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五 (3)
卷之五 (3)
1.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七
以下是重新標點後的文字:
(六)少陰病,脈細沉數,病為在裡,不可發汗。
細沉而數,裡熱也;故曰病為在裡。不可發汗,惡虛其表也。
(七)少陰病,脈微不可發汗,亡陽故也。陽已虛,尺脈弱澀者,復不可下之。
微者氣不充,故曰無陽;無陽則化不行,故汗不可發也。尺以候陰,弱澀者陰血不足也,故謂復不可下。蓋少陰藏寒,其官作強,有出無入,有虛無實,有補無瀉;所以汗下皆不可行,而反覆叮嚀以示禁止如此。
(八)少陰病,咳而下利譫語者,被火氣劫故也。小便必難,以強責少陰汗也。
少陰之脈,從足走腹,循喉嚨,其支別至肺,自下而上者也。受火之劫,火性炎上,循經而蒸爍於肺;肺傷則氣逆,所以咳也。下利者,少陰屬水,其臟虛寒,劫迫則滑脫也。滑脫而虛,故生熱亂而譫語也。強責:謂過求也。小便與汗,皆血液也;少陰少血,劫汗奪血,則小便之涸竭,故難也。
(九)少陰病,下利;若利自止,惡寒而踡臥,手足溫者,可治。
下利,陰寒盛也。自止,寒邪退也。惡寒而踡臥,其臟本虛寒也。手足屬脾,溫者,脾土和也;土和則萬物生,故曰可治也。
(十)少陰病,惡寒而踡;時自煩,欲去衣被者,可治。
惡寒而踡,承上條而言也。時或自煩欲去衣被,陽熱復也,猶之手足溫,故亦曰可治也。
(十一)少陰病,脈緊;至七八日,自下利,脈暴微,手足反溫,脈緊反去者,為欲解也。雖煩下利必自愈。
緊:寒邪也。自下利,脈暴微者,陰寒內泄也;故謂手足為反溫,言陽回也。陽回則陰退,故謂緊反去為欲解也。夫寒邪在陰而脈緊,得自利、脈暴微、手足溫、緊去為欲解者;猶之邪在陽,脈數而熱,得汗出、脈和身涼、數去為欲愈之意同。陰陽勝復之理也。
(十二)少陰中風,陽微陰浮者,為欲愈。
陰陽詳見二難三難。陽微:風邪散,而表氣和也。陰浮者:裡氣勝而邪外出也。
(十三)少陰病欲解時,從子至寅上。
子醜寅,陽生之時也。各經皆解於其所王之時,而少陰獨如此而解者;陽進則陰退,陽長則陰消;且天一生水於子,子者,少陰生王之地;故少陰之欲解,必於此時歟。
(十四)少陰病,八九日;一身手足盡熱者,以熱在膀胱,必便血也。
膀胱屬太陽;太陽者,六經之長也,為諸陽主氣;與少陰腎為合,陰從陽化,裡熱達表,故一身手足盡熱也。熱在膀胱,太陽多血,腎司開闔,陰主下降;故熱亂,則血出於二便也。
(十五)少陰病,但厥無汗;而強發之,必動其血;未知從何道出,或從口鼻,或從目出。
是名下厥上竭,為難治。必動其血者,汗為血之液;不得汗則得血也。或從口鼻,或從目出者,迫則錯經而妄逆也。下厥:以少陰居下而熱深言也。上竭:以妄逆言也。
白話文:
(六)少陰病,脈象細而沉又帶數,表示病邪在身體內部,不可以發汗治療。 脈象細、沉又數,代表體內有熱,所以說病邪在裡。不可以發汗,是害怕發汗會使身體的表面更加虛弱。
(七)少陰病,脈象極微弱,不能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因為是陽氣虛弱的緣故。如果陽氣已經虛弱,而且尺脈呈現虛弱澀滯,就更不可以用攻下的方法治療。 脈微弱表示體內氣不足,所以說陽氣不足。沒有陽氣,身體的運行就無法正常,因此不可以發汗。尺脈診斷的是陰氣,如果脈弱澀,表示陰血不足。所以說更不可以用攻下的方式治療。少陰經儲藏寒氣,它的功能是讓身體強健,只能讓身體的能量發散,不能吸收,屬於虛弱而非實在,只能補益而不能攻瀉。因此,發汗和攻下都不適合。這裡反覆叮嚀,就是為了強調禁止使用這些治療方法。
(八)少陰病,出現咳嗽、腹瀉、胡言亂語等症狀,是因為被火熱之氣所傷。同時會有小便困難的現象,這是因為強行逼迫少陰經發汗的緣故。 少陰經的經脈,從腳部走到腹部,沿著喉嚨,其中一條分支連到肺部,是從下往上的。如果受到火熱的侵襲,火的性質是向上燃燒,會沿著經絡向上侵襲到肺部。肺部受損就會導致氣逆,所以會咳嗽。而腹瀉,是因為少陰經屬水,其臟腑虛寒,受到火熱的侵迫就會滑脫。滑脫而虛弱,就會產生熱亂現象,導致胡言亂語。強行逼迫是指過度要求。小便和汗液都是血液轉化而來。少陰經血少,逼迫發汗會奪走血液,就會導致小便枯竭而困難。
(九)少陰病,腹瀉,如果腹瀉自己停止,感到怕冷、蜷縮身體,但手腳卻是溫熱的,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。 腹瀉表示陰寒之氣旺盛。自己停止,表示寒邪退去。感到怕冷、蜷縮身體,表示臟腑原本就虛寒。手腳屬於脾,溫熱表示脾土功能正常。脾土功能正常,則萬物生長,所以說可以治療。
(十)少陰病,感到怕冷、蜷縮身體,有時會覺得煩躁,想把衣服被子掀開,這種情況也是可以治療的。 感到怕冷、蜷縮身體,是承接上一條所說。有時覺得煩躁,想把衣服被子掀開,表示陽氣恢復。就像手腳溫熱一樣,所以說也是可以治療的。
(十一)少陰病,脈象呈現緊張,到了七八天,開始腹瀉,脈象突然變得微弱,但手腳反而溫熱,脈象不再緊張,表示疾病將要痊癒。即使感到煩躁或腹瀉,也會自己好轉。 脈象緊張,表示寒邪侵襲。開始腹瀉,脈象突然變微弱,表示陰寒之氣向外洩散。所以說手腳反而溫熱,表示陽氣恢復。陽氣恢復,陰氣就會退去,所以說脈象不再緊張表示疾病將要痊癒。寒邪在陰經時脈象會緊張,如果開始腹瀉,脈象變微弱,手腳溫熱,脈象不再緊張,表示疾病將要痊癒,這就像邪氣在陽經時脈象會數而且發熱,如果發汗後脈象平和身體涼爽,脈象不再數而且身體不熱,表示疾病將要痊癒的道理一樣,這是陰陽之間互相勝負的道理。
(十二)少陰經感受風邪,如果陽脈微弱,陰脈浮盛,表示疾病將要痊癒。 陰陽的詳細解說可以參考《難經》的第二難和第三難。陽脈微弱,表示風邪消散,身體表面的氣也平和。陰脈浮盛,表示身體內部的氣旺盛,邪氣正在向外散發。
(十三)少陰病的癒合時間,通常在子時到寅時之間。 子時、丑時、寅時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。各經的疾病都在所屬經脈旺盛的時間痊癒,而少陰經的疾病獨獨在這個時間痊癒,是因為陽氣增強,陰氣就會消退;陽氣生長,陰氣就會消失。而且天一生水於子時,子時是少陰經生發旺盛的時辰,所以少陰經的疾病要在這個時間痊癒。
(十四)少陰病,到了八九天,全身手腳都發熱,這是因為熱邪在膀胱,一定會出現血尿。 膀胱屬於太陽經,太陽經是六經的統領,是各陽經氣的總主宰,與少陰腎經相合。陰從陽化,內部的熱邪會到達體表,所以全身手腳都會發熱。熱邪在膀胱,太陽經血多,腎臟掌管開合,陰氣主下降,所以熱邪擾亂,就會導致血從大小便中排出。
(十五)少陰病,只是出現四肢厥冷、沒有汗,卻強行發汗,一定會擾動血液,不知道會從哪個地方流出。可能從口鼻流出,也可能從眼睛流出。 這種情況叫做下厥上竭,很難治療。一定會擾動血液,因為汗液是血液的組成部分,不能發汗就會導致血液逆亂。可能從口鼻流出,也可能從眼睛流出,表示血液被逼迫錯亂,而循著錯誤的經絡逆流。下厥,是因為少陰經位於下部,所以熱邪很深。上竭,是因為血液錯亂逆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