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三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篇第三

夫風寒二治。大法不外乎桂枝麻黃之二湯。然桂枝湯中忌麻黃。而麻黃湯中反用桂枝。此中有極深奧義。非言語文字可以形容暴白者。要在人之心領神會耳。大青龍者。桂枝麻黃二湯合劑之變制也。故為並中風寒之主治。校之桂枝麻黃各半湯。與桂枝二麻黃一湯。則少芍藥而多石膏。

去芍藥者。不欲其收也。以其無芍藥而觀之。即麻黃湯方加石膏薑棗也。薑棗本桂枝湯中所有。其制則重在石膏。按本草。石膏辛甘大寒。辛以散風。甘以散寒。寒以除熱。故為並中風寒發熱之用。然青龍以桂枝麻黃得石膏之辛甘而有青龍之名。其白虎亦以知母粳米得石膏之辛寒而有白虎之名。

一物二用。得君而成其功名於異世。神變於時者也。夫所謂青龍白虎者。青乃木色。龍乃木神。木主春。春熱而煩躁。雷雨解而致和焉。人之汗。以天地之雨名之。龍興雲雨至。發煩躁之汗而榮衛以和。龍之所以為湯。神湯之謂也。白乃金色。虎乃金神。金主秋。秋熱而燥渴。

金風解而薦涼焉。人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。虎嘯穀風生。解燥渴之熱而表裡以涼。虎之所以為湯。神湯之謂也。然均是龍也而一則曰主之。一則曰發之。何也。主之者。以煩躁之急疾屬動而言。發之者。以但重之沉默屬靜而言之也。上條末節。脈微弱汗出惡風。蓋指上篇陽浮而陰弱中風之證而言。

中風誤服大青龍則為逆。其第二十五條是也。與此參看。其義自合。夫以中風之用桂枝湯。傷寒用麻黃湯。風寒俱中傷而用大青龍湯。向使認病親切於克始。用湯的對於及時。則三法行之之下。風寒尚有餘治乎。然則三百九十七一百一十三者。醫藥注誤之所致十八九。病病傳變之所致無二三。

由此觀之。司命君子可能不惕惕於心乎。是故。仲景氏之所以若然者。豈得已哉。惟其不得已。故諄諄然曰。知犯何逆。隨證治之。知犯何逆。以法治之。斯言也。豈非深憂天下後世而自致其不能盡其所欲言之意耶。嗚呼。以仲景氏方法之多如許。而猶自致其不能盡其所欲言之意如此。

則後之以截江。殺車。活人。類證。纂要。自謂能盡傷寒之治。而膠柱以待天下後世者。吾不知其是誠何心也。

(三)太陽病。脈浮緊。無汗發熱身疼痛。八九日不解。表證仍在。此當發其汗。服藥已。微除。其人發煩目瞑。劇者必衄。衄乃解。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。麻黃湯主之。

太陽病。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。皆與首條同。而無惡寒煩躁。則是較輕於首條。亦風寒俱有而中傷之證也。微除。言雖未全罷亦已減輕也。發煩風壅而氣昏也。目瞑。寒鬱而血滯也。劇。作衄之兆也。衄。鼻出血也。鼻為肺之竅。肺為陽中之陰而主氣。陽邪上盛。所以氣載血上妄行而逆出於鼻也。

白話文:

風和寒這兩種情況的治療,基本原則不外乎使用桂枝湯和麻黃湯這兩種藥方。然而,桂枝湯中忌用麻黃,而麻黃湯中反而要用到桂枝,這裡面有非常深奧的道理,不是言語文字可以簡單明瞭說清楚的,需要在人們心中領悟和體會。大青龍湯是桂枝湯和麻黃湯合用後變化而成的,所以可以同時治療風和寒。比較大青龍湯、桂枝麻黃各半湯,以及桂枝二麻黃一湯這三種藥方,可以發現大青龍湯減少了芍藥的用量,而增加了石膏的用量。

去掉芍藥是因為不希望它有收斂的作用。如果把大青龍湯看成沒有芍藥的麻黃湯,那麼它就是麻黃湯的基礎上加上了石膏和薑棗。薑和棗本來就是桂枝湯中的藥物。大青龍湯的重點在於石膏。根據本草記載,石膏味辛、甘,性大寒,辛能發散風邪,甘能發散寒邪,寒能去除熱邪,所以能同時治療風寒引起的發熱。大青龍湯因為桂枝和麻黃搭配石膏的辛甘,所以有了青龍這個名稱。白虎湯也是因為知母和粳米搭配石膏的辛寒,所以有了白虎這個名稱。

石膏一物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用途,搭配不同的藥物可以發揮不同的功效,這種變化非常神奇。所謂青龍和白虎,青色是木的顏色,龍是木的神靈,木屬春季。春季氣候溫熱容易使人煩躁,雷雨過後才會恢復平和。人的汗液就像天上的雨水一樣。龍出現時會帶來雲雨,使人發出煩躁的汗液,從而使身體的營衛之氣達到平和的狀態。所以把這個藥方稱為龍,稱其為神湯。白色是金的顏色,虎是金的神靈,金屬秋季。秋季氣候溫熱乾燥容易使人感到口渴。秋風吹來才會感到涼爽。人的氣息就像天地間的疾風一樣。老虎怒吼時會產生風,可以解除燥熱的口渴,使身體內外感到涼爽。所以把這個藥方稱為虎,稱其為神湯。

雖然都叫龍,一個說「主之」,一個說「發之」,這是為什麼呢?說「主之」是因為煩躁的症狀比較急迫,是屬於動的狀態;說「發之」是因為身體只是感到沉重,比較沉默,屬於靜的狀態。上一條的末尾提到「脈微弱、汗出、惡風」,指的是上篇中陽氣浮盛而陰氣虛弱的中風證。

中風如果誤服大青龍湯就會產生不良反應,也就是第二十五條所說的。把這兩條對照來看,意思自然就很清楚了。中風要用桂枝湯治療,傷寒要用麻黃湯治療,風寒同時侵襲身體要用大青龍湯治療。如果能在一開始就準確判斷病情,並且及時用藥,那麼這三種方法實施下來,風寒還有什麼難以治癒的呢?然而,原文中三百九十七條和一百一十三條的錯誤,多半是醫藥註解上的錯誤所導致的,只有少數是疾病傳變造成的。

從這裡來看,掌管人命的君子難道能不感到警惕嗎?因此,張仲景之所以這樣寫,難道是沒有原因的嗎?正是因為不得已,所以他才諄諄教誨說,要知道犯了什麼錯誤,然後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;要知道犯了什麼錯誤,然後按照正確的方法治療。這些話難道不是他深深憂慮後世,並且盡力表達自己想說的話嗎?唉!仲景的方法已經如此之多,但他還是覺得沒有完全表達出自己想說的意思。

而後世那些只知道使用截江、殺車、活人、類證、纂要等方法,就自認為能夠完全掌握傷寒的治療方法,並且固執己見地等待後人的人,我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想法。

(三)太陽病,脈象浮緊,沒有汗,發熱,身體疼痛。過了八九天都沒有好轉,表證依然存在,這時候應該發汗。即使服了藥,症狀也只是稍微減輕。病人會感到煩躁,眼睛也睜不開。嚴重的人還會流鼻血,流鼻血後症狀就會緩解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體內的陽氣過於旺盛。這種情況應該用麻黃湯治療。

太陽病,脈象浮緊,沒有汗,發熱,身體疼痛,這些都和前面第一條的症狀相同,但是沒有惡寒和煩躁的症狀,這說明病情比第一條輕一些,也是風寒同時侵襲身體的表現。稍微減輕,說明症狀雖然沒有完全消失,但也已經有所緩解。煩躁是因為風邪堵塞了身體的氣機,導致頭腦昏沉。眼睛睜不開,是因為寒邪鬱結導致血液運行不暢。嚴重是指將要流鼻血的徵兆。流鼻血是鼻孔出血。鼻孔是肺的通道,肺是陽中的陰,主導氣機。陽邪過於旺盛,所以氣會帶著血向上衝,從鼻孔逆流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