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二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7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第二

半夏辛溫。以散胸膈之滿。柴胡苦寒。以除鬱熱之煩。亡津液而小便不利。參苓足以潤之。胃中燥而譫語。薑棗有以調也。滿在膈中。半夏開之。非大黃不能滌。重在一身。人參滋之。非桂枝不能和。然是證也。雖無三陽之明文。而於是湯也。總三陽以和之之治可徵也。

(二十六)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。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。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。

前第十五條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云云。與此止差下字。余皆同。夫以汗下不同而治同者。汗與下雖殊。其為反誤而致變喘則一。惟其喘一。所以同歸於一治也。然以上篇第四十條誤汗變喘用桂枝厚朴杏子湯而觀之。則此汗下後不可更用桂枝湯可知矣。通考則義全。

(二十七)傷寒下後。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。梔子厚朴湯主之。

梔子厚朴湯方

梔子(十四枚擘),厚朴(四兩姜炙),枳實(四兩湯浸去穰炒)

以上三味。以水三升半。煮取一升半。去滓。分三服。溫進一服。得吐。止後服。

凡下而致變者。皆誤也。心煩者。外邪入里摶膈而鬱悶也。腹滿者。虛邪壅胃。彭亨而不散也。臥屬陰。腹滿者。陰滯也。起屬陽。心煩者。陽郁也。所以皆不安寧也。梔子苦寒。快湧心胸之煩。厚朴枳實。主泄胃腹之滿。所以三物者。能安誤下後之不安也。

(二十八)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。身熱不去微煩者。梔子乾薑湯主之。

梔子乾薑湯方

梔子(十四枚擘),乾薑(二兩)

上二味。以水三升半。煮取一升半。去滓。分二服。溫進一服。得吐者。止後服。

丸藥誤用。不惟病變而且毒遺。誤於大下。不獨亡陰而陽亦損。所以身熱不去而微煩也。梔子酸苦。湧內熱而除煩。乾薑辛熱。散遺毒而益氣。吐能散滯。辛能復陽。此之謂也。

(二十九)傷寒五六日。大下之後。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。未欲解也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
梔子豉湯方

梔子(十四枚擘),香豉(四合綿裹)

上二味。以水四升。先煮梔子得二升半。內豉。煮取一升半。去滓。分為二服。溫進一服。得吐者止後服。

此條結痛。比上條微煩則較重。一證而爭差分也。前以差輕。故散之以乾薑。此以差重。故解之以香豉。蓋香豉能主傷寒寒熱惡毒。煩躁滿悶。然則二條者。大同小異之分也。

(三十)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
此條亦與上同。窒者。邪熱壅滯而窒塞。未至於痛而比痛較輕也。心居胸膈。所以同為一治。

(三十一)發汗吐下後。虛煩不得眠。若劇者。必反覆顛倒。心中懊憹。梔子豉湯主之。

虛煩不得眠者。大邪乍退。正氣暴虛。餘熱悶亂胃中干而不和也。劇。極也。反覆顛倒心中懊憹者。胸膈壅滯不得舒快也。所以用梔子豉。高者因而越之之法也。

白話文:

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篇第二

半夏性辛溫,能消散胸膈的脹滿;柴胡味苦寒,可消除鬱熱引起的煩躁。若因津液耗損導致小便不利,可用人參、茯苓滋潤;若胃中乾燥而胡言亂語,則以生薑、大棗調和。若脹滿在胸膈中,可用半夏開結,但嚴重時非大黃不能清除;若全身沈重,用人參滋養,但非桂枝無法調和。此證雖未明確提及三陽病,但由此方劑可知,它是整合三陽病調和治理的體現。

二十六、誤用瀉下後不可再服桂枝湯。若出現汗出、氣喘且無高熱的症狀,可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。

前第十五條提及發汗後不可再服桂枝湯,與此條僅差「瀉下」或「發汗」二字,其餘內容相同。發汗與瀉下雖方法不同,但若誤用導致氣喘,其治療原則一致。參照上篇第四十條誤汗致喘用桂枝厚朴杏子湯的案例,可知此處汗下後皆不可再用桂枝湯,細究整體才能完整理解。

二十七、傷寒誤用瀉下後,出現心煩、腹脹、坐臥不安的症狀,可用梔子厚朴湯治療。

梔子厚朴湯方
梔子(十四枚,掰開)、厚朴(四兩,用薑炙過)、枳實(四兩,熱水浸泡後去瓤炒)

將三味藥以三升半水煎煮至一升半,去渣後分三次溫服。若服後嘔吐,則停藥。

誤用瀉下會引發變證。心煩是因外邪入裏鬱結胸膈;腹脹是因虛邪停滯胃部而脹滿不散。臥屬陰而腹脹為陰滯,起屬陽而心煩為陽鬱,故坐臥皆不安。梔子味苦寒,可化解心胸煩悶;厚朴、枳實主洩胃腹脹滿,三者合用能緩解誤下後的不適。

二十八、傷寒誤用丸藥強力瀉下後,身體發熱不退且輕微煩躁的,可用梔子乾薑湯治療。

梔子乾薑湯方
梔子(十四枚,掰開)、乾薑(二兩)

將二味藥以三升半水煎煮至一升半,去渣後分兩次溫服。若服後嘔吐,則停藥。

誤服丸藥不僅加重病情,還會殘留毒性;過度瀉下不僅損陰還傷陽,故身熱不退且微煩。梔子酸苦能清內熱除煩,乾薑辛熱可散毒益氣,嘔吐能散滯,辛味能助陽氣恢復。

二十九、傷寒五六日誤用強力瀉下後,身熱不退且心區絞痛的,表示病未解,可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
梔子豉湯方
梔子(十四枚,掰開)、香豉(四合,用棉布包)

將二味藥以四升水先煮梔子至二升半,加入香豉再煮至一升半,去渣後分兩次溫服。若服後嘔吐,則停藥。

此條「絞痛」比上條「微煩」更嚴重,同屬一證但程度不同。前證較輕故用乾薑散結,此證較重故用香豉解鬱。因香豉能治傷寒寒熱毒邪及煩悶脹滿,兩條大同小異。

三十、發汗或瀉下後煩熱且胸中窒塞的,亦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
此條與上條類似,「窒塞」是邪熱阻滯所致,未至疼痛但較輕。心居胸膈,故治法相同。

三十一、發汗、催吐或瀉下後,因虛弱煩躁無法入睡,嚴重時會翻來覆去、胸中鬱悶不舒的,可用梔子豉湯治療。

虛煩失眠是因大邪初退、正氣驟虛,殘熱擾亂胃中乾燥不和;嚴重時胸膈壅滯不暢,故用梔子豉湯以「高者越之」之法宣洩鬱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