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七 (9)
卷之七 (9)
1. 辨脈法上篇第十三
假令得純弦脈者,死。何以知之?以其脈如弦直,是肝臟傷,故知死也。
純弦,即素難所謂真肝脈至。如弦直,即素難所謂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,如按琴瑟弦,如新張弓弦是也。
南方心脈,其形何似?師曰:心者,火也,名少陰,其脈洪大而長,是心脈也。心病自得洪大者,愈也。
心主血脈,其王在夏,故其脈洪大而長,應萬物盛長之象也。然素難皆言心脈鉤;鉤以性情言,洪大而長以體勢言。
假令脈來微去大,故名反,病在裡也。脈來頭小本大者,故名覆,病在表也。上微頭小者,則汗出。下微本大者,則為關格不通,不得尿。頭無汗者,可治;有汗者,死。
尿,與溺同。反覆,鉤之反覆也。此條下文脫二節,錯一節,在前。此節亦疑多錯誤。
西方肺脈,其形何似?師曰:肺者金也,名太陰,其脈毛浮也。肺病自得此脈;若得緩遲者皆愈,若得數者,則劇。何以知之?數者南方火,火克西方金,法當癰膿,為難治也。
肺主皮毛,上為華蓋,故脈毛浮。緩遲者,脾土之脈也;兼得緩遲為愈者,肺金得土為逢生也。法當癰膿者,金逢火化也。
此下當有如上文假令云云之轉語,一節,疑脫落。
假令下利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,悉不見脈;然尺中時一小見,脈再舉頭者,腎氣也。若見損脈來至,為難治。
下利屬少陰,損脈自上下由肺而之腎為極,故腎病見損脈為難治。此上當有北方腎脈其形何似云云,問答起語一節;此乃其下文轉語一節也。舊錯在第十一條前,今移。
問曰:二月得毛浮脈,何以處言至秋當死?師曰:二月之時,脈當濡弱;反得毛浮者,故知至秋死。二月肝用事,肝脈屬木,應濡弱;反得毛浮者,是肺脈也,肺屬金;金來剋木,故知至秋死。他皆仿此。
應,平聲。此承上條復以四時脈氣,屬五行生剋應病,以主吉凶死生之理,揭一以例其餘,所以示人持診之要法也。
師曰:脈肥人責浮,瘦人責沉。肥人當沉,今反浮;瘦人當浮,今反沉;故責之。
責,求也。肥人當沉者,肌膚厚,其脈深也,故求其病於浮。瘦人當浮者,肌膚薄,其脈淺也,故求其病於沉。褚氏曰:肥人如沉,而正沉者愈沉;瘦人如浮,而正浮者愈浮。此之謂也。
師曰: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;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。此皆不治,決死也。若計其餘命死生之期,期以月節克之也。
寸為陽,陽生於尺而動於寸,故下不至關為陽絕。尺為陰,陰生於寸而動於尺,故上不至關為陰絕。言生息斷絕也。余命謂未盡之天年也。上期,日期也;下期,期約也。月節克之,與前條二月得毛浮脈至秋死同推。
師曰:脈病人不病,名曰行屍,以無王氣,卒眩僕,不識人者,短命死。人病脈不病,名曰內虛,以無穀神,雖困無苦。
白話文:
《辨脈法上篇第十三》:
若診得純粹如同琴弦般緊繃無波動的脈象(純弦脈),預後凶險。判斷依據在於此脈狀筆直如弦,代表肝臟嚴重受損,故推斷將致命。所謂「純弦脈」,即《素問》《難經》描述的「真肝脈」特徵:脈管內外緊繃如撫摸刀刃般堅硬銳利,或如按壓琴弦、新拉開的弓弦般毫無柔軟彈性。
關於南方心脈的形態特徵:心屬火,又稱少陰,其正常脈象應洪大且長,此即健康心脈。若心臟病患者自然呈現洪大脈象,反而預示病情好轉。因心主宰血脈運行,夏季當令,故脈象洪大而長,對應萬物繁茂生長的狀態。不過《素問》《難經》皆以「鉤」形容心脈—「鉤」是從脈勢起伏角度描述,而「洪大而長」則是直觀形態描繪。
若脈象表現為「來勢微弱而去勢強盛」,稱為「反脈」,主體內有病變;若脈象「起始細弱末端粗大」,稱為「覆脈」,主體表有病變。脈搏上段微弱細小者易出汗;下段微弱根部粗大者,將出現關格(氣機阻塞)症狀導致排尿困難。若患者頭部無汗尚可救治,若頭部出汗則預後不良。「尿」同「溺」字,此處「反覆」指心脈鉤象的異常變化。原文此段可能存在脫漏錯簡。
關於西方肺脈形態:肺屬金,又稱太陰,正常脈象應如羽毛輕浮。肺病患者若自然呈現此脈,或兼見緩慢遲滯脈象皆屬好轉徵兆;若出現快速脈象則病情惡化。因快速脈象屬南方火性,火能剋金,按規律將導致癰疽膿瘡,治療棘手。肺主皮毛,位置如華蓋,故脈象輕浮。緩遲脈象屬脾土特性,肺病見此好轉是因為土能生金。而癰疽形成則是金受火剋之變。本段應有類似前文的假設性論述,疑有脫漏。
假設患者腹瀉時,寸口、關部、尺部均無法摸到脈搏,唯獨尺部偶現微弱搏動且呈雙峰者,是腎氣未絕跡象。若呈現損脈(微弱斷續脈),則治療困難。腹瀉屬少陰腎病,損脈從肺漸傳至腎象徵元氣衰極,故腎病見損脈難治。此段前應有關於北方腎脈形態的問答起語,現存文字屬於後續推論,原錯簡於第十一條前。
問:農曆二月出現輕浮脈象,為何斷言患者秋季將亡?答:二月時令脈象應柔軟微弱,反見輕浮脈是肺金之脈。二月肝木當令,正常應現柔軟木性脈,反見肺金脈象,形成金剋木之勢,故預知秋季金旺時危殆。其他季節脈象異常的吉凶判斷皆可依此類推。此段以季節脈象結合五行生剋原理,揭示疾病預後的關鍵診斷法則。
醫者指出:肥胖者脈象本應沈潛,若反見浮脈需探究病因;消瘦者脈象本應浮顯,若反見沈脈需深究病機。因肥胖者肌膚厚實,正常脈位較深,故反常浮脈為病候;消瘦者肌膚薄弱,正常脈位淺表,故反常沈脈為病徵。前人有雲:「胖人脈象原顯沈,異常沈者更甚;瘦人脈象原顯浮,異常浮者更劇」,正是此理。
醫者強調:寸脈(陽脈)無法下達關部稱「陽絕」;尺脈(陰脈)不能上至關部稱「陰絕」。此類脈象皆屬不治之症,必死無疑。若要推算患者剩餘壽命,可依月份節氣相剋關係推算。寸脈屬陽,陽氣根源在尺部而顯現於寸部,故寸脈不下關象徵陽氣斷絕;尺脈屬陰,陰氣根源在寸部而顯現於尺部,故尺脈不上關象徵陰氣絕滅。「余命」指未享盡的自然壽限,前「期」指日期,後「期」指推斷。月份節氣推算法與前文「二月毛浮脈秋死」原理相同。
醫者總結:脈象異常而患者無自覺症狀者,稱「行屍」,因脈無生機,會突然昏厥不省人事而猝死。患者病狀明顯而脈象正常者,稱「內虛」,因臟腑失養(無穀神),雖虛弱但無生命危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