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五 (8)
卷之五 (8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七
後加減法。(同前。)
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。並主下痢。(咳見前。並主下利。亦散水寒收泄氣之意。)悸者。加桂枝五分。(心主悸。桂枝通心氣也。)小便不利者。加茯苓五分。(見前)腹中痛者。加附子一枚。炮令坼。(腹中痛。寒甚也。附子。溫之也。)泄利下重者。先以水五升。煮薤白三升。
煮取三升。去滓。以散三方寸匕。內湯中。煮取一升半。分。溫。再服。(下重。氣滯也。薤白。疏泄也。)
(四十)少陰病。下利六七日。咳而嘔渴心煩。不得眠者。豬苓湯主之。
下利。固乃陰寒甚而水無制。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。不得眠者。水寒相搏。蓄積不行。內悶而不寧也。豬苓湯者。瀉利以分清其水穀之二道也。二道清則利無有不止者。利止。則嘔渴心煩。不待治而自愈矣。方見陽明篇。
(四十一)少陰病。得之二三日。口燥咽乾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口燥咽乾者。少陰之脈。循喉嚨。挾舌本。邪熱客於經。而腎水為之枯竭也。然水乾則土燥。土燥則水愈干。所以急於下也。方見陽明篇。下同。
(四十二)少陰病。自利清水。色純青。心下必痛。口乾燥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。
水。腎邪。青。肝色。腎邪傳肝也。心下必痛者。少陰之脈。其支別者。從肺出絡心。注胸中也。口乾燥見上。故治同。
(四十三)少陰病。六七日。腹脹。不大便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腹脹不大便。胃實可知。急下者。少陰屬水。惡土實也。
(四十四)少陰病。脈沉者。急溫之。宜四逆湯。
脈沉。寒邪深入於裡也。溫之不容以不急也。方見太陽中篇。下同。
(四十五)少陰病。飲食入口則吐。心中溫溫欲吐。復不能吐。始得之手足寒。脈弦遲者。此胸中實。不可下也。當吐之。若膈上有寒飲。乾嘔者。不可吐也。急溫之。宜四逆湯。
飲食入口則吐。少陰主喉嚨而寒邪客之也。少陰之脈。絡心。注胸中。實。謂痰壅而上塞也。寒。以虛言。溫。有補意。
(四十六)少陰病。下利。脈微澀。嘔而汗出。必數更衣反少者。當溫其上。灸之。
數。音朔。更平聲。反少之少。上聲。微。陽虛也。澀。血少也。汗出。陽虛不能外固。陰弱不能內守也。更衣見陽明篇。反少者。陽虛則氣下墜。血少所以勤努責而多空坐也。上。謂頂。百會是也。灸。升舉其陽以調養夫陰也。
白話文:
針對原文中的「後加減法」:
如果病人咳嗽,加入五味子和乾薑各少許。這種情況也主要會導致下痢。(咳嗽的相關內容前面提過,而這裡說的下痢,也同時是為了疏散水寒之氣,並收斂過度排泄的狀況。)如果病人感到心悸,加入桂枝少許。(心悸主要是心臟的問題,桂枝可以疏通心臟的氣血。)如果病人小便不利,加入茯苓少許。(前面提過茯苓的相關應用。)如果病人腹痛,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一枚,使其裂開。(腹痛通常是因為寒邪過盛,附子可以溫暖身體。)如果病人拉肚子,且感到肛門墜脹,先用水煮薤白,煮好後去除藥渣,然後將藥湯混入散劑中,再次煎煮,分兩次溫服。(肛門墜脹是因為氣滯,薤白可以疏通氣機。)
針對原文中的「少陰病」:
(四十)如果患有少陰病,拉肚子六七天,出現咳嗽、嘔吐、口渴、心煩、睡不著等症狀,應該使用豬苓湯治療。
拉肚子通常是因為體內陰寒過盛,導致水分無法正常控制。如果持續六七天,同時出現咳嗽、嘔吐、口渴、心煩、睡不著等症狀,這表示體內水寒互相搏擊,積聚不散,造成內部的煩悶不安。豬苓湯的作用是透過利小便來區分體內的水和食物,讓它們各走各的路。當水和食物的通道暢通後,拉肚子自然就會停止。拉肚子停止後,嘔吐、口渴、心煩等症狀也會不治自癒。豬苓湯的方子可以參考陽明篇的內容。
(四十一)如果患有少陰病,病程兩三天,出現口乾咽燥的症狀,應該立即使用瀉下藥,宜選用大承氣湯。
口乾咽燥是因為少陰經脈循行經過喉嚨,連接著舌根,當邪熱侵入經脈,就會導致腎水枯竭。水一旦乾涸,就會使體內燥熱,燥熱又會加重水的不足,所以需要立即使用瀉下藥。大承氣湯的方子可以參考陽明篇的內容,下文提到的方子也是一樣。
(四十二)如果患有少陰病,拉出清稀的便便,顏色純青,而且感到心口疼痛、口乾舌燥,應該立即使用瀉下藥,宜選用大承氣湯。
清稀便便代表是腎的邪氣,青色代表肝的顏色,表示腎的邪氣已經傳到肝。心口疼痛是因為少陰經脈的分支從肺部出來,聯絡心臟,延伸到胸腔。口乾舌燥的症狀如前所述。因此,治療方法相同。
(四十三)如果患有少陰病,病程六七天,出現腹脹、大便不通暢的症狀,應該立即使用瀉下藥,宜選用大承氣湯。
腹脹、大便不通表示胃腸有積滯,需要立即瀉下。少陰屬水,不喜歡土過於實。
(四十四)如果患有少陰病,脈象沉在裡面,應該立即溫補身體,宜選用四逆湯。
脈沉表示寒邪已經深入體內,需要立即溫補。四逆湯的方子可以參考太陽篇的內容,下文提到的方子也是一樣。
(四十五)如果患有少陰病,吃東西就吐,而且感覺胸口溫熱想吐卻又吐不出來,剛發病時手腳冰涼,脈象細而遲緩,表示胸中有實邪,不能使用瀉下藥,應該使用催吐的方法。如果胸膈間有寒飲,導致乾嘔,則不宜催吐,應該立即溫補身體,宜選用四逆湯。
吃東西就吐,是因為少陰經脈經過喉嚨,被寒邪入侵。少陰經脈聯絡心臟,延伸到胸腔。這裡說的“實”,指的是痰液壅塞。這裡說的“寒”,指的是虛寒。這裡說的“溫”,有補益的意思。
(四十六)如果患有少陰病,拉肚子、脈象微弱而澀,並且伴隨嘔吐、出汗等症狀,而且上廁所多次但每次排便量都很少,應該溫補身體上部的陽氣,可以採用艾灸的方式來治療。
這裡的「數」發音為朔,「更」發音為平聲,「反少」的「少」發音為上聲。脈微弱表示陽氣虛弱,脈澀表示血虛。出汗是因為陽氣虛弱無法固攝體表,陰液不足無法固守體內。上廁所次數多表示陽氣虛弱,導致氣往下墜,血虛導致腹部用力卻排不出多少東西。「上」指的是頭頂的百會穴。艾灸的目的是提升陽氣,以此來調養陰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