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有執

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八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3)

1.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一

大法。秋宜下。

傷寒。冬病也。若謂可以春宜吐。夏宜汗。秋宜下。為大法。則三法者。其如寒之傷於冬何。而仲景傷寒之治。大法。實不外乎三者。然則三言之意。豈不與仲景之旨相矛盾乎。嗟乎。仲景之言。經也。權在其中。三言者。不知為誰。經不經。權不權。僣揭三篇條目之首。與傷寒例。

白話文:

傷寒,是冬天的疾病。如果說春天宜吐。夏天宜發汗。秋天宜瀉下。是大的法則,那麼三種治法,對於冬天所傷的寒,又當如何呢?而仲景《傷寒論》的治療大法,實際上不出這三種治法。那麼三段古書的意思,難道與仲景的宗旨互相矛盾嗎?唉,仲景的著作是經,權在其中。那三段古書,不知是誰寫的,經還是不經,權還是不權,竟然膽敢放在三篇條目的前面,與傷寒論並列一起。

妄僣六經前之逆同。傷寒例以當簡篇前也。故削之。削之則叛經之跡泯。而三言者。以皆揭條冊首。不能削。只得存之。存之亦亂經之罪著。著與泯皆所以為狂妄戒也。後之覽者。宜鑑於斯。

白話文:

妄自尊大自以為是,違背六經的正確道理。像《傷寒論》的性質是與現今流傳的《傷寒論》簡略篇相似,所以將它刪去了,刪去了之後,違背經典的痕跡消除了,但是有三個條文,都列在章節的開始,不能刪去,只能保留下來。保留下來也確實有違背經典的罪過,保留和刪除都是為了警戒世人不要狂妄。後世的人閱讀這些內容時,應該以此為鑑。

凡服下藥。用湯勝丸。中病即止。不必盡劑也。

此亦叔和語。

下利。三部脈皆平。按之心下硬者。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三部脈皆平。血氣和可知矣。心下硬。實也。所以急也。

下利不欲食者。以有宿食故也。當宜下之。與大承氣湯。

不欲。猶惡也。宿。陳久也。猶世俗所謂積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服用治療下的藥物時,使用湯劑比丸劑更為有效。一旦病症得到控制就應停止用藥,無需把所有的藥劑都服用完。

這也是叔和的說法。

如果出現腹瀉(下利),且手腕、肘彎、腋下的脈象都顯示正常(三部脈皆平),但按壓心下部位感覺到堅硬時,應立即進行瀉下治療,適宜使用[大承氣湯]。

如果三部脈象都表現平和,可推知血液和氣息是調和的。心下部位的堅硬表明有實邪存在,因此需要緊急處理。

如果腹瀉並且沒有食慾,這是因為有宿食(陳舊未消化的食物)在體內所致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進行瀉下治療,給予[大承氣湯]。

這裡的「不欲」就是不喜、討厭的意思。而「宿」指的是陳舊的、時間較久的,類似於俗語所說的「積食」。

問曰。人病有宿食。何以別之。師曰。寸口脈浮而大。按之反澀。尺中亦微而澀。故知有宿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問:一個人患有宿食,如何辨別?師傅說:寸口的脈浮而大,按上去卻又澀滯。尺中的脈微弱而澀滯,所以知道他有宿食。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可用大承氣湯。

此承上文復設問答。言脈以申明之之意。

下利。脈反滑。當有所去。下之乃愈。宜大承氣湯。

下利。脈遲而滑者。內實也。利未欲止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二條亦承上文。又以脈之變者言。以詳明之之意。

病。腹中滿痛者。此為實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實者。邪氣甚之謂也。

下利瘥後。至其年月日復發者。以病不盡故也。當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其。期也。謂周其一年之月日期也。

傷寒後。脈沉沉者。內實也。下解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沉以候陰。再言沉者。謂深沉在裡陰之意也。

脈雙弦而遲者。必心下硬。脈大而緊者。陽中有陰也。可以下之。宜大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[這段文字承繼上文,再次提出問題與解答。目的是為了更清楚地說明脈象的意義。

出現下利(腹瀉)的情況時,如果脈象反而變得滑動,這可能意味著需要進行某種治療來改善狀況,並且這樣做通常會有助於病情的好轉。建議使用大承氣湯進行治療。

出現下利(腹瀉)的情況時,如果脈象遲緩但仍然滑動,這表示內部有實質的問題存在。即使現在的腹瀉情況看似得到了控制,實際上仍需進一步的治療。建議使用大承氣湯進行治療。

這兩條原則都是承繼了上文的觀點,並且通過討論脈象的變化來提供更詳細的解釋。

當腹部感到滿脹疼痛時,這表示身體可能有實質的問題存在。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,例如使用大承氣湯來改善。

「實」指的是體內邪氣過盛的情況。

在腹瀉痊癒後,到了原本預計的時間和日期,如果再次出現腹瀉的情況,這可能是因為先前的病情未能完全恢復。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,例如使用大承氣湯來改善。

「其」指的是經過一個完整的年月日期。

從傷寒(一種急性發熱性疾病)後,如果脈象呈現沈沈(即深沈且位於體內)的狀態,這可能表示體內存在實質的問題。需要進行適當的解毒治療,例如使用大承氣湯來改善。

通過脈象的診斷,如果脈象表現為雙弦(脈搏強烈)且遲緩,這可能意味著心下部(腹部)有硬塊;或者如果脈象表現為大而緊(脈搏強大且緊繃),這可能表示在陽性(熱性)的體質中藏有陰性(寒性)的元素,這也是需要進行治療的跡象。建議使用大承氣湯進行治療。]

請注意:這些內容是基於中醫傳統理論的解釋,適用於一般知識分享。若遇到健康問題,請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意見和治療。

雙弦。謂左右皆然也。弦則為陰。遲則為寒。心下硬者。謂客寒結滯於膈也。大為陽虛。緊為陰勝。陽以腑言。陰以寒言。謂陰寒之邪。內實於胃腑也。

白話文:

雙弦:是指左右脈搏都出現弦脈的現象。弦脈是一種陰脈,表示寒邪當令。

心下硬:是指心下部位按壓時感覺堅硬,這是寒邪結滯於膈膜所致。

大:是指脈搏洪大,這是陽虛的表現。

緊:是指脈搏緊澀,這是陰邪盛的表現。

陽以腑言:是指陽氣虛弱,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。

陰以寒言:是指陰寒之邪內實於胃腑,會導致寒凝血瘀,氣血運行不暢。

2. 辨發汗吐下後脈證並治第二十二

此第十卷第二十二篇。凡四十八證。前三陰三陽篇中。悉具載之。(此與第十七十八語意同。)

上記十一篇。叔和分經及述經外之餘言。附己意以撰次之。合經亦十一篇。共目二十二。以為全成仲景氏未韋之遺書者也。而第十七。十八。二十二。三篇。則又皆抱空名而擁虛位。無冊條之可檢。實則一十九篇之條冊耳。皆叔和所紀之舊額如此。世固有少此以為非仲景之全書而起其說者。

白話文:

上述的十一篇,是叔和在分經與述經以外的補充說明,加上自己的意思而編排的。合經也有十一篇,總共有二十二篇。認為這完成了張仲景未完成的遺書。而第十七、十八、二十二這三篇,都只有空名沒有內容,沒有條目可以查閱。其實實際上是一十九篇的條目,都是叔和記載的舊題目。世間的確有人認為少了這些,就不是張仲景的完整著作,而就此提出說法。

嗚呼。是書也。仲景之作於建安。漢年號也。出自叔和之撰述。晉太醫令也。相去雖不甚遠。蓋已兩朝相隔矣。是仲景之全書。非仲景之全書。誠不可曉也。然縱非全是。不是全非。斷可言也。是是非非。全責在我。反我自責。則是不是。非不非。全不全。自有可見者在也。

見一焉。則仲景之所以為仲景者。可寤寐皆得全見之矣。其神其妙。又何待言。凡我同袍。尚期同勉。

白話文:

唉。這本書,是仲景在建安年間寫的,是漢朝的年號,出自叔和的撰述,他是晉朝的太醫令。雖然相距時日不太長,但畢竟隔了兩個朝代。那麼仲景的全集,是不是仲景的全集呢?實在是說不清楚。然而縱使不是完全是,也不是完全不是,這麼說總是可以的。是或非是,全責在我。反過來說,自己責備自己,那麼是不是,非不非,全不全,自然就有可以看出來的地方了。

3. 附廬山劉復真脈訣捷要

脈者。天真太和之氣也。王叔和七表八里之說。形狀浩繁。學者無條理可據。夫持脈之道。圖不盡言。存乎心會而已。先師崔紫虛真人。面命心傳。撮其樞要。但以浮沉遲數四脈為宗。知風氣冷熱為主病。且如

【浮】脈。有力者風。無力者虛。

【沉】脈。有力者積。無力者氣。

【遲】脈。有力者痛。無力者冷。

白話文:

脈搏是人體天生的和諧之氣。王叔和關於七表八里的說法,內容繁多。學習的人沒有條理可依據。其實掌握脈搏的方法,是無法用言語說盡的,需要用心去領悟。我的老師崔紫虛真人,親自傳授給我他的心法,摘取了其中的關鍵要點。只以浮、沉、遲、數四種脈象為根本,通過診斷風氣的寒熱來判斷主病。比如

【數】脈。有力者熱。無力者瘡。更看三部所屬。如寸部屬上焦頭面胸膈之病。關部屬中焦肚腹之病。尺部屬下焦腰腿足之病。又看五臟六腑所主。以浮中沉表裡消息也。學者當以義理精別。不致按寸握尺之誚云。

白話文:

[數]脈象。脈有力是熱,脈無力的話大多都是膿瘡。再看三部所屬。如寸部屬【上焦】頭面、胸膈的病。關部屬【中焦】肚腹的病。尺部屬【下焦】腰腿足的病。再加上五臟六腑的主所屬,以浮、中、沉表裡消息來推斷。學習的人應當以義理來精細的分別。別讓別人批評你只會按寸、握尺而已。

【浮】脈。為陽。屬表。言外得病。有力主風。無力主虛。舉指在皮便見。與芤滑洪脈同。

【沉】脈。為陰。屬裡。言內得病。有力者積。無力者氣。下指按至骨方見。與弱伏濡脈同。

【遲】脈。為陰。主冷。有力者痛。與緩微澀脈同。

【數】脈。為陰。主熱。無力者瘡。與弦緊實脈同。

上焦病屬寸口脈

浮風,主頭面眼目。浮腫風寒。牙疼。口眼喎斜。

沉氣,主胸膈痞滿。咳嗽喘急。膈氣翻胃。胸痛不食。

遲冷,主嘔吐隔痞。不納水穀。虛汗拘急。疼痛不已。

數熱,主上壅煩燥。口苦咽乾。客熱煩渴。頭痛口瘡。

中焦病屬關脈

浮風,主兩臂拘攣。不能舉運。背脊筋痛。身體麻木。

沉氣,主腹膨鳴。心腹疼痛。上下關格。不思飲食。

遲冷,主痃癖。痛走不定。上下攻刺。翻胃吐食。

數熱,主口渴咽乾。嘔吐霍亂。煩躁不寧。

下焦病屬尺脈

浮風,主腰痛。腿膝麻木。足脛腫痛。大便不利。

沉氣,主腳腫疼痛。下重。麻木。小便不利。

遲冷,主小腹急疼。外腎偏。大小便頻數。大便泄瀉。

數熱,主小便不通。大便秘結。腎癰。煩渴不止。

白話文:

【浮脈】:這是一種陽性的脈象,屬於外表層的症狀,表示疾病由外界侵入。如果脈搏強勁,通常意味著風邪所致;若是脈搏較弱,則可能是體虛的表現。這種脈象輕輕一摸皮膚就能感受到,特徵類似於芤脈、滑脈、洪脈。

【沉脈】:這是陰性脈象,代表病在身體深層或內部。若脈搏有力,可能是指有積聚之物;若是無力,則可能與氣虛有關。要診斷這種脈象,需要手指按到骨頭處才能明顯感覺到,它和弱脈、伏脈、濡脈有相似之處。

【遲脈】:也是陰性脈象,主要反映體內寒涼。脈搏有力時,常伴隨著疼痛感,特徵與緩脈、微脈、澀脈相近。

【數脈】:雖被歸類為陰性,但主要標誌著體內有熱。當脈搏無力時,可能與瘡瘍有關。這種脈象與弦脈、緊脈、實脈相類似。


上焦的病狀與寸口脈相關

  • 浮風: 影響頭部、面部、眼睛,以及風寒引起的浮腫,還包括牙痛、口眼歪斜等症狀。
  • 沉氣: 胸悶、咳嗽、氣喘急促,以及胸痛、食慾不振等問題。
  • 遲冷: 可能導致嘔吐、胸腹部阻滯感,不願進食,伴有虛汗、肌肉痙攣及持續性疼痛。
  • 數熱: 引起上身燥熱不安、口苦、咽喉乾燥、外來的高熱煩躁、頭痛和口腔潰瘍。

** 中焦的病狀與關脈相關**

  • 浮風: 致使雙臂痙攣難以舉動,背部筋骨痛,全身麻木感。
  • 沉氣: 腹部脹鳴、心腹疼痛、消化道不暢,對食物沒有慾望。
  • 遲冷: 可能出現癥瘕積聚、移動性疼痛、上下攻擊性痛感,以及反胃吐食。
  • 數熱: 特點是口渴、咽喉乾燥、嘔吐與霍亂般的症狀,以及情緒煩躁不安。

** 下焦的病狀與尺脈相關**

  • 浮風: 腰痛、腿膝麻木、腳踝腫痛,以及排便困難。
  • 沉氣: 腳部腫痛、沉重感、麻木,以及小便不順。
  • 遲冷: 小腹劇痛、外生殖器異常、頻繁小便及大便失禁或腹瀉。
  • 數熱: 可能引發小便不暢、大便乾結、腎部炎症,以及無法遏制的口渴感。

傷寒但有腳脈不死。在腳背上腕中。是衝陽脈也。有此脈則氣盛。又有大溪脈。在內踝側動脈是也。又有一脈在手虎口合谷穴。此脈盛則傷寒有汗。劉復真先生纂七表八里之玄。集為四脈。曰風氣冷熱也。復變為八。曰虛風。積氣。痛冷。熱瘡。凡八部。以定其何部得之。則知病之所在。先生掃除冗蔓。直顯真源。得傳者。慎之寶之。

白話文:

傷寒疾病只要有腳脈搏動,就不會死亡。它位於腳背上,正中腕關節的部位。這就是衝陽脈,有此脈搏存在則表明氣血旺盛。還有大溪脈,位於內踝的動脈就是。另外還有一種脈搏位於手虎口合谷穴。這種脈搏如果跳動強勁,則傷寒患者會有汗出。劉復真先生匯集了七表八里之玄妙,將其總結為四脈:風、氣、冷、熱。再演變為八種:虛風、積氣、痛冷、熱瘡。一共有八個部位,用來確定患者是哪個部位受到侵犯。這樣就能知道疾病的所在部位。劉先生剔除繁冗蕪雜,直接顯露出真源。獲得其傳授的人,應當慎重地珍視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