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二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10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第二

於桂枝附子湯方內。去桂枝加朮三兩。余依前法。

大便硬。裡實矣。故去桂枝。惡其主表而不知里也。小便自利。濕勝也。故加朮。以其益土而能燥濕也。此加減舊缺。今補。

(四十一)太陽病。項背強𠘧𠘧。無汗惡風者。葛根湯主之。

葛根湯方

葛根(四兩),麻黃(三兩去節),桂枝(二兩去皮),芍藥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,生薑(三兩切),大棗(十二枚擘)

上七味。㕮咀。以水一斗。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。去沫。內諸藥。煮取三升。去滓。溫服一升。覆取微似汗。不須啜粥。余如桂枝法將息。及禁忌。

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與上篇同者。風寒過太陽之榮衛。初交陽明之經絡。經絡同。所以風寒皆然也。無汗者。以起自傷寒。故汗不出。乃上篇有汗之反對。風寒之辨別也。惡風乃惡寒之互文。風寒皆通惡。而不偏有無也。夫以太陽中風。項背強𠘧𠘧。汗出。惡風。用桂枝加葛根而論之。

則此太陽傷寒。項背強𠘧𠘧。無汗。惡風。當用麻黃加葛根。而用葛根湯者何哉。蓋𠘧𠘧乃加陽明之時。喘已不作。故去杏仁。不用麻黃湯之全方。不可以麻黃加為名。而用麻黃桂枝甘草葛根以為湯者。實則是麻黃加之規制也。用薑棗芍藥者。以陽明屬胃。胃為中宮。薑棗皆和中之物。

芍藥有緩中之義也。不須啜粥。麻黃類例也。

(四十二)太陽與陽明合病。喘而胸滿者。不可下。麻黃湯主之。

合病見上篇。肺主氣。氣逆則喘。喘甚則肺脹。胸滿者。肺脹也。胸乃陽明之部分。喘乃太陽傷寒之本病。以喘不除。甚而至於胸滿。故曰合病。然肺不屬太陽陽明。而太陽陽明合病之傷寒。病全在肺。何也。曰。肺為五臟之華蓋。內受諸經百脈之朝會。其臟金。其性寒。寒邪湊於榮。

肺以寒召寒。類應故也。不可下者。喘來自太陽之初。滿惟在胸。不在胃也。夫麻黃湯者。主治太陽傷寒之初病。有陽明。何以獨從太陽之主治也。曰。麻黃固善於散寒。其功尤能瀉肺家之實滿。杏仁惟其利於下氣。故其效則更長於定喘。桂枝雖佐。其實有綱維之妙。甘草雖使。

其才有和緩之高。是故太陽表之治行。則陽明胸之功自奏矣。

(四十三)太陽與陽明合病者。必自下利。葛根湯主之。

必。定然之詞。自。謂自然而然也。蓋太陽者。膀胱也。膀胱主水。陽明者。胃經也。胃主谷。寒為陰。陰氣主下降。故傷寒無他故。自然而然下利者。太陽陽明合病。經中之邪熱甚。胃氣弱不化谷不分清。雜迸而走注。所以謂之必也。以必定自然而然下利。故但用葛根湯散經中之寒邪。

而以不治治利。以不治治利者。麻黃散太陽之表。葛根解陽明之肌。桂枝主榮衛之和。薑棗健脾之弱。甘草者。和中之國老。芍藥者。緩中而佐使。夫如是而經中之邪散。則胃中之正回。不分清者自分清。不顯治者而治在其中矣。噫。王者不治夷狄而夷狄治。聖人無為而無不為。

白話文:

在桂枝附子湯的基礎上,去掉桂枝,加入蒼朮三兩,其他藥材和煎煮方法都和之前一樣。

大便變硬,代表體內裡實,所以要去掉桂枝,因為桂枝主要作用在體表,但現在病邪已經不在體表了。小便正常,表示體內濕氣過重,所以要加入蒼朮,蒼朮能健脾燥濕。這些加減在之前的記載中有所遺漏,現在加以補充。

(四十一)太陽病,如果出現脖子和背部僵硬不舒服,沒有出汗又怕風的症狀,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
葛根湯的配方是:葛根(四兩)、麻黃(三兩,去節)、桂枝(二兩,去皮)、芍藥(二兩)、甘草(二兩,炙)、生薑(三兩,切片)、大棗(十二枚,掰開)。

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,加入一斗水,先煮麻黃和葛根,煮到剩八升時,撈去浮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到剩三升,去渣,溫服一升。服藥後蓋被子,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,不需要喝粥。其他注意事項和禁忌,都和服用桂枝湯一樣。

太陽病出現脖子和背部僵硬不舒服的症狀,和之前篇章提到的一樣,都是風寒侵襲太陽經的營衛,並開始影響到陽明經絡。因為經絡相同,所以風寒的症狀都一樣。沒有出汗,是因為這是傷寒引起的,所以汗出不來,這和之前篇章提到有汗的情況相反,是區分風寒的關鍵。怕風其實就是怕冷,風寒都會怕,只是程度不一而已。如果是太陽中風,出現脖子和背部僵硬不舒服、出汗、怕風的症狀,可以用桂枝加葛根來治療。

那麼,如果是太陽傷寒,出現脖子和背部僵硬不舒服、沒有出汗、怕風的症狀,為什麼不用麻黃加葛根,而是用葛根湯呢?這是因為這種僵硬不舒服的感覺,是疾病開始影響到陽明經絡的時候,喘的症狀已經消失了,所以去掉了杏仁,不用麻黃湯的完整配方。雖然不能用麻黃加葛根來命名這個方子,但葛根湯實際上是麻黃加葛根的變體,它包括麻黃、桂枝、甘草和葛根。使用生薑、大棗和芍藥,是因為陽明經屬於胃,胃是身體的中樞,生薑和大棗都有調理脾胃的作用,芍藥則有緩解胃腸痙攣的作用。不需要喝粥,和麻黃湯的例子一樣。

(四十二)如果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,出現喘氣和胸悶的症狀,不能用瀉下的藥物,應該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
合病的情況在之前的篇章已經提到過。肺主氣,氣不順暢就會喘,喘得厲害就會導致肺脹。胸悶就是肺脹的表現。胸部屬於陽明經的範圍,喘是太陽傷寒的本來症狀。因為喘沒有消失,反而加重到胸悶的程度,所以稱為合病。然而,肺並不屬於太陽或陽明經,而太陽陽明合病的傷寒,病邪卻完全集中在肺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肺是五臟的華蓋,內部接受各經脈的會聚。肺的五行屬金,性質偏寒。寒邪侵入營分,肺因寒而召喚寒,所以產生類似的反應。不能用瀉下的藥物,是因為喘是從太陽病的初期開始的,而胸悶只是在胸部,不在胃。麻黃湯是治療太陽傷寒初期症狀的藥方。既然有陽明病的症狀,為什麼單獨使用治療太陽病的藥方呢?因為麻黃擅長驅散寒邪,更能宣洩肺部的實滿。杏仁利於下降氣機,所以能更有效地平喘。桂枝雖然是輔助藥,但有綱領性的作用。甘草雖然是使藥,但有緩和藥性的功效。因此,太陽表證的治療得以進行,陽明胸悶的症狀自然也能得到緩解。

(四十三)如果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作,必定會出現腹瀉。這時應該使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
這裡的“必”,是肯定的意思;“自”,是自然而然的意思。太陽經指的是膀胱,膀胱主管水液;陽明經指的是胃,胃主管食物的消化。寒邪屬陰,陰氣的特性是下降。所以,傷寒沒有其他原因,自然而然就出現腹瀉,是因為太陽和陽明同時發病,經絡中的邪熱太盛,導致胃氣虛弱,不能消化食物,不能區分清濁,所以雜亂地向下排泄,這就是所謂的“必”。因為必定會自然而然地腹瀉,所以只需要用葛根湯來驅散經絡中的寒邪,不去直接治療腹瀉。這樣做,就能通過治療病邪來達到止瀉的效果。麻黃能發散太陽經的表邪,葛根能解除陽明經的肌肉僵硬,桂枝能調和營衛,生薑大棗能健脾,甘草是調和藥性的國老,芍藥能緩解肌肉痙攣並輔助其他藥物。如果這樣做了,經絡中的邪氣就會散去,胃的正氣就會恢復,不能區分清濁的現象也會自行消失。這就如同不直接治療腹瀉,卻能達到治療效果。唉,就如同君王不治理邊疆的少數民族,而少數民族卻能自行安定;聖人順應自然,反而無所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