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五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5)
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七

少陰腎也。腎主骨。寒淫則痛。然則身體痛。手足寒。骨節痛者。傷寒也。沉為在裡。是故附子湯者。溫里以散寒之要藥也。

(二十六)少陰病。二三日至四五日。腹痛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
桃花湯方

赤石脂(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),乾薑(一兩),粳米(一升)

上三味。以水七升。煮米令熟。去滓。溫服七合。內赤石脂末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一服愈。余勿服。

腹痛。寒傷胃也。小便不利。下利不止者。胃傷而土不能制水也。便膿血者。下焦滑脫也。石脂之澀。固腸虛之滑脫。乾薑之辛。散胃虛之裡寒。粳米甘平。和中而益胃。故三物者。所以為少陰下利便膿血之主治也。

(二十七)少陰病。下痢。便膿血者。桃花湯主之。

古利無疒。疒後人所加。此比上條差輕。以便膿血同。故治亦同。

(二十八)少陰病。下痢。便膿血者。可刺。

此承上二條而申著其輔治之意。刺。所以通其壅瘀也。壅瘀通。便膿血自愈。可者僅可之詞。

(二十九)少陰病。吐利。手足厥冷。煩躁欲死者。吳茱萸湯主之。

吐則耗陽。利則損陰。厥冷者。陰損而逆也。煩躁。陽耗而亂也。茱萸辛溫。散寒暖胃而止嘔。人參甘溫益陽。固本而補中。大棗助胃益脾。生薑嘔家聖藥。故四物者。為少陰扶危之所須也。(方見陽明篇。)

(三十)少陰病。下利咽痛。胸滿。心煩者。豬膚湯主之。

豬膚(一斤)

上一味。以水一斗。煮取五升。去滓。加白蜜一升。白粉五合。熬香。和相得。溫。分六服。下利。寒甚而水無制也。咽痛。胸滿。心煩。臟病與經病具見也。豬膚。本草不載。義不可考。說者不一。用者不同。然既曰膚。則當以燖豬時所起。皮外毛根之薄膚為是。但豬屬亥。

宜入少陰。膚乃外薄。宜能解外。其性則涼。固能退熱。邪散而熱退。煩滿可除也。白蜜潤燥以和咽。咽利而不燥。痛可愈也。白粉益土以勝水。土王水制。利可止也。豬膚湯義。意者其在於茲乎。

(三十一)少陰病。二三日。咽痛者。可與甘草湯。不瘥者。與桔梗湯。

甘草湯方

甘草(二兩)

上一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半。去滓。溫服七合。日二服。

桔梗湯方

桔梗(一兩),甘草(二兩)

上二味。以水三升。煮取一升半。去滓。分溫。再服。

咽痛。邪熱客於少陰之咽喉也。甘草甘平而陰陽。故能主除寒熱。桔梗苦甘而任舟楫。故能主治咽傷。所以微則與甘草。甚則加桔梗也。

(三十二)少陰病。咽中痛。半夏散及湯主之。

半夏散及湯方

半夏(洗),桂枝(去皮),甘草(炙以上各等分)

以上三味。各別搗篩。已。合治之。白飲和。服方寸匕。日三服。若不能散服者。以水一升。煮七沸。內散一兩方寸匕。更煎三沸。下火。令少冷。少少咽之。

白話文:

【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七】

腎屬少陰,主司骨骼。寒邪侵襲會導致疼痛。因此身體疼痛、手腳冰冷、關節疼痛的症狀,皆屬傷寒症狀。脈象沈表示病在體內,此時附子湯是溫裏散寒的關鍵藥方。

(二十六)少陰病患者,若在發病二至五日內出現腹痛、排尿困難、持續腹瀉甚至便中帶膿血,適用桃花湯治療。

桃花湯配方:

  • 赤石脂(一斤,半量整塊使用,半量研磨成粉)
  • 乾薑(一兩)
  • 粳米(一升)

做法:以七升水煮米至熟透,濾去渣滓。溫服七合(約140毫升),每次服用時加入方寸匕(約1克)赤石脂粉末,一日三次。若服一次後痊癒,即停用剩餘藥劑。

(說明:腹痛因寒邪傷胃,排尿困難與腹瀉不休是因脾胃受損無法調控水濕,便膿血則是下焦失固所致。赤石脂的收澀特性可固護腸道,乾薑辛溫能驅散胃中虛寒,粳米甘平可調和中焦、補益胃氣,三者合用為治療少陰病膿血便的主方。)

(二十七)少陰病患者腹瀉並便膿血,同樣適用桃花湯。古籍中「利」字原無「疒」部首,此為後世添加。本條症狀較前條輕微,但因膿血便病機相同,故治法一致。

(二十八)少陰病膿血便患者可配合針刺治療。此條承接上文,說明輔助療法之意——針刺能疏通瘀阻,瘀滯解除後膿血便自癒。「可」字表示此為備選方案。

(二十九)少陰病患者表現嘔吐腹瀉、手腳冰冷、煩躁欲死,需用吳茱萸湯。嘔吐損陽氣,腹瀉傷陰液,手足冰冷是陰損氣逆,煩躁為陽虛氣亂。吳茱萸辛溫可散寒暖胃止嘔,人參甘溫補氣固本,大棗健脾,生薑為止嘔聖藥,四者組合乃輓救少陰危證所需。(方劑詳見陽明篇。)

(三十)少陰病患者腹瀉伴隨咽喉痛、胸悶心煩,宜用豬膚湯。

豬膚湯配方:

  • 豬膚(一斤)

做法:用十升水煮至五升,去渣後加入一升白蜜、五合白粉(炒香),混合後溫熱分六次服用。腹瀉因寒盛水濕失調,咽痛胸悶心煩則是臟腑經絡同病。豬膚性涼可清熱,邪熱除則胸悶消;白蜜潤喉緩解疼痛,白粉健脾制水止瀉。

(三十一)少陰病發病兩三日咽喉痛,先服甘草湯;未癒則改用桔梗湯。

甘草湯配方:

  • 甘草(二兩)以三升水煎取一升半,溫服七合,一日兩次。

桔梗湯配方:

  • 桔梗(一兩)、甘草(二兩)煎法同前,分兩次溫服。

(說明:咽痛因熱邪侵襲少陰經咽喉。甘草調和陰陽治輕症,桔梗宣散利咽治重症。)

(三十二)少陰病咽喉劇痛,適用半夏散或湯劑。

半夏散/湯配方:

  • 半夏(洗淨)、桂枝(去皮)、炙甘草等分

製法:三藥研末混合,以米湯送服方寸匕,日三次。或取藥末方寸匕加水煮沸,稍涼後緩慢啜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