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一 (12)
卷之一 (12)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
利即俗謂泄瀉。是也。不止。裡虛不守也。痞硬者。正虛邪實。中成滯礙。痞塞而不通也。以表未除也。故用桂枝以解之。以里下虛也。故用理中以和之。乾薑兼能散痞硬之功。甘草亦有和協熱之用。是故方則從理中。加桂枝而易名。義則取表裡。期兩解之必效。
(三十六)太陽病。桂枝證。醫反下之。利遂不止。脈促者。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。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。
葛根黃連黃芩湯方
葛根(半斤),黃連(三兩),黃芩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
上四味。以水八升。先煮葛根減二升。內諸藥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分。溫再服。
此與上條因同而變異。利遂不止。以上。與上條上節。兩相更互發明之詞。脈促以下。言變殊。故治異也。促為陽邪上盛。陽主表故為表未解之診。喘汗者。裡虛陰弱而表陽不為之固護也。夫表未解而利則屬胃。有陽明之分也。故肌之當解者。從葛根以解之。以喘汗不獨表實而有裡虛也。
故但從中治而用甘草以和之。然利與上條同。而上條用理中者。以痞硬也。此用芩連者。以喘汗屬熱為多也。然則四物之為用。其名雖與上條殊。其實兩解表裡則一耳。
(三十七)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。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。若不上衝者。不可與之。
下。去聲。上。上聲。氣上衝者。陽主氣而上升。風屬陽。所以乘下后里虛入里而上衝也。但上衝而不他變。則亦有可下之機而不足為大誤。然終以不先解表。致有上衝之逆。故曰。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。言以桂枝湯與前番所下之湯法合湯。再行表裡兩解之。如桂枝加大黃之類是也。若不上衝。則非陽邪可知。故曰不可與之。
(三十八)太陽病。下之後。脈促胸滿者。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若微惡寒者。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。
桂枝去芍藥湯方
於桂枝湯方內。去芍藥一味。余依桂枝湯法。
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
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。加附子一枚。
下。去聲。去。上聲。凡下而證變者。皆誤下也。胸滿者。陽邪乘虛入里而上摶於膈也。用桂枝者。散胸滿之陽邪也。去芍藥者。惡其走陰而酸收也。微惡寒。陽虛也。加附子。回陽也。
(三十九)喘家作桂枝湯。加厚朴杏子。佳。(佳。一本作仁。)
此揭言陽邪作喘治法之大要。
(四十)太陽病。下之微喘者。表未解故也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。
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於桂枝湯方內。加厚朴二兩。杏仁五十個。余依桂枝湯法。
此詳上條而重出。喘者。氣奪於下而上行不利。故呼吸不順而聲息不續也。蓋表既未罷。下則裡虛。表邪入里而上衝。裡氣適虛而下奪。上爭下奪。所以喘也。然微者。言氣但虧乏耳。不似大喘之氣脫也。以表尚在。不解其表。則邪轉內攻而喘不可定。故用桂枝。解表也。加厚朴。利氣也。杏仁有下氣之能。所以為定喘當加之要藥。
白話文:
拉肚子,就是一般人說的腹瀉。這是因為身體裡面的正氣虛弱,無法守住,才會一直拉個不停。如果肚子感覺脹滿、硬硬的,表示身體正氣虛弱,邪氣強盛,導致中間的氣機運行受阻,不通暢。這是因為表面的病邪還沒有解除。所以要用桂枝來解表,同時因為裡面虛弱,要用理中湯來調和。乾薑可以幫助散開脹硬,甘草也有調和熱性的作用。因此,這個方子基本上是用理中湯的基礎,再加桂枝,並且改了名字。用意是要從表面和裡面同時下手,期盼兩方面都能解決,達到療效。
(三十六)得了太陽病,原本應該用桂枝湯治療,結果醫生反而用了瀉下的藥物,導致腹瀉不止。如果脈象是跳得很快(促),表示表面的病邪還沒解除。如果出現喘氣而且出汗的狀況,要用葛根黃連黃芩湯來治療。
葛根黃連黃芩湯的配方是:葛根(半斤),黃連(三兩),黃芩(二兩),炙甘草(二兩)。
先把葛根用八升水煮到剩下六升,再把其他藥放進去一起煮,煮到剩兩升,把藥渣去掉,分兩次溫服。
這個條文和前面一條雖然情況類似,但也有不同。腹瀉不止,和前面說的意義一樣,都是彼此互相說明。脈象跳得很快,以及後面的喘氣出汗,表示情況有所變化,所以治療方法也要改變。脈象快表示陽邪在上面比較旺盛,因為陽主表,所以這是表邪沒解的表現。喘氣和出汗,是表示裡面的陰氣虛弱,而表面的陽氣沒有固護好。雖然表邪沒解,但腹瀉是屬於腸胃的問題,有陽明的病症。所以要用葛根來解除肌肉的表邪,而且因為喘氣出汗不只是表實,也有裡虛的狀況。
因此,從中間調和,用甘草來調和。雖然腹瀉的情況和前面一樣,但前面用理中湯是因為有腹部脹硬的問題,這裡用黃芩和黃連是因為喘氣出汗,熱的症狀比較明顯。所以這四味藥雖然和前面一條的藥物不同,但其實都是要表裡雙解的。
(三十七)得了太陽病,用了瀉下藥後,如果出現氣往上衝的狀況,可以用桂枝湯,而且用法和之前一樣。但如果沒有氣往上衝,就不能用桂枝湯。
這裡的「下」是去聲,「上」是上聲。「氣上衝」是指陽氣主氣往上升,風邪屬陽,所以會在瀉下後,趁著裡虛,進入體內向上衝。但如果只是氣往上衝,沒有其他變化,也表示還有可以瀉下的機會,不算太大的錯誤。不過,還是因為沒有先解表,才導致氣往上衝的逆反現象。所以說可以用桂枝湯,而且用法和之前瀉下藥的用法一樣,也就是把桂枝湯和之前瀉下的方法合在一起使用,再一次表裡雙解,就像桂枝加大黃這樣的組合。如果沒有出現氣往上衝,表示不是陽邪,所以說不能用桂枝湯。
(三十八)得了太陽病,用瀉下藥後,如果脈象跳得很快,胸部脹滿,要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。如果稍微怕冷,就要在去芍藥的方子裡加附子湯來治療。
桂枝去芍藥湯的配方是:在桂枝湯的配方中,去掉芍藥一味,其他都按照桂枝湯的用法。
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的配方是:在桂枝湯的配方中,去掉芍藥,再加附子一枚。
這裡的「下」是去聲,「去」是上聲。凡是用瀉下藥後病情發生變化的,都是誤用了瀉下藥。胸部脹滿,是陽邪趁著虛弱進入體內,往上到胸膈造成的。用桂枝,是為了散開胸部脹滿的陽邪。去掉芍藥,是因為它會走陰,有收斂的作用。稍微怕冷,是陽氣虛弱,所以要加附子來恢復陽氣。
(三十九)如果是有喘症的人,使用桂枝湯時,加上厚朴和杏仁效果會更好。(有的版本寫作杏仁。)
這句話點明了陽邪引起喘症的治療重點。
(四十)得了太陽病,用瀉下藥後,如果出現輕微喘氣,是因為表面的病邪還沒解除。要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來治療。
桂枝加厚朴杏仁湯的配方是:在桂枝湯的配方中,加入厚朴二兩,杏仁五十個,其他都按照桂枝湯的用法。
這個條文是詳細說明了上面一條的內容,重複強調了它的重要性。喘氣,是因為氣往下流失,往上運行不順暢,所以呼吸不順,聲音斷斷續續。這是因為表邪還沒有消除,瀉下後裡面虛弱,表邪進入體內往上衝,裡面的氣又虛弱往下流失,上下交爭,所以會喘氣。這裡說的輕微,是說只是氣比較虛弱,而不是像氣脫那樣嚴重。因為表面的病邪還在,如果不解除表邪,邪氣就會轉而攻擊內部,喘氣的情況就無法穩定。所以要用桂枝來解表,加上厚朴來疏通氣機,杏仁有降氣的作用,所以它是治療喘症的重要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