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傷寒論條辨》~ 卷之一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2)

1.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篇第一

利即俗謂泄瀉。是也。不止。裡虛不守也。痞硬者。正虛邪實。中成滯礙。痞塞而不通也。以表未除也。故用桂枝以解之。以里下虛也。故用理中以和之。乾薑兼能散痞硬之功。甘草亦有和協熱之用。是故方則從理中。加桂枝而易名。義則取表裡。期兩解之必效。

(三十六)太陽病。桂枝證。醫反下之。利遂不止。脈促者。表未解也。喘而汗出者。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。

葛根黃連黃芩湯方

葛根(半斤),黃連(三兩),黃芩(二兩),甘草(二兩炙)

上四味。以水八升。先煮葛根減二升。內諸藥。煮取二升。去滓。分。溫再服。

此與上條因同而變異。利遂不止。以上。與上條上節。兩相更互發明之詞。脈促以下。言變殊。故治異也。促為陽邪上盛。陽主表故為表未解之診。喘汗者。裡虛陰弱而表陽不為之固護也。夫表未解而利則屬胃。有陽明之分也。故肌之當解者。從葛根以解之。以喘汗不獨表實而有裡虛也。

故但從中治而用甘草以和之。然利與上條同。而上條用理中者。以痞硬也。此用芩連者。以喘汗屬熱為多也。然則四物之為用。其名雖與上條殊。其實兩解表裡則一耳。

(三十七)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。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。若不上衝者。不可與之。

下。去聲。上。上聲。氣上衝者。陽主氣而上升。風屬陽。所以乘下后里虛入里而上衝也。但上衝而不他變。則亦有可下之機而不足為大誤。然終以不先解表。致有上衝之逆。故曰。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。言以桂枝湯與前番所下之湯法合湯。再行表裡兩解之。如桂枝加大黃之類是也。若不上衝。則非陽邪可知。故曰不可與之。

(三十八)太陽病。下之後。脈促胸滿者。桂枝去芍藥湯主之。若微惡寒者。去芍藥方中加附子湯主之。

桂枝去芍藥湯方

於桂枝湯方內。去芍藥一味。余依桂枝湯法。

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

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。加附子一枚。

下。去聲。去。上聲。凡下而證變者。皆誤下也。胸滿者。陽邪乘虛入里而上摶於膈也。用桂枝者。散胸滿之陽邪也。去芍藥者。惡其走陰而酸收也。微惡寒。陽虛也。加附子。回陽也。

(三十九)喘家作桂枝湯。加厚朴杏子。佳。(佳。一本作仁。)

此揭言陽邪作喘治法之大要。

(四十)太陽病。下之微喘者。表未解故也。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。

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於桂枝湯方內。加厚朴二兩。杏仁五十個。余依桂枝湯法。

此詳上條而重出。喘者。氣奪於下而上行不利。故呼吸不順而聲息不續也。蓋表既未罷。下則裡虛。表邪入里而上衝。裡氣適虛而下奪。上爭下奪。所以喘也。然微者。言氣但虧乏耳。不似大喘之氣脫也。以表尚在。不解其表。則邪轉內攻而喘不可定。故用桂枝。解表也。加厚朴。利氣也。杏仁有下氣之能。所以為定喘當加之要藥。

白話文:

以下為:

辨別太陽病的脈象和證候並治療(上篇第一)

腹瀉即俗稱的拉肚子。如果腹瀉不止,是因為體內虛弱,無法固攝。痞硬(胃脘部脹滿硬結)則是正氣虛弱、邪氣盛實,中焦氣機受阻,導致堵塞不通。由於表證未解,所以用桂枝來解表;因為里虛,所以用理中湯調和脾胃。乾姜兼具消散痞硬的功效,甘草也有協調藥性以清熱的作用。因此,這個方子以理中湯為基礎,加入桂枝並改名,目的是兼顧表裡,以期達到同時解除表裡病證的效果。

(三十六)太陽病,原本是桂枝湯證,但醫生反而用了瀉下的方法,導致腹瀉不止。如果脈象急促,說明表證未解;如果伴隨喘息和出汗,則用葛根黃連黃芩湯治療。

葛根黃連黃芩湯方
葛根(半斤)、黃連(三兩)、黃芩(二兩)、炙甘草(二兩)
將以上四味藥,加水八升,先煮葛根至水減少二升,再加入其他藥,煮取二升藥液,去掉藥渣,分兩次溫服。

這條與上一條有相同的病因但表現不同。“利遂不止”以上的內容,是對前文的補充說明;“脈促以下”則是描述不同的變證,因此治療方法也不同。脈促是陽邪上亢的表現,陽主表,所以是表證未解的徵象。喘息和出汗是因為里虛陰弱,表陽不能固護。表證未解而腹瀉屬於胃的問題,與陽明經相關。因此,解肌表用葛根,而喘息出汗不僅僅是表實,還有里虛,所以加甘草調和。

雖然腹瀉與上條相同,但上條用理中湯是因為有痞硬,這裡用黃芩、黃連是因為喘息和出汗多屬熱證。這四味藥的組合,儘管方名與前條不同,但本質都是兼顧表裡的治療。

(三十七)太陽病用瀉下法後,如果病人感覺氣往上衝,可以用桂枝湯,方法同前;如果沒有氣往上衝的症狀,就不能用。

“下”讀去聲,“上”讀上聲。氣往上衝是因為陽氣主升,風屬陽邪,趁瀉下後里虛而入裡上衝。如果僅僅上衝而沒有其他變證,說明還有瀉下的機會,不算大錯。但因為未先解表,導致氣逆上衝,所以可以用桂枝湯與之前的瀉下法結合,表裡雙解,比如桂枝加大黃湯之類。如果沒有氣往上衝,說明不是陽邪,所以不能用桂枝湯。

(三十八)太陽病用瀉下法後,如果脈促、胸腹脹滿,用桂枝去芍藥湯治療;如果還有輕微惡寒,則在去芍藥的基礎上加附子湯。

桂枝去芍藥湯方
在桂枝湯中去掉芍藥,其他照舊。

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
在桂枝湯中去掉芍藥,加附子一枚。

“下”讀去聲,“去”讀上聲。凡是瀉下後證候變化的,都是誤下。胸滿是因為陽邪乘虛入裡,上擾胸膈。用桂枝是為了發散胸滿的陽邪,去芍藥是因為芍藥性酸收斂,容易引邪入陰。輕微惡寒是陽虛的表現,加附子是為了回陽固表。

(三十九)素有喘病的病人發作時用桂枝湯,加厚朴、杏仁效果更好。(“佳”一本寫作“仁”。)

這是指出陽邪導致喘證的基本治法。

(四十)太陽病誤下後出現輕微喘息,是因為表證未解,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治療。

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方
在桂枝湯中加厚朴二兩、杏仁五十枚,其他照舊。

這是對前一條的詳細說明。喘息是因為氣機被下法所傷,上行不暢,導致呼吸不順。表證未解,誤下致里虛,表邪趁機入裡上衝,里氣虛弱又被下法損傷,上下相爭,所以喘息。輕微的喘息只是氣機虧乏,不像大喘那樣是氣脫。因為表證仍在,不解表則邪氣內攻,喘息不會停止。所以用桂枝解表,加厚朴利氣,杏仁能降氣,是定喘的重要藥物。