谷,谷入於胃,乃傳於五臟六腑,五臟六腑皆受於氣。然則內虛以無穀神者,穀氣弗充之謂也。
問曰:翕奄沉名曰滑,何謂也? 沉為純陰,翕為正陽,陰陽和合,故令脈滑。關尺自平。陽明脈微沉,食飲自可;少陰脈微滑,滑者緊之浮名也。此為陰實,其人必股內汗出,陰下濕也。
合,音閣。令,平聲。 翕:起而盛動於上,旋覆叢聚而合也,與《論語》始作翕如之翕同。 奄:忽然覆也。 沉:沒於下也。 純陰:以其沒於下言也。 正陽:以其盛於上言也。 和合:言陰陽並集無偏勝也。 陽明:胃也。食飲自可,言胃不病也。 少陰:腎也。微滑,水沉如石之滑,故謂緊之浮名也。
陰實:言邪在腎也。 少陰之脈,出膕內廉,上股內,貫脊,屬腎。腎主水,腎為陽,陽主熱。陽陷入陰,熱鬱而蒸發,所以股內汗出,而陰下濕也。
問曰:曾為人所難:緊脈從何而來? 師曰:假令亡汗,若吐,以肺裡寒,故令脈緊也;假令咳者,坐飲冷水,故令脈緊也;假令下利,以胃中虛冷,故令脈緊也。
難,去聲。此條一問三答,以揭緊之為寒,而有三因之不同,以見脈非一途而可取之意。
寸口衛氣盛,名曰高;榮氣盛,名曰章;高章相搏,名曰剛。
《難經》曰:寸口者,脈之大會,手太陰之脈動也,五臟六腑之所終始,故去取於寸口是也。 高者,豐隆而有充滿之貌;章者,文采而有潤澤之貌。剛:言血氣俱盛,則脈有綱維之意。
衛氣弱名曰惵;榮氣弱名曰卑;惵卑相搏,名曰損。
惵,音牒。惵,震懼也,言衛氣不足者,則心常自怖。 卑:伏下也,言榮氣不足者,則心常自抑。 損:減也,傷也,言榮衛俱弱,外不足以固護,內不足以榮養,則臟腑為之有所減而傷損也。
衛氣和,名曰緩;榮氣和,名曰遲;遲緩相搏,名曰沉。
緩:縱也。言榮不與衛和而衛自和,則血不足以榮筋,病則四肢縱強而不能收,痿類是也。 遲:滯也。言衛不與榮和而榮自和,則氣乏神昏,病則百體滯殢倦怠而嗜臥,瘵類是也。 沉:溺也,言溺於所偏則病也。
寸口脈緩而遲:緩則陽氣長,其色鮮,其顏光,其聲商,毛髮長;遲則陰氣盛,骨髓生,血滿肌肉,緊薄鮮硬。陰陽相抱,榮衛俱行,剛柔相搏,名曰強。
緩以候胃,遲以候脾。 陽氣長者,言胃氣有餘也;顏色聲音毛髮皆陽也。鮮:麗也。光:輝也。商:清也。長:美也。形容胃陽之有餘也。 陰氣盛者,言脾氣充足也;骨髓血肉皆陰也。緊薄:結也。鮮硬:堅也。形容脾陰之充足也。 相抱:言和洽也。俱行:言周流也。相搏。
白話文:
辨脈法上篇第十三
周氏說:如果身體感到虛弱憔悴,精神昏沈,食慾不振,但脈象卻順應四時變化,沒有過強或過弱的偏差,這就是人病而脈不病的情況。反之,如果身體狀況安穩和諧,但脈象卻忽大忽小、時強時弱,出現弦、緊、浮、滑、沈、澀等不一的脈象,損害了體內的和諧氣機,這就是脈象與形體狀況不符,屬於脈病而人不病的情況。
《經》說:形體氣血旺盛但脈氣不足的人會死亡,這叫「行屍」。
又說:人體氣血來源於飲食,食物進入胃中後輸送到五臟六腑。所謂「內虛以無穀神」,就是指穀氣不能充盈全身的情況。
有人問:什麼是「翕奄沈」的滑脈? 沈表示純陰,翕表示正陽,陰陽和合就形成了滑脈,此時關尺部位的脈象自然平和。陽明脈微沈的人飲食仍正常;少陰脈微滑的人,這種滑其實是緊脈浮現的名稱,屬於陰實證,患者會有大腿內側出汗、陰部潮濕的症狀。
翕:指脈象先旺盛浮起,隨後聚集收合。 奄:忽然覆蓋之意。 沈:沈沒於下。 純陰:因沈於下方而得名。 正陽:因盛於上方而得名。 和合:陰陽聚集而不偏勝。
陽明指胃,飲食正常表示胃沒病。少陰指腎,微滑如水中沈石般,所以稱為「緊之浮名」。陰實表示邪氣在腎。少陰經脈經過大腿內側,屬腎主水,腎陽陷入陰分會產生熱蒸發,導致大腿內側出汗和陰部潮濕。
有人問:緊脈是如何產生的? 老師回答:如果因出汗過多或嘔吐導致肺中寒氣,就會產生緊脈;如果因飲用冷水導致咳嗽,也會產生緊脈;如果是因胃中虛冷導致腹瀉,同樣會產生緊脈。
這條問答說明緊脈主寒,有三種不同的成因,顯示脈象可反映多種情況。
寸口部位:
- 衛氣旺盛稱為「高」
- 榮氣旺盛稱為「章」
- 高與章相結合稱為「剛」
《難經》說:寸口是脈氣聚會之處,高表示豐滿充盈,章表示文採潤澤,剛表示血氣皆盛,脈象有綱維之意。
- 衛氣弱稱為「惵」
- 榮氣弱稱為「卑」
- 惵與卑相結合稱為「損」
惵表示恐懼不安(衛氣不足),卑表示低下壓抑(榮氣不足),損表示榮衛俱弱,內外皆不足,導致臟腑受損。
- 衛氣和諧稱為「緩」
- 榮氣和諧稱為「遲」
- 遲與緩相合稱為「沈」
緩指放鬆(榮不與衛和),會導致四肢鬆弛無力如痿證;遲指遲滯(衛不與榮和),會導致精神昏沈、疲倦嗜臥如癆病;沈指沈溺於偏頗而致病。
寸口脈緩而遲:
- 緩表示陽氣充沛,面色鮮明光潤,聲音清亮,毛髮秀美
- 遲表示陰氣旺盛,骨髓充實,血液充盈肌肉,使肌肉緊緻堅實 陰陽和諧,榮衛運行通暢,剛柔相濟,稱為「強」。
緩反映胃狀況,遲反映脾狀況: 陽氣充沛表示胃氣有餘,表現為面色聲音毛髮等陽性特徵;陰氣旺盛表示脾氣充足,表現為骨髓血肉等陰性特徵。相抱表示和諧,俱行表示周流,相搏表示互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