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二 (12)
卷之二 (12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第二
(四十九)傷寒六七日。發熱微惡寒。支節煩疼。微嘔。心下支結。外證未去者。柴胡加桂枝湯主之。
柴胡加桂枝湯方
柴胡(四兩),桂枝(一兩半去皮),人參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炙),半夏(二合半洗),黃芩(一兩半),芍藥(一兩半),生薑(一兩半切),大棗(六枚擘)
上九味。以水七升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分溫三服。
支節。四肢百節也。支結言支飲摶聚而結也。發熱至微嘔。太陽之表也。故曰外證未去。以微而未去也。故加桂枝以解之。支結屬少陽。以結則難開也。故用柴胡為主治。然則是證也。雖無太少之明文。而於太少之治以究之。則亦因藥可以知病矣。
(五十)傷寒四五日。身熱惡風。頸項強。脅下滿。手足溫而渴者。小柴胡湯主之。
身熱惡風。太陽表也。頸項強。有陽明也。脅下滿。少陽也。然則三陽俱見病矣。手足溫而渴者。邪湊半表半裡而里證見也。夫以三陽俱見病而獨從少陽之小柴胡以為治者。太陽陽明之邪微。少陽近里而里證見。故從少陽一於和而三善則皆得也。
(五十一)傷寒陽脈澀。陰脈弦。法當腹中急痛者。先與小建中湯。不瘥者。與小柴胡湯主之。
陽主氣。澀主痛。陰主血。弦主急。投以小建中者。求之於益陰而和陽也。不瘥。則不對可知矣。小柴胡者。少陽之主治也。蓋少陽屬木。其脈弦。木盛則土受制。故澀而急痛也。然則是治也者。伐木以救土之謂也。
(五十二)傷寒五六日。已發汗。而復下之。胸脅滿。微結。小便不利。渴而不嘔。但頭汗出。往來寒熱心煩者。此為未解也。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。
柴胡桂枝幹薑湯方
柴胡(半斤),桂枝(三兩去皮),乾薑(三兩),栝蔞根(四兩),黃芩(三兩),牡蠣(三兩熬),甘草(二兩炙)
上七味。以水一斗二升。煮取六升。去滓。再煎取三升。溫服一升。日三服。初服微煩。後服汗出便愈。
胸。太陽陽明也。脅。少陽也。小便不利。太陽之膀胱不清也。渴而不嘔。陽明之胃熱而氣不逆也。頭汗出者。三陽之邪熱甚於上而氣不下行也。往來寒熱心煩者。少陽半表半裡之邪出入不常也。柴胡黃芩。主除往來之寒熱。桂枝甘草。和解未罷之表邪。牡蠣乾薑。咸以軟其結。辛以散其滿。栝蔞根者。苦以滋其渴。涼以散其熱。是湯也。亦三陽平解之一法也。
(五十三)太陽病。十日以去。脈浮細而嗜臥者。外已解也。設胸滿脅痛者。與小柴胡湯。
脈但浮者。與麻黃湯。脈浮細而嗜臥者。大邪已退。血氣乍虛而肢體倦怠也。胸滿脅痛。則少陽未除。故與小柴胡以和之。脈但浮則邪還表。故與麻黃湯以發之。
(五十四)傷寒十三日。胸脅滿而嘔。日哺所。發潮熱。已而微利。此本柴胡證。下之而不得利。今反利者。知醫以丸藥下之。非其治也。潮熱者實也。先宜小柴胡湯以解外。後以柴胡加芒硝湯生之。
白話文:
[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第二]
(四十九)傷寒病六七天,出現發燒、稍微怕冷、四肢關節痠痛、輕微噁心、心下(胃部)有堵塞感,並且還有表證(怕冷發燒)沒有完全解除的,可以用柴胡加桂枝湯來治療。
柴胡加桂枝湯的藥方組成:柴胡四兩,桂枝一兩半(去皮),人參一兩半,甘草一兩(炙烤過),半夏二合半(洗過),黃芩一兩半,芍藥一兩半,生薑一兩半(切片),大棗六枚(掰開)。
以上九味藥,用水七升煮到剩三升,去掉藥渣,分三次溫服。
這裡說的「支節」指的是四肢的各個關節,「支結」指的是體內的水飲聚集而結成塊。發燒到輕微噁心,屬於太陽表證,所以說外證還沒有解除。因為病情輕微但還沒好,所以加入桂枝來解除表證。而心下的堵塞感,屬於少陽病,因為堵塞就難以疏通,所以用柴胡為主來治療。由此可見,這個病雖然沒有明確寫出是太陽病還是少陽病,但是從治療的方法來推斷,就知道這是針對這兩種病證的了。
(五十)傷寒病四五天,出現身體發熱怕風、頸項僵硬、脅肋(胸腔兩側)脹滿、手腳溫熱但口渴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身體發熱怕風,屬於太陽表證。頸項僵硬,屬於陽明病。脅肋脹滿,屬於少陽病。這樣看來,這個病是三陽病症都出現了。手腳溫熱而口渴,說明邪氣侵入半表半裡,裡證也出現了。之所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這三陽都出現的病症,是因為太陽和陽明的病邪較輕微,少陽病邪靠近身體內裡,且出現了裡證,所以重點治療少陽,只要少陽的病好了,其他兩陽的病也自然會好轉。
(五十一)傷寒病,如果把脈,發現陽脈(寸關尺的浮取)摸起來澀滯,陰脈(寸關尺的沉取)摸起來弦硬,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會出現腹部劇烈疼痛。對於這種情況,先給予小建中湯,如果沒有好轉,再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陽脈主管氣,澀滯主疼痛。陰脈主管血,弦硬主急迫。先用小建中湯,是為了補益陰血,調和陰陽。如果沒好轉,就說明藥不對症。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要方劑。少陽病屬於木,脈象是弦。木旺盛會克制土,所以出現澀滯和急痛。這樣看來,這個治療方法是通過抑制木來保護土。
(五十二)傷寒病五六天,已經發汗治療過,但又進行了瀉下的治療,出現胸脅脹滿、輕微堵塞、小便不暢、口渴但不噁心、只有頭部出汗、時而怕冷時而發熱、心中煩躁等症狀,這說明病沒有好。可以用柴胡桂枝乾薑湯來治療。
柴胡桂枝乾薑湯的藥方組成:柴胡半斤,桂枝三兩(去皮),乾薑三兩,栝蔞根四兩,黃芩三兩,牡蠣三兩(熬過),甘草二兩(炙烤過)。
以上七味藥,用水一斗二升煮到剩六升,去掉藥渣,再煎煮到剩三升。分三次溫服,每次一升。第一次服用會感覺微微煩躁,之後服用會出汗,病就會好轉。
胸部,屬於太陽和陽明。脅部,屬於少陽。小便不暢,說明太陽膀胱的功能失調。口渴但不噁心,說明陽明胃熱,但氣沒有上逆。只有頭部出汗,說明三陽的邪熱在頭部,氣沒有下行。時而怕冷時而發熱,說明少陽病邪在半表半裡,出入不定。柴胡和黃芩,主要用於消除時而怕冷時而發熱的症狀。桂枝和甘草,調和沒有完全解除的表邪。牡蠣和乾薑,用鹹味來軟化結塊,用辛味來消散脹滿。栝蔞根,用苦味來滋潤口渴,用涼性來散熱。這個湯劑是同時調和三陽病症的方法。
(五十三)太陽病持續十天以上,脈象浮而細,並且嗜睡,說明表證已經解除。如果出現胸部脹滿、脅肋疼痛的症狀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脈象只是浮,可以用麻黃湯發汗。脈象浮細又嗜睡,說明大的病邪已經退去,只是血氣還比較虛弱,導致身體疲倦。胸部脹滿、脅肋疼痛,說明少陽病還沒有好,所以要用小柴胡湯來調和。脈象只是浮,說明病邪還在表,所以要用麻黃湯來發汗。
(五十四)傷寒病十三天,出現胸脅脹滿且噁心、在傍晚時分出現潮熱(固定時間發熱)、之後又出現輕微腹瀉。這種情況本來是柴胡證,但是因為瀉下治療導致腹瀉更加嚴重。現在反而出現腹瀉,是因為醫生使用了丸藥進行瀉下,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潮熱屬於實證。應該先用小柴胡湯來解除表證,之後用柴胡加芒硝湯來調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