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五 (11)
卷之五 (11)
1.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八
類有情識。聞酸則伏。得苦則安。利本濕熱。所以滯下。得苦則泄。惟酸能收。故雖曰治蛔。而下利膿血。可通主也。
(十四)傷寒熱少厥微。指頭寒。默默不欲食。煩躁數日。小便利。色白者。此熱除也。欲得食。其病為愈。若厥而嘔。胸脅煩滿者。其後必便血。
熱少厥微。邪淺也。所以手足不冷。而但指頭寒。默默。謂無言也。不欲食。厥陰之脈挾胃也。煩躁則內熱。故以小便利。色白。為熱除也。欲食。邪退而胃回也。厥而嘔。胸脅煩滿者。厥陰脈。挾胃。貫膈。布脅肋也。便血。肝不納也。
(十五)傷寒發熱四日。厥反三日。復熱四日。厥少熱多。其病當愈。四日至七日。熱不除者。其後必便膿血。
邪在表則熱。入里則厥。厥少則邪散。熱多則正復。故病為當愈也。熱不除至末。與上條末三句互相發明。
(十六)傷寒厥四日。熱反三日。復厥五日。其病為進。寒多熱少。陽氣退。故為進也。
此反上條而言。進。謂加重也。
(十七)傷寒六七日。脈微。手足厥冷。煩躁。灸厥陰。厥不還者。死。
灸。所以通陽也。陽不回。故於法主死也。
(十八)傷寒發熱。下利。厥逆。躁不得臥者。死。
腎主躁。不得臥。臟氣絕也。
(十九)傷寒發熱。下利至甚。厥不止者。死。
此與上條大意同。
(二十)發熱而厥七日。下利者。為難治。
厥七日而下利。陽不復而裡虛也。
(二十一)傷寒六七日。不利。便發熱而利。其人汗出不止者。死。有陰無陽故也。
發熱而利。裡虛邪入也。故曰有陰。汗出不止。表陽外絕也。故曰無陽。
(二十二)病者手足厥冷。言我不結胸。小腹滿。按之痛者。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。
關元在臍下三寸。為小腸募。故小腹滿。按之痛。不上結於胸。陽虛也。下結於膀胱關元者。陰寒勝。故曰冷結也。
(二十三)傷寒五六日。不結胸。腹濡。脈虛。復厥者。不可下。此為亡血。下之。死。
濡。音軟。亡。與無通。腹濡。邪在經而里陰虛也。脈者血之府。脈虛。故知無血也。血亦陰。下之死者。重亡其陰也。
(二十四)傷寒脈促。手足厥逆者。可灸之。
促。謂短促。陽氣內陷而脈不至。故厥逆也。灸。通陽也。
(二十五)傷寒脈滑而厥者。里有熱也。白虎湯主之。
滑以候熱。然而厥者。熱本寒因。故曰里有熱也。與太陽下篇第十三條。文相反而意則同。互相發明者也。故治同而方見彼。
(二十六)手足厥寒。脈細欲絕者。當歸四逆湯主之。
當歸四逆湯方
當歸(三兩),桂枝(三兩去皮),芍藥(三兩),細辛(二兩),通草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,大棗(二十五枚擘)
上七味。以水八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
白話文:
有些情況就像有意識一樣,聽到酸味就會潛伏起來,遇到苦味就會安穩。如果腹瀉是因為體內濕熱,用苦味藥物就能夠止瀉,而酸味藥物則有收斂作用,所以雖然說是治療蛔蟲,但如果出現腹瀉、膿血便,也可以用苦味藥物來處理。
(十四)傷寒發熱較輕微,手腳冰冷也只有一點點,指尖發涼,默默不想說話,也不想吃東西,煩躁不安幾天,小便順暢且顏色清淡,表示體內的熱邪已經消退。這時如果想要吃東西,病情就會好轉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還伴隨嘔吐,胸口和兩側肋骨感到煩悶脹滿,之後一定會出現便血的情況。
發熱輕微,手腳冰冷也只是稍微有點,代表邪氣還在淺表。所以手腳不會冰冷,只有指尖發涼。默默是指不想說話,不想吃東西是因為厥陰經脈絡過胃部。煩躁則代表體內有熱,所以小便順暢顏色清淡,代表體內熱邪已經消退。想要吃東西,代表邪氣退散,胃氣恢復。手腳冰冷還伴隨嘔吐,胸口和兩側肋骨感到煩悶脹滿,是因為厥陰經脈絡過胃部,穿過膈膜,分布在肋骨兩側。便血是因為肝臟無法正常運作。
(十五)傷寒發熱四天,出現手腳冰冷三天,之後又發熱四天,手腳冰冷的情況減少,發熱的情況增多,病情應該會好轉。如果發熱持續到四到七天還沒有消退,之後一定會出現膿血便。
邪氣在體表時會發熱,進入體內則會手腳冰冷。手腳冰冷的情況減少,代表邪氣正在消散,發熱的情況增多,代表身體正氣正在恢復,所以病情應該會好轉。發熱持續到最後沒有消退,與上一條最後三句話互相說明。
(十六)傷寒手腳冰冷四天,發熱三天,之後又手腳冰冷五天,病情會加重。手腳冰冷的情況多,發熱的情況少,代表陽氣衰退,所以病情會加重。
這是與上一條相反的情況,加重是指病情惡化。
(十七)傷寒六七天,脈象微弱,手腳冰冷,煩躁不安,用艾灸治療厥陰經脈,如果手腳冰冷的情況沒有好轉,就會死亡。
艾灸是為了疏通陽氣。如果陽氣不能恢復,按照規律就會死亡。
(十八)傷寒發熱,腹瀉,手腳冰冷,躁動不安無法入睡,就會死亡。
腎臟主管躁動,無法入睡代表臟腑的氣已經衰竭。
(十九)傷寒發熱,腹瀉嚴重,手腳冰冷的情況沒有停止,就會死亡。
這條跟上一條意思相同。
(二十)發熱之後,手腳冰冷七天,又出現腹瀉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
手腳冰冷七天又腹瀉,代表陽氣無法恢復,體內虛弱。
(二十一)傷寒六七天,沒有腹瀉,之後突然發熱又開始腹瀉,而且汗流不止,就會死亡。這是因為只有陰氣而沒有陽氣的緣故。
發熱又腹瀉,代表體內虛弱,邪氣入侵。所以說只有陰氣。汗流不止,代表體表的陽氣已經耗盡。所以說沒有陽氣。
(二十二)病人手腳冰冷,說自己不是胸部脹滿,而是小腹脹滿,按壓時會疼痛,這是寒邪積聚在膀胱下方的關元穴部位。
關元穴在肚臍下方三寸,是小腸的募穴,所以小腹會脹滿,按壓時會疼痛。沒有在胸部出現脹滿,代表是陽氣虛弱。在膀胱關元穴部位積聚,代表是陰寒旺盛,所以說是寒邪積聚。
(二十三)傷寒五六天,沒有胸部脹滿的現象,腹部柔軟,脈象虛弱,又出現手腳冰冷,不可以通便,這是因為失血過多,如果通便,就會死亡。
濡,讀作軟,亡,跟無通用。腹部柔軟,代表邪氣在經絡而體內陰氣虛弱。脈搏是血液匯集的地方,脈象虛弱,就知道是沒有血了。血也屬於陰,通便就會導致陰血更進一步的虧損,所以會死亡。
(二十四)傷寒脈象急促,手腳冰冷,可以用艾灸治療。
促,是短促的意思,陽氣內陷導致脈搏無法到達,所以手腳冰冷。艾灸是為了疏通陽氣。
(二十五)傷寒脈象滑利而手腳冰冷,代表體內有熱邪。可以用白虎湯治療。
滑脈代表體內有熱,但是出現手腳冰冷,代表是熱邪由寒邪引起。所以說體內有熱邪。與太陽篇第十三條,文字相反,但是意思相同。互相說明,所以治療方法相同,藥方在太陽篇。
(二十六)手腳冰冷,脈象細微幾乎摸不到,可以用當歸四逆湯治療。
當歸四逆湯的藥方: 當歸(三兩),桂枝(三兩,去皮),芍藥(三兩),細辛(二兩),通草(二兩),甘草(二兩,炙),大棗(二十五枚,擘開)。
以上七味藥材,用水八升,煮到剩下三升,去除藥渣,溫服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