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七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 (7)

1. 辨脈法上篇第十三

問曰:病家人來請云:「病人發熱煩極。」明日師到,病人向壁臥,此熱已去也。設令脈不和,處言已愈。

凡「設令」之「令」,與「假令」之「令」同。「處言」之「處」,皆上聲。明日到,則病有進退可知矣。故於其向壁臥,則可以擬其安而熱已去也。脈不和,言雖未至於平靜,亦無躁疾之謂也。此與上條大意略同。

設令向壁臥,聞師到不驚起而盻視,若三言三止,脈之嚥唾者,此詐病也。設令脈自和,處言此病大重,當須服吐下藥,針灸數十百處,乃愈。

「盻」,音「系」。此復喻人恐足以勝詐,覺人勿售欺之意。「盻」,恨視貌。

師持脈,病人欠者,無病也。

張口氣悟為欠,然陰陽相引則欠,故無病可知也。

脈之呻者,病也。

「呻」,呻吟苦聲。

言遲者,風也。

舌強則言遲;經絡牽急則舌強;筋攣則經絡拘急。肝屬木,其合筋,其主風。

搖頭者,里痛也。

頭屬陽,里屬陰。頭搖者,陰不與陽和也。

行遲者,表強也。

「表」以經絡言,「強」以拘急言。

坐而伏者,短氣也。

短氣者,里不足也。

坐而下腳者,腰痛也。

「下腳」,欲求伸舒之意。

里物護腹如懷卵物者,心痛也。

「懷卵物」,猶言自冒其心之謂。此條八節,皆望而知之之事。

師曰:「伏氣之病,以意候之。今月之內欲有伏氣。假令舊有伏氣,當須脈之。若脈微弱者,當喉中痛似傷,非喉痹也。」病人云:「實咽中痛。」雖爾,今復欲下利。

「伏氣」者,舊有外感,不即發而伏藏於經中之氣脈也。「今月之內欲有伏氣」,疑有錯誤。「微弱」,少陰之脈也。少陰之脈,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,循喉嚨,故喉中痛也。然咽痛、下利皆少陰證,故病人雖言實痛,亦當知其欲自下利也。

問曰:「人病恐怖者,其脈何狀?」師曰:「脈形如循絲,累累然;其面白,脫色也。」

「恐怖」,惶懼也。「循」,理治也。「絲」,言細也。「累累」,聯絡貌。「脫色」,猶言失色也。蓋內氣餒者,則外色奪,所以有卒然之變也。

問曰:「人不飲,其脈何類?」師曰:「脈自澀,唇口乾燥也。」

血少則脈澀,所以唇口乾燥。然此以不飲而然,非由此而不飲也。

問曰:「人愧者,其脈何類?」師曰:「脈浮,而面色乍白乍赤。」

「愧」,慚也。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者,神遊不定,故血氣亂而變不一也。

問曰:「經說脈有三菽、六菽重者,何謂也?」師曰:「脈者,人以指按之。如三菽之重者,肺氣也;如六菽之重者,心氣也;如九菽之重者,脾氣也;如十二菽之重者,肝氣也;按之至骨者,腎氣也。」

「經」,《難經》也。「菽」,大豆也。滑氏曰:「肺最居上,主候皮毛,故其脈如三菽之重;心在肺下,主血脈,故其脈如六菽之重;脾在心下,主肌肉,故其脈如九菽之重;肝在脾下,主筋,故其脈如十二菽之重;腎在肝下,主骨,故其脈按之至骨。腎不言菽,以類推之,當如十五菽之重。」

白話文:

有人來請醫生,說家裡病人發燒非常嚴重,煩躁不安。隔天醫生到了,病人卻背對著牆壁躺著,這表示發燒已經退了。即使把脈發現脈象不平和,也可以說病人已經好了。

這裡說的「設令」和「假令」意思相同,「處言」的「處」要讀上聲。醫生隔天到,病情的進展或退步就可以知道了。病人背對牆壁躺著,可以判斷他的身體已經安定,發燒也退了。脈象不平和,表示脈象雖然還沒完全平靜,但也沒有急躁的跡象。這和上一條說的重點大致相同。

假設病人背對牆壁躺著,聽到醫生來了也不驚醒,也不看醫生,而且說話斷斷續續,吞口水的時候脈象會跳動,這就是裝病。假設把脈發現脈象平和,就可以說病情很嚴重,需要服用催吐或瀉下的藥物,並針灸數十或數百處才能痊癒。

「盻」發音同「系」。這是在比喻人們要提防別人裝病,不要被欺騙的意思。「盻」是怒視的樣子。

醫生把脈時,病人打哈欠,表示沒病。

張口吐氣是打哈欠,陰陽之氣互相吸引就會打哈欠,所以可以判斷沒病。

把脈時,發現脈象呻吟,表示有病。

呻吟是指痛苦的聲音。

說話遲緩,表示是風邪引起的。

舌頭僵硬就會說話遲緩,經絡牽拉拘急就會舌頭僵硬。筋攣代表經絡拘急,肝屬木,主筋,也主風。

搖頭,表示身體內部疼痛。

頭屬陽,內部屬陰。搖頭代表陰陽不調和。

走路緩慢,表示身體表面經絡拘急。

表面指經絡,拘急表示經絡緊繃。

坐著身體向前趴,表示呼吸短促。

呼吸短促,表示身體內部虛弱。

坐著把腳伸下來,表示腰痛。

伸下腳是想讓身體伸展開來。

肚子像抱著東西一樣保護著,表示心痛。

抱著東西是指保護自己的心臟。以上這八點,都是可以通過觀察來判斷病情。

醫生說:潛伏在體內的疾病,要用心觀察。這個月內可能會出現潛伏的病氣。假設以前就有潛伏的病氣,應該把脈診斷。如果脈象微弱,喉嚨會有像受傷一樣的疼痛,但不是喉痹。病人說,喉嚨的確很痛。即使這樣,現在又想拉肚子。

潛伏的病氣是指以前感冒,沒有立刻發作,而是潛藏在經脈中的氣。這個月內可能會出現潛伏的病氣,這裡可能有些錯誤。「微弱」指的是少陰的脈象。少陰的脈從腎臟上行,穿過肝膈進入肺中,沿著喉嚨。所以喉嚨才會痛。咽喉疼痛和想拉肚子都是少陰證,所以即使病人說喉嚨真的痛,也要知道他接下來想拉肚子。

有人問,人感到恐懼時,脈象是什麼樣子?醫生說,脈象像細絲一樣,連續不斷,而且臉色蒼白,沒有血色。

恐懼是指害怕。像細絲一樣,表示細微。連續不斷,表示脈象連綿。沒有血色,表示臉色蒼白。這是因為體內氣虛,導致臉色失去光澤,所以才會突然變色。

有人問,人不喝水時,脈象會是怎樣?醫生說,脈象會變得澀滯,嘴唇和口會乾燥。

血不足,脈象就會澀滯,所以嘴唇和口會乾燥。這是因為不喝水而導致的,而不是因為這樣才不喝水。

有人問,人感到羞愧時,脈象會是怎樣?醫生說,脈象會浮在表面,而且臉色會時而蒼白時而發紅。

羞愧是指慚愧。脈象浮在表面,而且臉色時而蒼白時而發紅,表示心神不定,所以血氣紊亂,變化不定。

有人問,經典說脈象有「三菽」、「六菽」重的,是什麼意思?醫生說,脈搏,用手指按下去,像三菽重的,是肺氣;像六菽重的,是心氣;像九菽重的,是脾氣;像十二菽重的,是肝氣;按到骨頭才感覺到的,是腎氣。

這裡的「經」是指《難經》。菽是大豆。滑氏說,肺在最上面,主宰皮膚毛髮,所以脈象像三菽重。心在肺下面,主管血脈,所以脈象像六菽重。脾在心下面,主管肌肉,所以脈象像九菽重。肝在脾下面,主管筋,所以脈象像十二菽重。腎在肝下面,主管骨,所以脈象按到骨頭才感覺到。腎不說多少菽重,但可以類推,應該像十五菽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