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三 (8)
卷之三 (8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篇第三
(二十三)心下痞。按之濡。其脈關上浮者。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。
大黃黃連瀉心湯方
大黃(二兩),黃連(一兩)
上二味。以麻沸湯二升漬之。須臾絞去滓。分。溫再服。
此申上條言脈以出其治。脈見關上者。以痞在心下也。以氣痞而濡。所以浮也。然痞之濡。由熱聚也。故用黃連清之於上。聚雖氣也。痞則固矣。故用大黃傾之於下。麻沸湯者。其取圖經所謂去瘀之義歟。
(二十四)心下痞。而復惡寒汗出者。附子瀉心湯主之。
附子瀉心湯方
大黃(二兩),黃連(一兩),黃芩(一兩),附子(一枚炮去皮別煮取汁)
上四味。切三味。以麻沸湯二升漬之。須臾絞去滓。內附子汁。分。溫再服。
痞。本陰邪內伏。而虛熱上凝。復惡寒汗出。則表虛而陽不為衛護可知矣。瀉心湯。固所以為清熱傾痞之用。加附子蓋所以為斂其汗而固其陽也。黃芩為附子而更加。表裡兩解具見矣。
(二十五)病。脅下素有痞。連在臍旁。痛引少腹入陰筋者。此名臟結。死。
素。舊常也。臍旁。陰分也。臟。陰也。以陰邪結於陰經之臟。攻之不可及。所以於法為當死也。
(二十六)臟結無陽證。不往來寒熱。其人反靜。舌上苔滑者。不可攻也。
無陽證。言當臟結之時。表已罷除。無太陽也。不往來寒熱。言痞雖屬脅下。由素常有而發。非少陽傳經之邪也。反靜。言無陽明之譫妄也。舌。心之苗也。苔滑。生長滑膩如胎膜也。苔滑本由丹田有熱。胸中有寒而成。然丹田。陰也。胸中。陽也。熱反在陰而寒反在陽。所以為不可攻也。
(二十七)問曰病有結胸。有臟結。其狀何如。答曰。按之痛。寸脈浮。關脈沉。名曰結胸也。何謂臟結。答曰。如結胸狀。飲食如故。時時下利。寸脈浮。關脈小細沉緊。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苔滑者難治。
此設問答以明結胸臟結之同異。時時下利者。陰邪結於陰臟而寒甚也。以寒甚。故脈多小細與緊。此其所以下同。蓋結胸以陽邪結於陽。臟結以陰邪結於陰故也。末復申言臟結有難治之故者。叮嚀戒謹之意也。
(二十八)傷寒表不解。心下有水氣。乾嘔發熱而咳。或渴。或利。或噎。或小便不利。少腹滿。或喘者。小青龍湯主之。
小青龍湯方
麻黃(三兩去節),芍藥(三兩),五味子(半升),乾薑(二兩),甘草(三兩炙),半夏(半升洗),桂枝(三兩去皮),細辛(三兩)
上八味。以水一斗。先煮麻黃減二升。去上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
水氣。謂飲也。咳與喘。皆肺逆也。蓋肺屬金。金性寒。水者金之子。故水寒相摶則傷肺也。或為多證者。水流行不一。無所不之也。夫風寒之表不解。桂枝麻黃甘草所以解之。水寒之相摶。乾薑半夏細辛所以散之。然水寒欲散而肺欲收。芍藥五味子者。酸以收肺氣之逆也。
白話文:
(二十三)如果心下感覺痞塞,按下去是軟的,而且把脈時,關脈位置摸到脈象是浮的,這代表可以用大黃黃連瀉心湯來治療。
大黃黃連瀉心湯的組成:
大黃(二兩)、黃連(一兩)。
將上述兩味藥材,用剛煮開的熱水兩升浸泡,稍微等一下後,將藥渣濾掉,分兩次溫服。
這段文字是為了說明上一條,主要是根據脈象來決定治療方法。脈象出現在關脈位置,表示痞塞的部位在心下。痞塞雖然是氣滯造成的,但按下去是軟的,所以脈象是浮的。然而痞塞的軟,是因為熱邪聚集,所以用黃連來清熱。雖然聚集的是氣,但痞塞卻是實質性的,所以用大黃來往下導瀉。用滾燙的熱水來浸泡,可能是要取《圖經》所說的去瘀的意義。
(二十四)如果心下感覺痞塞,而且又怕冷、出汗,這代表可以用附子瀉心湯來治療。
附子瀉心湯的組成:
大黃(二兩)、黃連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附子(一枚,炮製後去皮,另外煮取藥汁)。
將大黃、黃連、黃芩這三味藥切開,用滾燙的熱水兩升浸泡,稍微等一下後,將藥渣濾掉,然後加入附子藥汁,分兩次溫服。
痞塞,原本是陰邪潛伏在內,虛熱向上凝結。現在又怕冷、出汗,表示表虛,陽氣無法衛護體表。瀉心湯本來是用來清熱、消除痞塞的,加入附子是為了收斂汗液,固護陽氣。黃芩比附子更厲害,說明要表裡兼顧。
(二十五)如果這個人原本脅肋下就有痞塞的感覺,而且這個痞塞連到肚臍旁邊,疼痛會牽引到小腹和陰部,這種情況稱為「臟結」,會導致死亡。
「素」指的是原本、一直以來。「臍旁」屬於陰的部位,「臟」也屬於陰。因為陰邪結聚在陰經的臟腑,無法攻散,所以按照規矩會判斷為死亡。
(二十六)如果臟結沒有陽性的症狀,也沒有忽冷忽熱的情況,這個人反而安靜,舌頭上的舌苔是滑膩的,這種情況就不能用攻伐的藥物來治療。
「無陽證」表示在臟結的時候,表證已經解除,沒有太陽病的症狀。「不往來寒熱」表示痞塞雖然在脅下,但因為是原本就有的,而不是少陽經邪氣傳變而來。「反靜」表示沒有陽明病的胡言亂語。「舌」是心的外在表現,苔滑表示舌苔生長滑膩,像胎膜一樣。苔滑本來是因為下腹部有熱,胸中有寒造成的。然而下腹部屬於陰,胸中屬於陽,熱反而出現在陰的部位,寒反而出現在陽的部位,所以判斷這種情況不適合用攻伐的藥物來治療。
(二十七)有人問:「病有結胸和臟結,它們的症狀有什麼不同?」回答說:「按壓會疼痛,寸脈浮,關脈沉,這叫做結胸。」又問:「什麼是臟結?」回答說:「症狀像結胸一樣,飲食沒有什麼變化,但會時常腹瀉,寸脈浮,關脈細小且沉緊,這叫做臟結。如果舌頭上有白色滑膩的舌苔,就難以治療。」
這段是用問答的方式來說明結胸和臟結的相同與不同之處。「時時下利」是因為陰邪結聚在陰臟,而且寒氣很盛。因為寒氣很盛,所以脈象會呈現細小且緊的狀態,這是兩者的相同之處。結胸是陽邪結聚在陽,臟結是陰邪結聚在陰。最後又再次強調臟結難治的原因,是為了提醒要謹慎小心。
(二十八)如果傷寒的表證沒有解除,心下有水氣,出現乾嘔、發熱、咳嗽,或者口渴,或者腹瀉,或者吞嚥困難,或者小便不順暢,小腹脹滿,或者氣喘,這種情況可以用小青龍湯來治療。
小青龍湯的組成:
麻黃(三兩,去節)、芍藥(三兩)、五味子(半升)、乾薑(二兩)、甘草(三兩,炙)、半夏(半升,洗)、桂枝(三兩,去皮)、細辛(三兩)。
將以上八味藥材,用水一斗,先煮麻黃,等水減少兩升後,去除水面上的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三升,濾去藥渣,溫服一升。
「水氣」指的是體內的水液停滯。咳嗽和氣喘都是因為肺氣上逆。因為肺屬於金,金的性質是寒涼的,而水是金的子,所以水寒結合會傷害肺部。出現多種症狀,是因為水液的運行不定,沒有固定去處。風寒的表證沒有解除,用桂枝、麻黃、甘草來解表。水寒結合,用乾薑、半夏、細辛來驅散。然而,水寒要散,肺氣又要收斂,所以用芍藥、五味子來收斂逆行的肺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