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六 (3)
卷之六 (3)
1. 辨溫病風溫雜病脈證並治第九
此揭五合表裡之為病而分曉之。所以勉人當求病於的之意。皮膚。五合之表也。骨髓。五合之裡也。熱在皮膚。寒在骨髓者。表實裡虛也。寒在皮膚。熱在骨髓者。表虛里實也。然此以臟腑不預而言耳。合臟腑而統言之。則皆表而無里之可稱也。學者不可不究。
表熱裡寒者。脈雖沉而遲。手足微厥。下利清穀。此裡寒也。所以陰證亦有發熱者。此表熱也。表寒裡熱者。脈必滑。身厥。舌乾也。所以少陰惡寒而踡。此表寒也。時時自煩。不欲厚衣。此裡熱也。
此承上文而詳釋之之意。所以陰證亦有發熱者之上。疑有脫落。
(八)病。發熱頭痛。脈反沉。若不瘥。身體疼痛。當救其里。宜四逆湯。
此馮脈不馮證之大旨。方見太陽下。
(九)病在陽。應以汗解之。反以冷水噀之。若灌之。其熱被卻不得去。彌更益煩。肉上粟起。意欲飲水反不渴者。服文蛤散。若不瘥者。與五苓散。寒實結胸。無熱證者。與三物小陷胸湯。白散亦可服。
文蛤散方
文蛤(五兩)
上一味為散。以沸湯和一錢匕服。湯用五合。
白散方
桔梗(三分),貝母(三分),巴豆(一分去皮熬黑研如泥)
上件二味為末。內巴豆。更於臼中杵之。以白飲和服。強人一錢。羸者減之。病在膈上必吐。在膈下必利。不利。進熱粥一杯。利過不止。進冷粥一杯。身熱皮粟不解。欲引衣自覆者。若水以噀之。洗之。益令熱被不得出。當汗而不汗。則煩。假令汗出已。腹中痛。與芍藥三兩如上法。
噀。心艮切。在陽。謂表未罷熱未除也。噀。噴之也。灌。溉之也。被。蒙也。言邪蒙冒於噀灌之水。鬱閉而不散。熱悗煩惱益甚也。粟起。言膚上粒起如粟。水寒鬱留於表而然也。意欲得水而不渴者。邪熱雖甚。反為水寒所制也。文蛤。即海蛤之有文理者。鹹寒走腎而利水。
以之獨專任者。蓋取督腎而行水也。不瘥者。水雖內漬。猶有外被者。故用五苓散。內以消之。外以散之。而兩解也。寒以飲言。飲本塞也。又得水寒。兩寒搏結而實於胸中。故謂無熱證也。小陷胸湯。固小結胸之主治。然白散者。桔梗貝母。能消飲而開膈。巴豆辛溫。能散寒而逐水。
所以寒結或重。而小陷胸不能解者。則此又可服也。小陷胸湯方。見太陽中。
(十)病人。臟無他病。時發熱。自汗出而不愈者。此衛氣不和也。先其時發汗。則愈。宜桂枝湯主之。
臟無他病。裡氣和也。時以暫言。謂或時則然。或時不然也。衛氣不和。表不固也。先其時。言於未發熱之先也。方見太陽上。
(十一)病常自汗出者。此為榮氣和。榮氣和者。外不諧。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。以榮行脈中。衛行脈外。復發其汗。榮衛和則愈。宜桂枝湯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是在闡述溫病(一種發熱性疾病)的辨證論治,主要探討表裡寒熱的虛實變化及治療原則。
首先,文章強調要明確區分疾病的表裡,將皮膚視為「表」,骨髓視為「裡」。如果發熱在皮膚,而身體深處感覺寒冷,這是表實裡虛的表現;反之,如果皮膚感覺寒冷,而身體深處感覺發熱,則是表虛裡實。但作者也提醒,這種表裡概念是相對的,如果從整體臟腑來看,其實都是病在表,沒有所謂裡。
接著,文章詳細描述了表熱裡寒和表寒裡熱的具體脈證表現。表熱裡寒的病人,脈象雖然沉而遲緩,但手足會微微發冷,還會出現腹瀉,排出清稀的糞便。這種情況下,即便出現發熱症狀,也只是表面現象。而表寒裡熱的病人,脈象通常滑數,身體會感到發冷,舌頭乾燥。即便出現怕冷、蜷縮的症狀,也只是表面的寒象,內裡卻是發熱的。他們會時常感到煩躁,不喜歡穿厚衣服。
文章接著說明了,對於發熱頭痛,脈象反而沉伏的病人,如果病情不見好轉,還出現身體疼痛,就應該治療裡證,用四逆湯。這是強調要關注證候,不要只看脈象。
關於陽證的治療,文章指出,如果病人發熱,應當通過發汗來解表。如果反而用冷水噴灑或灌洗,會導致熱邪被阻擋,無法散發,反而會更加煩躁,皮膚會起雞皮疙瘩,想喝水卻又覺得不口渴。這時,可以服用文蛤散來利水解表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則用五苓散。如果病人出現寒邪結於胸部,沒有發熱症狀,可以用三物小陷胸湯或白散來散寒解結。
文蛤散的組成只有文蛤,用法是將文蛤研成散劑,用沸水沖服。
白散的組成是桔梗、貝母和巴豆,要將前兩味藥研末,加入巴豆後再研磨均勻,用白開水沖服。這個藥方服用後,如果病在膈上,會引起嘔吐;如果病在膈下,會引起腹瀉。如果沒有腹瀉,可以喝一杯熱粥;如果腹瀉不止,則喝一杯冷粥。如果身體發熱、皮膚起雞皮疙瘩的症狀還沒有緩解,還想用被子蓋住身體,如果反而用冷水噴灑或清洗,會加重病情。這種情況下,本應通過發汗來解表,如果不能發汗,就會感到煩躁。如果發汗後,出現腹痛,可以用芍藥來緩解。
文章還對「噀」、「灌」等字進行了解釋,並說明了冷水會導致熱邪鬱閉,加重病情。文蛤之所以單用,是因為它能利水,治療因水寒導致的病情。而五苓散則能內外兼治,既能利水又能解表。小陷胸湯和白散則用於治療寒實結胸,其中白散的藥性更強,適用於病情較重的情況。
最後,文章講述了兩種自汗的病證:一種是偶爾發熱、自汗,這是由於衛氣不和,應該在發病前就用桂枝湯發汗;另一種是經常自汗,是由於榮氣和諧但衛氣失調,也應該用桂枝湯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