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四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)

1. 卷之四

2.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四

凡七十七條方十

陽明者。胃經也。其法不以經病為例。而例以胃家實為正。不以經病為例者。陽明路接太陽。經病。由傳從太陽過而後受。多則太陽未除。故須仍從太陽例。如几几合病之類是也。過此再入陽明。胃實當之。病一入胃。胃為五臟六腑之海。而吉凶生死幾焉。不復有經可言矣。

故經無例可出。而凡胃實者不得不出例。此陽明所以與余經不同也。彼以一經再經循經越經。規規於數日以論證者。烏足與語聖賢言外之意哉。

(一)陽明之為病。胃家實也。

陽明。經也。胃。腑也。實者。大便結為硬滿。而不得出也。作於遲早不同。非日數所可拘。所謂二日陽明者。以經言也。經主三陽。傳路之中。不專病。而專病在胃實。故胃實反得以揭陽明之總。與太陽之揭總者。經病雖不同。要之所以為揭例則一也。余經皆有總揭。其例則通乎二者而同推。以此觀之。則非全書之言。不出於輕視而漫易哉。

(二)問曰。病有太陽陽明。有正陽陽明。有少陽陽明。何謂也。答曰。太陽陽明者。脾約是也。

此條三節。此節三問一答。通下文二節乃三答詞。蓋原三陽所以入胃之殊因也。太陽陽明者。謂太陽受病經入胃而成胃實也。脾約見第六十一條。此舉大意。詳見後。

正陽陽明者。胃家實是也。

正。謂本經也。以病到本經遂入胃而成胃實。故指首條謂即此是也。然大概亦只是如此。

少陽陽明者。發汗利小便已。胃中燥煩。實。大便難是也。

少陽陽明者。以病到少陽。方才入胃而成胃實者言也。發汗以下。三陽皆然。乃獨於少陽發者。以少陽主半表半裡。表裡皆不可攻故也。然三者之因雖少殊。要亦不過互明耳。

(三)問曰。陽明病。外證云何。答曰。身熱。汗自出。不惡寒反惡熱也。

身熱汗自出。起自中風也。不惡寒。反惡熱。邪過榮衛入里而裡熱甚也。此以太陽傳入中風陽明之外證言。

(四)問曰。何緣得陽明病。答曰。太陽病。發汗。若下。若利小便。此亡津液。胃中乾燥。因轉屬陽明。不更衣。內實。大便難者。此名陽明也。

亡轉皆見太陽篇。中風本自汗。故發汗已下皆致傳陽明。勢易也。古人大便必更衣。不更衣。言不大便也。此以太陽中風傳入陽明之表證言。

(五)問曰。病有得之一日。不發熱而惡寒者。何也。答曰。雖得之一日。惡寒將自罷。即自汗出而惡熱也。

不發熱而惡寒。起自傷寒也。惡寒將自罷。邪過表也。即自汗出。邪熱鬱於陽明之肌肉。腠理反開。津液反得外泄也。惡熱。裡熱甚也。此以太陽傷寒傳入陽明之外證言。

(六)問曰。惡寒何故自罷。答曰。陽明居中。土也。萬物所歸。無所復傳。始雖惡寒。二日自止。此為陽明病也。

白話文:

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四

總計七十七條,十個處方。

陽明病,指的是胃經的病證。治療方法並不以經脈循行的病理為例,而是以胃家實證為主要依據。之所以不以經脈循行論治,是因為陽明經與太陽經相連,經脈循行病證,是從太陽經傳到陽明經的。如果太陽經的病證未除,就必須先從太陽經的治療方法入手,例如一些兼夾病症就是如此。等到太陽經病證消除後,病邪再侵入陽明經,這時就以胃家實證為主要治療對象。疾病一旦侵入胃,胃作為五臟六腑之海,其吉凶生死都繫於此,就已經不再能用單純的經脈循行來解釋了。

因此,治療陽明病不能單純依循經脈循行的規律,而必須以胃家實證為主要判斷依據。這就是陽明病與其他經病不同的地方。那些只根據經脈循行,以幾天為單位來推斷病情的人,又怎能理解聖賢醫家言論的深層含義呢?

(一)陽明病的主要症狀是胃家實證。

陽明是經脈,胃是腑臟。所謂「實」,是指大便乾燥堅硬,排出困難。發病時間早晚不一,並非以天數來衡量。所謂「二日陽明」是指從經脈循行角度而言的,三陽經循行過程中,並非只局限於某一經脈的病證,而是以胃家實證為主要病症。因此,胃家實證反而能揭示陽明病的整體症狀。與太陽經的整體症狀揭示方法類似,雖然兩者經脈循行病證不同,但揭示整體症狀的方法卻是一致的。其他經病也有整體症狀的揭示方法,其規律也與此二者相通。由此可見,全書的論述並非輕視或草率的。

(二)問:有太陽陽明、正陽陽明、少陽陽明三種病症,它們有什麼區別?答:太陽陽明指脾約。

這一段分為三個部分,包含一個問題和兩個答案,與後文兩個答案一起,說明了三陽經邪氣侵入胃的不同原因。太陽陽明,指太陽經病證傳入胃,形成胃家實證。脾約詳見第六十一條,這裡只概括說明,詳情見後文。

正陽陽明,指胃家實證。

「正」指的是本經,指病邪到達本經後,直接侵入胃,造成胃家實證。所以,第一條所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但總體而言,情況也大致如此。

少陽陽明,指經過發汗、利尿治療後,胃中燥熱煩悶,大便乾燥難解。

少陽陽明,指病邪到達少陽經後,才侵入胃,形成胃家實證。發汗等治療方法,三陽經皆可使用,但唯獨少陽經發汗,是因為少陽經主半表半裡,表裡都不可過度攻邪的緣故。雖然三種情況的病因略有不同,但總體上還是相互印證的。

(三)問:陽明病的外在症狀是什麼?答:身熱,汗自出,不惡寒反惡熱。

身熱汗自出,始於中風。不惡寒反惡熱,是因為邪氣已經透過榮衛二脈侵入裡層,裡熱較盛。這是說明太陽經傳入中風陽明的外在症狀。

(四)問:陽明病是如何引起的?答:太陽病後,經過發汗、下瀉或利尿治療,造成津液虧損,胃中乾燥,因此轉入陽明病,不更衣,內實,大便困難,這就是陽明病。

津液虧損等情況皆見於太陽經篇。中風本身就伴有汗出,所以發汗等治療後都容易傳入陽明。古人排便後一定要更衣,不更衣表示沒有大便。這是說明太陽經中風傳入陽明的表證。

(五)問:有些病人發病一日,不發熱卻惡寒,這是為什麼?答:雖然發病一日,但惡寒很快就會停止,接著就會自汗出,並出現惡熱。

不發熱卻惡寒,是傷寒引起的。惡寒很快就會停止,是因為邪氣正在表層運行。接著自汗出,是因為邪熱鬱積在陽明經的肌肉腠理之間,導致腠理反而鬆開,津液外泄。惡熱,則是裡熱較盛。這是說明太陽經傷寒傳入陽明的外在症狀。

(六)問:為什麼惡寒會自行停止?答:因為陽明經位於中焦,屬土,是萬物歸宿之處,邪氣無處可傳。所以,雖然開始惡寒,但兩天後就會自行停止,這就是陽明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