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一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)

1. 卷之一

2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

凡六十六條方二十

太陽一經。風寒所始。營衛二道。各自中傷。風則中衛。故以衛中風而病者為上篇。然風之為風。其義不一。故其為病。最為居多。所謂中風者。乃風寒暑濕之風也。與諸家方書之所謂中風雲者。義不相同。諸家方書之所謂中風。蓋素問曰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之風也。彼但以其所謂者為中風雲耳。

其於在此之所謂中風雲者則無聞焉。二義辨論精切。詳悉分曉。惟有此書。自此以下。知此義者。李明之而已。此義不明而欲求以言醫。猶緣木求魚耳。其如醫何。(此篇舊本第五。而次辨脈傷寒例痙濕暍諸篇之下。然世傳諸篇。皆叔和所述。今案傷寒例一篇。則又疑非叔和語。

夫以叔和編經。奚恁後經而先已。必後之贅附。遂致顛倒錯亂。故條辨之。以復其初云。)

(一)太陽之為病。脈浮。頭項強痛而惡寒。

強。群養切。惡。影固切。下皆仿此。太陽者。膀胱經也。其脈起於目內眥。上額交巔。從巔入絡腦。還出。別下項。連風府。循肩膊內。挾脊。抵腰中。乃六經之首。主皮膚而統榮衛。所以為受病之始也。難經曰。浮。脈在肉上行也。滑氏曰。脈在肉上行。主表也。表即皮膚。

榮衛麗焉。故脈見尺寸俱浮。知為病在太陽之診也。項。頸後也。強痛者。皮膚榮衛一有感受。經絡隨感而應。邪正爭擾也。惡寒者。該風而言也。風寒初襲表而鬱於表。故不勝。覆被風寒外迕而畏惡之。及其過表而入里。則不復惡。仇讎之義也。此揭太陽之總病。乃三篇之大綱。

以下凡首稱太陽病者。皆指此而言之也。

(二)太陽病。發熱。汗出。惡風。脈緩者。名為中風。

惡。與惡寒之惡同。中。音眾。下皆同。太陽病。上條所揭云云者。是也。後皆仿此。發熱。風邪干於肌膚而鬱蒸也。汗出。腠理疏。玄府開而不固也。惡風。大意見上。此以風邪郁衛。故衛逆而主於惡風。緩。即下文陽浮而陰弱之謂。風性柔和。所以然也。中。當也。風。

謂天之八風也。言既有如上條所揭云云之太陽病。加之發熱汗出惡風而脈緩者。則其病乃是觸犯於風而當之也。靈樞曰。夫天之生風者。非以私百姓也。其行公平正直。犯者得之。避者得無。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。此之謂也。然風之為風。其性屬陽。其中人也。從衛而入。衛氣道也。

風之所以從衛入者。衛亦陽。從其類也。此承上條而又再揭太陽分病之紀一。乃此篇之小總。篇內凡首稱太陽中風者。則又皆指此而言也。下條乃釋此條之義以出其治。余則或申此義與凡此條之眾目耳。中篇下篇。其為證候。與此雖不同。其為節目。在彼則亦然。乃太陽之大三辨也。

而各篇之中。其條目則各自又有辨焉。皆風寒之分別也。學者誠能潛心涵泳。體認的當。則風寒之是非。瞭然明白矣。尚何獨斷之難能哉。

白話文:
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

本書共收錄六十六條條文,二十個方劑。

太陽經病症,皆由風寒引起。營衛兩條經絡,各自可能受損。風邪侵犯衛氣,因此將衛氣受風而致病的內容列為上篇。然而,「風」的意義並非單一,所以風邪引起的疾病種類繁多。「中風」一詞,在此指的是風寒暑濕等外邪所致的中風,與其他醫書中所說的「中風」意義不同。其他醫書所稱的「中風」,是《素問》中將陽氣的氣機旺盛如同天地疾風所命名,他們僅以其所理解的意義來稱呼「中風」。

而本書中「中風」的定義,則與此大相逕庭。本書對這兩種「中風」的意義進行了精準的辨析,詳盡地加以區分,只有本書能做到如此。從此以後,能夠理解此中差異的,只有李明之輩而已。若不理解此中差異,便想談論醫學,那無異於緣木求魚,又如何能行醫呢?(此篇在舊本中排在第五,位於辨脈、傷寒例、痙濕暍等篇之後。但世傳諸篇皆為王叔和所撰,然而仔細檢視《傷寒例》一篇,又疑非叔和所著。

以王叔和編撰的醫書來看,為何將後面的篇章放在前面?一定是後人添加的,導致順序錯亂,因此將其重新整理,恢復其原本的順序。)

(一)太陽病的症狀:脈浮,頭項強痛且惡寒。

「強」讀作qún yǎng,「惡」讀作yǐng gù。以下皆以此類推。「太陽」指膀胱經,其經脈起於目內眥,上行至額部,交會於頭頂,從頭頂進入絡於腦部,然後再從腦後出來,分佈於項部,連接著風府穴,沿著肩胛內側,挾著脊椎,到達腰部。它是六經之首,主司皮膚,統攝榮衛之氣,因此成為疾病發生的起始之處。《難經》說:「浮脈,脈在肉上浮行。」滑伯仁說:「脈在肉上浮行,主表證。」「表」即指皮膚。

榮衛之氣布於皮膚,所以脈象在寸關尺三部都浮,便知是太陽經生病的診斷。項,指頸後。強痛,是因為皮膚榮衛受邪,經絡隨之而反應,正邪相爭的結果。惡寒,是風邪的表現。風寒之邪初犯於表,鬱積於表,故而抗拒不了,被風寒覆蓋而感到畏懼。等到邪氣透表入裡,則不再惡寒,這是邪正相爭的表現。這是太陽病的總體症狀,也是三篇的大綱。

以下凡是開篇提到「太陽病」的,都指此而言。

(二)太陽病,發熱,汗出,惡風,脈緩,名為中風。

「惡」與「惡寒」的「惡」字相同。「中」讀作zhòng。以下皆同。「太陽病」指上條所述。以下皆以此類推。發熱,是風邪干擾肌膚,鬱積蒸騰所致。汗出,是腠理疏鬆,衛陽外洩所致。惡風,如上文所述。這是因為風邪鬱積於衛氣,衛氣逆亂,所以惡風。脈緩,即下文所說的陽氣浮而陰氣虛弱。風性柔和,所以脈緩。中,指當。風,指天之八風。意思是,如果出現了上條所述的太陽病症狀,再加上發熱、汗出、惡風和脈緩,則其病是觸犯了風邪而引起的。《靈樞》說:「天之所生風,非為特意加害於百姓,其運行公平正直,觸犯者則受其害,避開者則不受其害,大概不是特意加害於人,而是人自己觸犯的。」這就是這個道理。然而風邪屬陽,它侵犯人體,從衛氣而入,衛氣是陽氣的通道。

風邪之所以從衛氣而入,是因為衛氣也屬陽,同類相感。這是承接上條,再次闡述太陽病的另一種症狀,是本篇的小結。篇內凡是開篇提到「太陽中風」的,都指此而言。下條則闡述此條的治療方法。其他部分,或申述此義,或闡明此條的各種症狀。中篇下篇的症狀雖與此不同,但其條理結構與此相同,這是太陽病的三大辨析。

而各篇之中,其條目又有各自的辨析,都是風寒的不同方面。學習者如果能夠用心研讀,體會其中道理,則風寒的辨別就能夠清楚明白,又何來難以決斷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